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驻外交部的第一支小分队不到10人,由王炳南、王凝率领。1949年11月上旬,周总理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讲话时,面对的不过是坐在东楼礼堂的区区70人。不过几年间,外交队伍发展到近300人。这是一支“文装解放军”,生活上实行供给制,男穿绿制服,女着列宁装,全部上下每月均领6斤小米的生活津贴。吃食堂,部长和司长吃小灶,科长吃中灶,其他人吃大灶,就是在东楼地下室摆上长桌一起聚餐,我们毕竟从外事学校蹲在地上吃,升到坐在桌旁吃饭了。月底分伙食尾子,可吃一次馅饼,年终打牙祭,大鱼大肉大碗白酒。没有扩音器,有事由人喊,我便充当“大喇叭”。除行政通知外,大都是个人生活事情。凡有人拾到或丢失脸盆、毛巾、肥皂等,便由我喊叫一声,要人来领。当时,同志们的“家当”就那么多。

那时外交部的干部都年轻,副部长们40多岁,司长们30多岁,科长们不到30岁,科员们20岁左右,基本上是单身男女。后有几对青年结成伉俪时,一般由一位副部长出面主婚,请新娘新郎吃顿饭,所在单位也推出几人作陪,虽无父母亲友出席,却也热闹非常,一切都由组织上操办了。

节假日举行晚会,在东楼礼堂演出,但却没有舞台,仍照解放区传统,自编、自导、自演各种贴近现实生活的节目,包括陕北民歌《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翻身道情》、《扭大秧歌》,歌剧《白毛女》选段以及苏联歌曲等。国际司十多人一个晚上演六七个节目,演员常比观众劲头大。其实,演员与观众也分不清,此呼彼应,打成一片,革命激情与表演融成一体。

那时,部里的体育设施颇为简陋,只有一个篮排球场,但体育活动却很活跃,拔河比赛,炊事班总是高居榜首,他们的臂力和块头无人能比。伍修权、赖亚力,不少司长、专员也常与年轻人一起赛排球,还挺认真的。又高又胖的宦乡司长工间操时坚持跳绳,重视锻炼身体。清华大学体育教授马约翰来部作报告,时值寒冬,一个70多岁的老人只穿单衣,白头发,红面孔,他讲,健身方法之一是洗冷水浴,先冲热水到浑身发烫,然后突然转成凉水,每次10分钟。50年代初,中国体训班(即国家队)女排出国前来外交部表演,部男排陪赛,女将们丝毫不顾情面,赢我部男排15比0,一时成为人们的笑料。

每逢周末常在东楼礼堂举行交际舞会,没有乐队伴奏,就放唱片代替。曾涌泉、赖亚力、徐以新等老同志跳得潇洒,有些大学生也颇有风度,不少人只是尽量跟上音乐节拍移动脚步。周总理常来,喜欢跳慢步,广东音乐伴奏,女同志们排队争着同周总理跳,边跳边聊。王炳南与章逸云结婚时,刘少奇也来部参加舞会,兼向新人表示祝贺。

1950年元旦,北京市首次举行冬季体育比赛,女子篮球仅有四队参赛,外交部女篮是其中之一。最后,我部与电车公司女篮进行决赛。对方只四人到场,不得不弃权,我方到场六人,不战而胜稳拿冠军。老实讲,当时的外交干部根本谈不上什么运动水平和成绩,主要是一种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建部初期的外交部就好像外交队伍的摇篮,我亲身经历的这一段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87nb6i+zDa0Z1rSftxs/UrGW3N4zRBVVvJVco+PYelVaYZ0BN2dT8AV8kXOgLO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