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脾阳虚证,食物精微难吸收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意思就是说食物经过消化或被十二指肠吸收,之后通过胰十二指肠静脉进入门静脉,上输肝的过程。如果吸收功能不好,很可能会“吃什么拉什么”。

有些人从小就喜欢吃冷食,吃饭的时候没有规律,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没有时间和数量的限制。平时爱吃寒凉食物,非常容易导致寒象:流口水、喜热饮,消化不良、腹胀满痛,尿清便泻等。

还有些中年人属于脾胃木虚。尤其是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平时饮酒过量。脾恶湿,此类人群多身体虚弱,便溏。

实际上,上述都是脾阳虚症状,此外,脾阳虚患者还伴随着舌淡苔白、脉软弱等症。脾开窍于口,因此,此类患者还会表现出唇色苍白无光。

脾阳虚拉肚子的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双拼莲子核桃来进行调理,此菜肴的具体做法为:取莲子15克,核桃12克,清洗干净后一同放到水中,煮熟后捞出,加入适量食盐,然后放到烤箱中烤上一会儿即可。具有养心补脾、益肾涩精之功。

在推荐方剂方面,可以通过服用理中汤来进行调养,此方剂为张仲景所创。那什么是理中汤呢?脾属土,胃居中焦,因此名为“理中汤”,也有治理中州脾胃的意思。

理中汤的方剂构成简单: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其中,人参具有补气益脾之功;白术可健脾燥湿;甘草可和中补土;干姜温胃散寒。此方适合大病初愈后经常唾涎沫、胃中有寒气的人。

从十二时辰养生法的角度上说,每天早上9:00~11:00为脾经当值,而和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的是足阳明胃经,每天的流注时间为早上的7:00~9:00,换句话说就是,早上7:00~11:00是脾胃经脉循行最旺的时间,此时进行脚底按摩,疗效会更好。

曾经有位不足三十的女性到我这里看病,只见她唇色和肤色发黑,口红都难以遮掩唇上的紫黑色,到了冬天更是不得了,而且畏寒怕冷,常常手脚冰凉,那位女士为此非常苦恼,问我能不能吃些中药调理一下。

那么为什么这位女士的口唇会呈现黑色呢?黑主寒,说明这位女士属阳虚体质,并且这位女士常常手脚冰凉。脾开窍于口,所以能够推断出这位女士出现的是脾阳虚。

同时,黑主“血瘀”,心开窍于舌,舌和口邻近,临床上出现“心痹”的患者通常一年四季口唇发黑或呈青紫色。所以,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温通心脾阳气为主,可用四物汤加理中汤来调理。

脾阳虚患者寒象显著,除了会伴随常见的气虚证,还会出现胃寒、泛清口水、消化不良、腹胀、喜热饮、便溏、口唇苍白、舌淡苔白、脉软弱等。

此类患者平时可适当增加马铃薯、地瓜、红枣、南瓜、黑枣、龙眼肉、荔枝等的摄入。平时可喝些人参黄芪汤。

脾阳虚患者应杜绝冷饮、冰激凌等寒凉食物;夏季尽量少吹冷气,让身体保持微汗,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冬季时尽量不要外出,防止感冒、拉肚子,同时做好保暖工作;饮食上应注意卫生,变质、腐坏食物尽量避免食用;尽量少吃或不吃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推荐方剂:理中汤。其构成药材为:人参9克,白术6克,炙甘草3克,干姜3片。

还可通过脚底按摩的方法改善症状。首先,分别按摩双脚脚底的输尿管区10分钟左右,其次,按压脾胃区20分钟左右,最后,加强按摩肾区、小肠区和大肠区各10分钟左右。

脾阴虚证,烦热症状凸显

脾阴虚的女性非常多见,如果平时吃冰饮太多,就会伤及脾阴,阴虚化热,湿瘀热郁之气蒸腾脾土,加之脾胃运化水谷的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口干不想喝水或口渴心烦等中焦病症。

我有个朋友,从事销售工作,由于整天要面对客户侃侃而谈,经常觉得口干不欲饮或口渴心烦、倦怠乏力、胃口不好、手足心热、饭后腹胀、腹中轻度灼痛等。

听完她的叙述,我断定她是由于从事销售行业,工作压力大,言语多,耗气伤脾,引发脾阴虚证。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夏季多湿热,多数女性到了夏季忍不住吃冰饮解暑,而冰饮吃的太多会伤脾阴,阴虚化热、湿瘀热郁上蒸脾土,导致本身脾胃运化水谷的能力变得更差,引发口干不欲饮、口渴心烦、倦怠乏力、不思饮食、纳少、手足心热、顽固不化、腹中轻微灼痛、轻度呕逆、大便困难等中焦病症。

我告诉那位朋友,可以买些桑葚膏等滋养阴液的食物来吃。平时可吃些甘蔗汁、杨桃、梨子等滋阴解渴的水果食用。尽量避免吃油炸食物。

此外,我还给她推荐了莲藕,因为生莲藕甘寒、凉血散瘀,止渴除烦,还可解酒毒、蟹毒。熟莲藕甘温,具有益胃补心、止泻止怒之功。

我给她推荐了一个方剂:参苓白术散,能够治疗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呕吐、腹泻等。通过该方剂治疗脾胃的原则就是补虚、除湿、行滞、调气。

