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共产党外交的“摇篮时期”:半独立的外交

提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外交,人们可能会误以为我要讲外交部成立初期的情况,因为只有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才能有正式的外交。但中国共产党的境况很特殊,在取得中央政权以前,我们就已经有自己的根据地政权和军队,并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很大影响力,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外国官方和我们有了来往。这种来往已不仅是一般地交交外国朋友,接触些作家、记者和进步人士,而是同对方的政府打交道,所以也可以说是带有官方性质的交往,或者说是“半独立”的外交。这样的外交应该从延安时期接待美军观察组开始。

1944年夏,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了打败日本的需要,一度考虑美国军队有可能在中国沿海地区(例如山东)登陆。如果真是这样,美国就需要利用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支援,以减少美军的伤亡和损失。这一打算,迫使美国政府急于了解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情况,以作出最后决断。从1944年开始,美方便一再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提出派遣军事观察组去延安,实地了解情况。国民党政府几经阻挠没有成功,当年秋以美军驻华武官鲍瑞德上校为首的军事观察组一行18人,终于到达延安。观察组是由美国政府派遣的,观察组内也有美驻重庆大使馆的外交官,因此同观察组的交往虽然不构成官方外交,但带有官方性质,其业务已超过了过去民间外事交往的范畴。

为接待美军观察组来访,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外事组,由当时的军委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兼任外事组主任,对外则由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负责。外事组由马海德任顾问,下设翻译、联络、研究、行政四个科,黄华、陈家康、柯柏年、杨作材分任科长。编制虽称科,但实际上除行政科外,各业务科只有科员二三人,遇有哪个科事多,科员就去哪个科帮忙,是个“有官无兵”、“头重脚轻”的机构。1946年1月,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成立。4月,美方将观察组改名为美军驻延安联络组,我方机构虽然保留,但上述同志都相继调往北平或其他地方,人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只留有我和曾远辉二人,以后又逐渐增加了马牧鸣、王朝成、郑萍、毛立青等。1946年秋,由杨尚昆主任召集我们开会,宣布在他领导下成立联络组,由我任组长。

在美军观察组到达前夕,周恩来副主席起草了我党第一个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发往各中央局,指出:我们的外交叫做“半独立的外交”。所谓“半独立”就是指当时国民党政府还是中央政府,我们不能独立地同当时的同盟国正式交往,但我们又必须冲破国民党的种种禁令和束缚,直接和美国打交道,所以我们的外交又具有“独立性”。指示还称:“要区别美国人民和美国统治集团的对华政策。共产党人办外交必须站稳民族立场,反对排外、媚外、惧外几种错误,要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善于与人合作。”当时军委外事组的工作就是根据上述指示精神进行的。它的活动由周恩来直接领导,但周恩来长期主持重庆办事处工作,周不在时就在叶、杨领导下进行。中国共产党“摇篮时期”的外交就这样在窑洞中诞生了。 fbfSMdvTDmfcUw+knHw3vF9DlWlhFVwKreHDgPBgG4u8Z9isBd1ExMnyC6HPUJ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