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衡量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确定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遵循相关性、重要性、可比性、系统性、经济性等原则,应按被审计单位或事项制定共性或个性化标准,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包括国家政策标准、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最佳实践或案例等。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与被审计单位或事项所确定的战略规则、经营计划、预算、管理、政策、制度等具体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优先使用最能代表审计对象、最能反映绩效审计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对同类审计对象应具有适用性,要设定共性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便于审计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对于特定事项要设定个性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以便于审计结果更有针对性。
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同类审计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与执行、预算编制和执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项目实施的进度、质量、投资控制等指标。
个性指标是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的审计对象的业绩评价指标。例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制的落实、国有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等指标。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经营管理、重大项目、政策制度等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作为衡量被审计单位或事项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体类型。
计划标准通常是指参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例如,年度预算收入支出指标,战略规划框架下所制订的年度工作计划、具体规划的行动计划,重大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投资估算、融资规模、建设周期、进度计划等,股权投资项目前期论证评审通过的交易模式、交易对价、资金支付方式等。
行业标准通常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审计中要注意其时效性。例如,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预算编制定额、取费定额、技术规程、操作规范、验收规范、安全检验检测规范等。
历史标准通常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系被审计单位或事项在过去某段时期内的实际值。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可根据需要选择历史平均值,也可选择最佳值作为基准,抑或是根据现实状况对历史数据进行调整后将其作为评价标准。
其他标准系除上述标准外的经验标准、最佳实践或案例等,如通过系统性分析研究形成的行业标杆数据、企业经营管理优秀案例、项目管理优秀案例、股权架构设计优秀方案、质量控制优秀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