那位朋友回家之后按照我交给她的方法调养一段时间,各种症状也都得到了改善。但是要注意,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方法调整后症状仍旧,应当考虑是否为长期处在某一工作环境、强度下落下的后遗症,如果的确如此,应当考虑换工作,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况。

脾阴虚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口干不欲饮、口渴心烦、疲乏倦怠、不思饮食、手足心热、胀满、腹部中度灼痛、呕逆、便难、口呈大红色、唇皮干裂、舌质红、脉细数等。

此类患者推荐食物:莲藕、莲子、荸荠、山药、芋头、茯苓、地瓜、芡实、梨子、苹果、木瓜、黑豆汤、桑葚等。

推荐药茶包括:玫瑰花茶、洛神花茶、菊花茶、三草汤、桑叶煮水等。

适合此类患者的脚底按摩方法为:首先按摩输尿管区,双脚分别按摩10分钟,将尿素和尿酸排出体外,之后按摩脾区、胃区各25分钟,最后按摩肝区和胆区各10分钟。

脾不统血证,女性谨防崩漏证

在《黄帝内经·灵柩·决气篇》中有这样的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位于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

曾经有位女士,说自己每次月经来潮之时量都很大,外出或上班时非常不方便,不知道有没有办法能够解决。

实际上,这位女士所出现的就是脾不统血证。我们的脾脏具有滤血、造血、储血、免疫等功能。脾主统血,气不摄血,会导致女性流产后血崩,或者非经期血淋漓不断,有时经量很大。

我为那位女士推荐了一道药膳:茯苓、山药、芡实、地瓜饭。

此药膳之中,茯苓性味甘温,具有益脾助阳、利窍除湿之功,入肺泻热,下通膀胱,宁心益气,调营理卫,定魄安魂。可治疗口焦舌干、咳逆、呕吐、膈中痰水等症。

山药性平味甘,具有滋肾补脾之功,主治脾虚气弱导致的食少便溏或泄泻、肺虚咳喘、遗精、腰膝酸困无力、妇女白带增多、消渴等。

芡实性味甘涩,具有固肾益精、补脾祛湿之功,能够治疗泄泻带浊、小便不禁、腰膝瘀痛等症。

将上述三味药材与地瓜和大米配合在一起熬煮,经常食用,不但能够治疗脾不统血所致的妇科疾病,还能够强身健体,增强自身免疫力,女性如果生产过后常食此药膳,就不用担心患崩漏证。

对于脾不统血证的女性来说,平时可以适当增加龙眼肉的摄入,龙眼肉性味甘温,归脾,具有益脾长智、养心补血之功。

为脾不统血女性推荐的方剂为:归脾汤。其构成药材为:黄芪、白术、党参、茯神各9克,炙甘草、木香、远志、酸枣仁各6克,龙眼肉3克,生姜3片,枣2枚。此方为妇科名方,能够入心脾,可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脾虚不摄血,导致血妄行及妇人经带。

记得几年前,一次偶然的饭局中碰倒了曾经被学校众生追捧为校花的张可,那年她已经四十多岁,早年的风华早已尽失,留下的只有满面的萎黄,虽然她想用浓妆掩盖衰老的表征,可苍老之色还是毫不留情地显现出来。

实际上,张可之所以衰老得那样迅速,主要是脾不统血所致。脾充肌而主四肢。如果脾不能进行正常的统摄血液的功能,患者的脸色就会呈现萎黄滞涩,如同枯萎的花朵,并且常常伴随晕眩、难过、气短、心悸等。

那么张可应当如何调养才能避免衰老的加速呢?很简单,平时吃些适合自己的菜肴、药膳和中药。

我告诉张可,回家之后可常食芋头。芋头性平,可宽缓肠胃,去死肌,令脂肉悦泽。芋头本属脾胃之菜,挑选的时候以紫色为上品,造血和统血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

还有一道八宝饭,也非常适合脾不统血的患者食用。具体做法为:将菱角去皮,马铃薯去皮后切成大块,山药去皮后切成大片,黄豆、红豆、芡实、莲子、红枣清洗干净,然后将准备好的食材一同放入锅中煮熟即可。此粥可入脾脏,经常食用能够逐步改善脾不统血之证。平时可适当增加樱桃、葡萄、荔枝等水果的摄入。

脾不统血通常由脾气虚发展而来,也就是说脾系功能活动不能正常运作而致。饮食的偏嗜就是导致脾气虚的主要原因,很多女性偏食零食、面食,不喜米食,因此容易诱发脾气虚。

最后为脾不统血证的女性介绍一下脚底按摩法:首先,按摩左右两脚的输尿管区,双脚分别按摩10分钟左右;其次,按压脾胃区半小时左右;之后,加强小肠区、大肠区和肾区的按摩各10分钟,最后,按压肾上腺区、扁桃腺区、淋巴腺区、胸区等,能够强化免疫系统,分别按摩5分钟。

提醒女性患者注意,月经期间应除食疗外,上述疗法都应暂停。并且提醒女性经期不宜吃乌梅,因为乌梅性味酸涩、涩收敛,不利于血行。 a92oko2zPsuMzOVN2Z3o4rnwUsan61nc+jMvXYmkffPi7ZETBI5Pua8UZ+GTXT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