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母亲为我播种希望

1966年我还不满10岁,是个顽皮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孩子。以我少年时代的操行,如果遇到一位性格暴躁的母亲,我可能会被暴打或关禁闭无数次。但我温和而乐观的母亲,却很少责备、训斥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经常在家里一边忙前忙后,一边十分自豪地看着我说:“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说这话时,她美丽的脸上泛着安详和幸福的光芒,好像那个懵懂而多动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样。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积极、乐观、明朗的性格。她对我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她不直接要求我应该干什么。她对我的种种期待和要求,都是从她对我的各种鼓励、夸奖,以及在向亲朋好友赞美、夸耀我的话语中说出来的。母亲也从不打骂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我和邻居家男孩同样成绩不佳,两个母亲开完家长会回来,邻居家男孩的母亲没进家门就开始大骂她的孩子,而我的母亲却把我的成绩通知单递到我眼前,轻轻地摸了一下我的头,说:“收起来吧,以后你把所有的通知单都留好,用这次的打底,一年一年往上摞,你的成绩也会一年比一年高。”

“真的吗?”我抬头看着母亲,不敢相信她的话。“只要相信,你就能做到,因为你很聪明。你能做好一切你想做的事。”说完,母亲走进厨房,随即又转过头叮嘱我:“别忘了,你将来是要上大学的!”

10岁的孩子,还不懂上大学是怎么回事,但在母亲笑吟吟的话语中,我朦胧地感觉到了一种神圣、一种召唤、一种牵引,那不是压力,而是一种把我与某种“不平凡”连在一起的感觉。当时我并不知道在大学里面要干什么,只觉得上大学很重要、很光荣,大学像是每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必须要去的地方。

在从10岁到20岁的十年里,我有过不快,有过失败,可母亲一直用“你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这句话使我解脱和自省。十年间,我不自觉地和这句话连接在一起。在恢复高考时,我已经跟“上大学”分不开了。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朝“上大学”这个方向狂奔。

当时我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害怕考不上重点大学,母亲就说:“那就考你喜欢的音乐吧。”要知道当时很多家长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艺术院校的,他们认为那不是正业,与考理工科孩子的父母相比,他们会觉得有些脸面无光,但我母亲与这些人不一样,这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母亲从来没有对我提出过任何特别的要求,或逼迫我做什么。这给了我充分的可以自由选择的空间,直到今天,我都认为可以自由选择是一个人快乐幸福的人生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也从没逼迫过我的儿子。 QP9FR0yu66jT+sZEQLITu+2Or6EbiiCOO5xmEDjIcWpBnJx1iDh3GkPuLB7nNP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