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看舌头,知脾胃健康状况

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除了会进行脉诊,还会进行舌诊。看过病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医生常常会让我们张开口,之后观察我们舌头的变化。通过舌头,能够了解脏腑气血状况,之后可判断病情变化,因此,中医上非常重视舌诊。

中医认为,脏腑和舌息息相通。《黄帝内经·灵柩·邪气脏腑病形》中有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气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意思就是说脏腑能够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同舌头相联系,一旦脏腑出现病变,就会在舌头上反应出来。

中医将舌头分成三部分,舌尖对应的是心、肺气血变化;舌中属脾胃;舌两侧反应肝胆状况;舌根反应肾脏状况。

此外,舌苔反体现着胃气,中医认为,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胃气由心脾而生。舌苔薄,为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舌苔由胃气熏蒸、脾湿上润而成,健康人的舌苔薄,为脾胃气血充沛的表现,没有舌苔,则说明脾胃气血亏虚。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典型的脾胃疾病在舌上的表现:

一、心脾两虚

舌头发淡或淡暗,质娇嫩,津液多,舌头偏大,舌苔发白,为心脾两虚舌象。心脾两虚为心气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心脾两脏之间的病变互相影响,大都是思虑过度所致。此症患者身体的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疲惫、身体乏力、腹胀、饮食不化、失眠多梦、健忘、心慌、情绪低落、多愁善感等。

二、脾气虚

舌色发淡,舌体瘦薄,舌苔发白,为脾气虚舌象。脾气虚指由于脾气不足,引发脾失健运。多为饮食无节、饥饱失常、劳倦过度所致。此症患者的身体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肢体浮肿,特别是双腿更易浮肿。腹部胀满,特别是吃过饭后,腹胀更甚,不思饮食,辨别味道的能力降低。精神萎靡、浑身乏力,想睡觉,说话低声细语,吃生冷易腹泻。

三、脾胃湿热

舌头淡紫或红,舌体胖嫩,舌刺数量多,舌苔黄白、厚腻,为脾胃湿热舌象。脾胃湿热为饮食没有节制、经常食用肥甘油腻食物,使得脾胃气血变得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液,水谷停滞为湿,长久湿聚化成热,形成湿热所致。此症患者的身体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腹胀,腹痛,按下去疼痛加重;经常泛酸,易恶心、呕吐;嘴里发苦、黏腻,特别是起床时更明显;口渴不喜饮,或喝水过多便呕吐;腹泻、便秘时常出现。

四、胃热

舌头发红,舌体稍大,舌质嫩,舌头边缘呈淡红色,舌苔发黄,舌体脉络呈现出红紫色,即为胃热舌象。胃热为常食辛辣、油腻厚味、长期饮酒所致,身体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会引发郁结化热、化火,导致胃热。肝胆气血失调,疏泄功能就会出现障碍,进而引发胃热。此症患者的身体表现为:食物消化过快,易饥饿;口渴,喜食生冷寒凉食物,特别是冷饮,酸苦,恶心、呕吐;口臭,牙龈肿痛,鼻出血;便秘。

五、胃阴虚

舌色红,舌头中心干,舌质嫩,舌苔呈现条状,为胃阴虚舌象。胃阴虚为胃火炽盛导致的胃腑阴液不足。胃热和胃阴虚的区别为胃热属实证,胃阴虚属虚证。此症患者的身体表现为:口干唇燥、不思饮食;食不知味;吞咽困难,吃过食物后会胸闷、腹胀。

六、脾肾阳虚

舌色发淡或呈淡紫色,舌体胖大、嫩。舌边有齿痕迹,舌苔白厚,皆为脾肾阳虚舌象。脾肾阳虚多为身体受寒或着凉所致,其他脏腑气血亏虚,会累及脾肾,或是引发脾肾阳虚。此症患者的身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血色,有时面部会浮肿;畏寒怕冷,冬季时手脚冰凉;腰膝酸软,易疲倦;腹部肿胀,常常腹泻,并且腹泻持续时间长。

了解基本的舌诊之后,女性朋友们就能够通过简单的“照镜子”及早发现体内疾病了。此外,每天做做舌头运动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滋润肠胃,并且还可调和脾胃气血、疏通身体经络、提升大脑活力、减轻或消除双下巴。

舌运动的具体操作:坐在椅子上,将注意力集中到舌头上,缓慢地呼吸,之后将舌尖抵在上腭,左右来回舔上腭30次;用舌尖舔内侧牙龈,先顺时针转一圈,之后逆时针转一圈,共转60圈,然后再用舌尖舔外侧牙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之后沿着逆时针方向转一圈,共转60圈;将舌头伸出,然后收回,反复30次,之后将舌头伸到口腔外,左右来回摆动30次;双手十指张开,掌心放到膝盖上,上半身慢慢向前倾,用鼻子深吸一口气,然后把舌头伸出来,缓缓呼气,呼气的时候要睁大眼睛,向前平伸,反复练习20次;张开嘴,将舌头轻轻伸出,停留5秒左右,反复练习20次,之后仰头,伸直脖颈,停留5秒左右,反复练习20次。 giDbcei5cCjcI+AaCvSKUcaCExqo7EsJs8ouBsW3R37GDt7v7PT2elE32YQnl/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