现在的孩子大都娇生惯养,但这种娇生惯养却没有培养出温顺听话的孩子;相反,现在的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行为也越来越暴力,改善孩子暴躁行为最好在10岁之前,否则,孩子在过渡成青少年时,朋辈的影响会加剧这种行为。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抗拒、顶嘴、情绪波动大、欺负他人、破坏物品等行为,即为暴躁行为,导致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有:家长的管教太过严厉、父母婚姻的问题;在学校中受欺凌、排斥,觉得自己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经常看有暴力内容的电视、漫画等,或是暴力游戏。
有位母亲说自己的孩子脾气暴躁、行为暴戾,常常不分缘由地打人,做事不顾后果,像个小混混。其实,这个孩子的行为与母亲的教育有密切关系。
据那位母亲说,孩子12岁时,在学校中被人欺负,父母便告诉儿子:“只要你不被人欺负,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事后,孩子再次被欺负时,就拿出了一把刀,插入了那位同学的腹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母亲只是赔了医药费。但是从那之后,孩子的行为越来越趋向暴力,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学校的“小霸王”,欺负身材瘦小的孩子,甚至开始在学校抢钱。母亲觉得孩子越来越可怕,也越来越不听劝说。终于,他在一次校外抢劫中用刀子杀了人,跑路了。
孩子的暴戾大都因家庭的教育不当、粗暴、溺爱、袒护等所致。也有的家长明着说要“管”孩子,却“明管暗纵”。暴戾的孩子大都比较冲动,不愿听取教育,不明事理。最开始,孩子会表现出爱打架,与人发生争执,同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说话、做事不婉转,也不懂尊重他人,仗着自己身体强壮用拳脚说话。其实,这本来是孩子间常有之事,说不上是好是坏,可只要孩子得逞一次,劣势就会进一步强化,慢慢地,所有本来可以用言语说清的事都用拳脚取而代之,终于变为暴戾。
还有的孩子变得暴戾是因为模仿,比如,当年《古惑仔》风靡之时,很多正值青春期的男孩子都出现了文身、打架,甚至混社会的恶习。看电视、电影没错,但是如果模仿的对象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还有的孩子变得暴戾是因为报复,由于承受了某种压抑打击而心生愤怒、怨恨,进而产生了报复之心。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暴戾行为,教孩子控制暴躁行为呢?
一、切勿告诉孩子“以暴制暴”
有的家长秉承的是“以毒攻毒”之法,一开始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到后来,孩子屡屡犯错,脾气越来越暴躁,家长便秉承“你打人,我打你”的原则。岂不知,用这种打压的方法教育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抗心理,让孩子变得更加暴力。粗暴的结果不但唤起了孩子对家庭的不满,还会使得孩子变得越发暴戾。孩子的暴戾行为绝对不能被允许,这一点是能够被肯定的。
孩子年纪小时,家长可通过寓言、故事、格言、打比方等方法教育孩子。比如,告诉孩子“懦弱的狗吠劲最大”“无能的人才使用拳头”等话,要让孩明白“君子动口不动手”,必须做个文明人。
孩子稍微大一些,要给孩子灌输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教育孩子要敬人,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只有以尊重他人为基础,才能换取他人的尊重,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矛盾。
将孩子的旺盛精力引导到学习上,多读书可助孩子明事理,从书中获得所需知识,变得知书达理,让不文明现象彻底消失。家长应当帮助孩子认识自身气质的弱点,磨炼孩子的意志,并帮助其克服鲁莽冲动。当然了,想克服孩子的暴戾,父母首先要能做到文明行事,做孩子的楷模,让孩子效仿。
二、家长要做好榜样工作
如果父母本就是“好斗”、脾气暴躁的人,常常用拳头说话,那么孩子就会在父母的影响下变得暴躁、爱惹事、打架斗殴。家长从小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深入孩子的内心,使得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像父母。即便对孩子百般说教,你的行为已经深入孩子的眼中、心中,话语的刺激远不及眼见得更为真切。想让孩子变得温和有礼,家长首先要做温和有礼之人,在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孩子自然会变得乖巧。
三、尽量避免让孩子接受暴力内容
无论是暴力的图片、书籍还是电视节目,都应当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因为孩子主观判断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迷惑、影响,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做出错误的事情来。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有暴力倾向的孩子都是因为受暴力小说、黑社会电影的影响。不得不提醒家长们注意,控制孩子言行举止的同时,应观察孩子日常关注的各方面内容,在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立即制止,以免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