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什么吉姆总被炒鱿鱼

晚上11点,吉姆在书房中踱步。他晚上经常一个人踱来踱去,试着整理自己的思绪。在慢慢步入中年的过程中,吉姆觉得日益绝望。他看着杂乱的房间,书、纸张、袜子、旧信件、抽了一半的香烟等物品散落一地。他的脑子和他的房间一样乱。

吉姆看了一眼书桌前那张写着“待办事项”的单子。单子上有17件事,而最后一件用黑笔圈了好几次。“重组策划案周二交!”现在已经是周一了,他还没开始写呢!自从告诉老板他知道如何提高生产力和士气以来,吉姆已经想了好几周。老板说:“好啊!写一份策划案来看看。”老板很希望吉姆这次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

吉姆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他已经想了好几个月了。比如,办公室需要安装新的计算机系统;文员需要更多的授权,以便立即做决定,这样大家才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开各种会。如此一来,生产力和士气都会提高。事情非常简单明白。他把各种想法写在纸上,可随后这些写满各种想法的纸就被他扔了一屋子。

吉姆只能在书房中踱个不停。要从何处下笔?他自言自语道:“如果写不好,我会看起来像个大傻瓜,搞不好还会被炒鱿鱼。这还不是和以前的工作一样?”他的想法总是很棒,但却无法有始有终地做完。这就是吉姆的特点。他踢了垃圾桶一脚,房间更乱了。他告诉自己:“好,吸气,呼气。”

他坐下来,盯着电脑屏幕,然后走到桌前清理东西。电话响了,他对着电话大吼:“你没看到我在忙吗?”电话留言中传来女友保利娜的声音:“吉姆,我要睡了,只是打电话来看看你的策划案写得怎样了,祝你好运!”吉姆没勇气接电话。

吉姆如此痛苦地度过一夜,一件件小事让他分心,比如屋外的猫叫声,三天前别人说过的话,手上的铅笔重如铅块,等等。终于,他写下了“安捷实验室重组策划案”这几个字,但再也写不出其他的了。一个朋友曾经告诉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是他仍然写不出一个字。也许该换个工作,也许该上床睡觉了。算了,别想了!不行,不管多烂,非得写完不可。

凌晨4点,吉姆快疯了。极度疲倦使他的大脑呈半休克状态,这样他反而可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想法。早上6点,他终于写完策划案上床了。“9点要见老板,最好先小睡一会儿。”

问题是,9点到了,他却还在床上,他忘了定闹钟。中午,他一脸慌乱地赶到办公室。看到老板的脸色,他知道无论策划案写得多好,他都别想再待下去了。老板说:“你为什么不找一个有弹性上班时间的工作呢?你很有创意,吉姆,去找一个适合你风格的工作吧!”

几周后,吉姆跟保利娜说:“我就是不懂。我知道我有才华,不应该一天到晚被辞退,可是我老是被辞退。我经常有些好点子,但就是不知道怎样完成。我在高中就这样了,班主任很好,她说我是班上智商最高的,但她不懂为什么我的潜力发挥不出来。”

保利娜说:“你知道吗,真不公平,他们用了你的策划案,效果好极了。每个人都很开心,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那些都是你的主意,吉姆,结果反倒是你被炒鱿鱼。真不公平!”

吉姆说:“我真不懂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我不知道要怎么办。”

吉姆有注意障碍。他来找我的时候,已经32岁了,无论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他都长期处于失败中。因为神经上的异常,他无法专心,无法持续努力,无法完成任何事。

典型的注意障碍有三个特征:冲动、分心、多动。据统计,美国约有1 500万人患有此病,其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过去,人们认为等这类小孩长大后情况就会改善,现在我们知道,只有1/3的注意障碍患者长大后会自然痊愈,2/3的注意障碍患者即使长大后也不会完全康复。注意障碍不是学习障碍或智商不足,许多注意障碍患者极为聪明,只是他们的聪明表现不出来。对 他们而言,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实在是一件困难且需要耐心的事。

什么是正常的行为呢?什么行为算是冲动呢?怎样算是分心呢?有多旺盛的精力才算是多动呢?本书将利用许多案例一一探讨这些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些毛病吗?是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看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没有影响生活,才能判断这个人有没有注意障碍。

吉姆来找我的时候,他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在我的办公室,他坐在椅子上,一直摸头发。他倾身向前,看看我,看看地板,摇着头说:“我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我连自己来这里做什么都不知道。”

“找到这个地方有困难吗?”他迟到了20分钟,我猜想他也许迷路了。

“是啊,你的说明很清楚,不是你的错。该往右转的时候我向左转了,结果又碰到学校放学,在路上耽搁了一会儿。后来我到了桑莫镇的加油站,能找到这个地方真是奇迹。”

我说:“是啊!有时候真不好找。”我希望他能放轻松一点儿。注意障碍患者来初诊时,一半以上的人会迟到或根本不来,我早已有心理准备。这是症状之一,但患者很在意,以为我会责备他们。我说:“你可不是第一个迟到的患者。”

他问:“真的?那真好。”他深吸一口气,好像要说什么,却没说出口,话卡在喉间出不来,然后长长地吁一口气,想说的话还是没说出来。我建议他花点时间整理自己想说的话,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我把他的资料填好,比如姓名、住址和电话。这似乎对他有些帮助。他说:“好,开始吧!”

