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事情的是非分辨能力比较差,家长应当通过培养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让孩子避免做错误的事。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乱扔垃圾的孩子。可能有人会问,学校没有教育孩子不能乱扔垃圾吗?学校的确教育孩子不能乱扔垃圾,但孩子的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识的、从小形成的习惯,通过一两条纸上的规章制度是很难纠正过来的。
小全是小区有名的调皮孩子,不是把这个小朋友打哭了,就是在那家门口放香蕉皮。一次,小全家来了客人,妈妈让小全叫“叔叔”,小全却暼了一眼这个陌生人,不高兴地说:“我不认识他,不叫!”说完,就跑出去玩耍了。小全的妈妈不但没有责备小全,反而跟客人解释:“真是抱歉,孩子小,不懂事,等小全大些自然就会叫叔叔了。”
很明显,小全的做法是不对的,而小全的妈妈却没有对小全进行说教,认为小全长大之自然就能明辨是非了。
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不能放任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如果妈妈把小全拉到一边,告诉小全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应该有礼貌地喊客人“叔叔”,这样小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些时候,家长并不是不知道孩子不明是非,而是懒得管孩子,认为很多事孩子长大后自会明白。其实不然,如果从小就这样放任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明是非。
我们可以看一下当下的少年,因抢劫、杀人、放火罪而进监狱的大有人在,而这些孩子极端错误的行径,无一不与家庭教育有关,不与是非观的培养有关。家长可以爱孩子,也必须爱孩子,但是千万不能放纵孩子的行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于小白的爸爸是某公司的老板,妈妈也在公司中担任要职,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照顾他。在爷爷奶奶眼中,自己的孙子就是颗掌上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一直都是于小白要什么,爷爷奶奶就给什么。于小白7岁那年,已经上一年级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性情暴躁,常常在学校里打哭小朋友。爷爷奶奶却认为,只要于小白不受欺负,欺负别的小朋友最多也就是道个歉的事。
一次,家中有人来做客,于小白吵着让爷爷带他出去买玩具枪,爷爷跟他解释说:“咱们一会儿再去,爷爷要跟叔叔聊天。”于小白非常生气,走到爷爷面前,冲着爷爷的脸上就是一把,爷爷的脸上瞬间多了几道指甲的抓痕,这还不算,于小白继续踢着爷爷的双腿。客人在一旁看不过,训斥了于小白两句,谁知于小白的爷爷却生气地说:“这是我的家事,不用你管。”见此情景,客人摔门而出。
于小白18岁时,因抢劫罪进了监狱。在审问时,他说自己根本不是因为缺钱才去抢劫的,只是觉得很刺激、很酷就做了。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是不是也被惯成了这样,是不是已经到了连是非都不分的地步。如果最初于小白打小朋友这件事上就被家长制止,并且给他讲与同学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可能他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下场。
试问各位家长,这种连是非都分不清的孩子怎么成大事?不闯祸就非常不错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判断是非能力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家长起到榜样作用
孩子在面对诸多是非问题时,家长应当细心观察,不能掉以轻心。和孩子在一起时,应当时刻提醒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同时,家长也要扮演好榜样,做到不乱扔垃圾、不说谎、不说粗话等。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自然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循序渐进
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过渡到最佳状态。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最初培养的就是良好习惯,使得他在家长的鼓励、肯定中逐渐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孩子哭喊着要求家长满足他不合理要求时,比如吃掉在地上的食物时,家长应当及时制止,这样制止几次,孩子就会明白自己那样做是不对的。等孩子三四岁后,家长就可以给孩子讲些简单的道理了,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都是不对的,孩子逐渐听懂这些道理后,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明辨是非了。
三、让孩子自己进行比较、辨别
对孩子来说,教育是外在因素,只有孩子自己从心底里明辨是非才可以。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比如,有人乱扔垃圾时,孩子可以说出这个人的做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