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季调养

我朋友梁女士跟我说,她最近发现了一个现象:夏天的时候,人体皮肤会变得松弛,而一到秋冬,皮肤就变得很紧实。

对于这个现象,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其主要意思是说,在春夏之季,气血容易向表面扩散,表现为皮肤松弛,易出汗等;而秋冬时气血容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紧实细腻,少汗多溺等。

我们的皮肤都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年的养生战略,也应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调整。

法时,也就是要养生与气候天时相适应。说具体一点,就是春夏天有春夏的养生方法,秋冬也有秋冬的养生方法。总的原则就是按照阴阳自然变化来调整我们的身体。

法时养生最精华的地方就是四季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温、热、凉、寒的变化来养生。

那么,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呢?

第一,四时对于精神的影响。

在医学典籍中《黄帝内经》中有一篇专门写季节对于精神的影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对于此篇,在《黄帝内经·直解》讲:“四气,即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态也。”著名医学家吴鹤皋也说:“言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这里的“四时之气”,即春、夏、秋、冬四时气候;“神”,就是指精神状态。四时气候变化,是外面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活动,是人体内脏活动的主宰,内在脏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第二,四时对于人体气血活动的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如《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里说:“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位而卫气沉。”意思是说,在气候热的时候则气血顺畅,天冷的时则容易气血瘀滞。

从中医的角度看,气血在经络中运行,故气血运行的变化进一步引起脉象的变化,在《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记载:四时的脉象,春脉弦,好像鱼儿在水面上游动;夏脉洪,夏季时人体血管舒张,表现为脉象上即为搏动起落较大,来去似波澜之状;秋脉浮,秋季是万物收成之时,其气轻虚以浮,来急去散,像微风吹拂禽鸟毛羽;冬脉沉,冬季时肌肤血脉紧缩,故脉象沉下,如蛰虫潜居地下越冬一般。

以上几点已经充分说明了季节变化对于气血的影响。若是气候的变化已经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范围,则极容易造成气血障碍。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这里所说的泣而不行,是指外邪侵入血脉之中,使血脉流通不周;若寒邪之气侵入经脉中,则血病伤及气血,脉气不能顺畅,就会突然感觉疼痛。

第三,四季对于五脏的影响。

在《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记载“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的问题,即五脏与自然界的四季,各有影响。

事实上而言,四季对于五脏的影响非常明显,就以夏季而言,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时期,尤其是有很多的室外活动,而且活动量也较为巨大,再加上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非常炎热,所以睡眠时间也相对要少一些。这样,就会消耗身体内很多的能量,血液循环加快,出汗也随之增加,“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则易耗散心气,而见心悸气短等。因此在夏季,心脏的负担非常大,如果在夏季不注重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其受到伤害。

一年之中,四季阴阳的变化,是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生、长、收、藏的根本所需,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士,能够掌握自然界变化规律并且按照四时变化而活动的人,会非常适时的按照四季变化而活动,以顺应生长的需要,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破坏人身真元之气,从而影响人的寿命。 K5FnOVm+n0SknVTXoXvbb6xdqsfZ0qLTGSnmRHZLluDLo0RatEVctvgzBaVcLxT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