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与个人相比,团队通常能够做出更好的决定,但团队合作并不总是带来双赢。研究人员也对其弊端进行了研究。这些弊端对团队来说可能是相当具有破坏性的,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听起来一定令人困惑,那就是更多的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最常见的缺点之一是群体思维。行为科学家将该术语定义为“团队成员因为努力达成一致而暂停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倾向”。
虽然这听起来像乔治·奥威尔写的东西,但这个术语最初是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Irving Janis)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的。这个词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用群体思维来解释注定会失败的军事入侵、航天灾难等。
贾尼斯发现,群体思维只有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才会盛行,关键因素之一是信息收缩。把自己与外部输入信息相隔绝的团队最容易受其伤害,原因也很让人讨厌,那就是他们经常严重高估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会迅速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所以很容易形成“我们/他们”这样的部落主义心态。在享受过成功的团队中,这种部落主义心态尤甚,异见会首先被除掉。而来自外界的影响很容易被错误地标记为“异类”,这一标记其实是“低劣”或“威胁”的委婉说法。
群体思维盛行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外部压力。那些被迫要在特定时间内提供解决方案的团队,更容易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这种压力可能是由专制型领导人施加的。专制型领导人是一个巨大的警示信号。主导型人格,尤其是领导职位上的主导型人格,是群体思维的另一个风险因素。在专制型领导人的团队里,取悦领导可能会优先于批判性思维。如果领导者推崇个人崇拜,那更是雪上加霜。
关于群体思维者,另一件奇怪的事情是团队成员之间经常能顺畅合作。他们甚至可能以军方所谓的“团队凝聚力”为荣,如果他们有过成功的历史,这种凝聚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凝聚力令人喜忧参半。团队成员的不同想法可能会暂时扰乱集体思维,但是最终,那些提出不同想法的批判性思维者都会受到责备。因为那些破坏性的想法,不管其优点是什么,都会被“不忠”这个词所掩盖。
这就是我们的矛盾所在。团队的凝聚力不也是c-因素的一个特点吗?c-因素不是会提升安全感吗?难道是因为成员们非常感激团结带来的安全感,以至于团结的地位开始超过批判性思维?这显然是“不安全”的。
看起来高分c-因素群体需要另一种成分,即一些其他的行为管理者,以避免群体思维。
令人高兴的是,研究人员确实知道缺少什么成分。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如何供应这一缺失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