我说:“好。”我把手放在脑后,靠向椅背。吉姆沉默了一会儿,又大大地叹了一口气。我说:“也许我们可以谈谈你为什么来找我。”

他说:“好。”他开始告诉我他的故事。他认为自己有一个正常的童年。经我仔细询问,他才承认在小学阶段他非常调皮,时常闯祸。他从来不用功学习,可是成绩很好。他说:“我觉得学校好像游乐场。”到了中学,学业就没那么轻松了,光靠聪明是不够的,他的成绩开始下滑。父母和老师开始对他唠叨,嫌他个性上存在的种种弱点,并指责他让每一个人失望,这样下去将来要如何是好等诸如此类的话。他的自尊心开始受到伤害。好在他的个性本来就很活泼乐观,总能维持一定的热情。在勉强大学毕业后,他入职过几家电脑公司,但工作更换很频繁。

我问他:“你喜欢电脑?”他很热情地说:“我简直像是个发明电脑的人。我爱死电脑了。我就是懂得电脑是怎么回事,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如果能告诉别人我所知道的一切就好了,如果我没有每次都把事情弄糟……”

我问:“你每次是怎样把事情弄糟的?”他说:“我每次是怎样把事情弄糟的?”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忧郁。“我怎样把事情弄糟的……我会忘记事情,我和别人吵架,我会拖延,会迟到,我会一天到晚迷路,我脾气不好,我做事有头无尾。我有很多毛病。我和老板讨论事情,明知道自己是对的,可讨论讨论,就变成我在骂老板了。这样骂老板是很容易被炒鱿鱼的。有时候我有个想法,但就是整理不出来,好像这个想法塞在我脑子的某处。我知道它在那儿,但就是整理不出来。我想把它整理出来,可是我办不到。我以前的女朋友说我需要接受自己就是没出息的事实。也许她是对的,我不知道。”

我问:“你喜欢她吗?”

“有那么一阵子。然后她就像别人一样,受不了我了。跟我在一起,生活太刺激了。”

我问:“你认为这种‘刺激性’是从哪里来的?”

他说:“我不知道,我一直都是这样。”

我们谈得越多,关于“刺激性”的话题越明显。吉姆的一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刺激行为,它们是强烈的,而吉姆总是在燃烧着。这就是为什么在高度刺激和有压力的行业里,我们会看到更高比例的注意障碍患者,如销售业、广告业和股市。

我问:“你以前找过心理医生吗?”吉姆说:“有过一两次。他们人很好,但是一点儿帮助也没有。其中一位医生还叫我别喝那么多酒!”“你喝多少?”“偶尔喝。有时候很想放松一下,就出去喝个痛快。这是家族传统,我爸爸算是个酒鬼,我觉得我还不是酒鬼。当然,每个酒鬼都这么说,是不是?喝过之后,第二天早上头痛得不得了,之后好一阵子都不会喝。”

很多注意障碍患者用酒或可卡因来治疗自己。可卡因的化学成分和一种治疗注意障碍的药物很相似。

吉姆说话时,他的双腿一会儿交叉一会儿又打开,来来回回,动个不停。我说:“如果你觉得坐不住,可以起来走一走,动一动。”“真的?你不在意?”他站起来,一边走,一边挥动手臂讲话:“太棒了!大部分人都受不了我动个不停。可是我一边走,才能一边想事情。这很奇怪吗?难怪我在学校有那么多麻烦,但这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我总是觉得受拘束,即使在办公室里也一样,因为我不能一直踱来踱去。”

我说:“我不知道,也许你只是还没找到适合你的工作。”

“你说话的口吻听起来像我的老板,问题是到底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呢?”

注意障碍有很多不同的类型。许多人,尤其是成年患者,也存在其他问题,如患上抑郁症、染上赌瘾或酗酒。这些明显的问题遮掩住了潜在的注意障碍。有的人则是把分心逐渐变成人格的一部分,而没有接受治疗。别人只会说“他就是那个样子”,吉姆就是一个多动型的注意障碍患者。但是有很多注意障碍患者并不会多动,而是不太爱动。这种人会整天做白日梦,外人不知道他们神游何处。

我回答吉姆:“我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你的工作。现在我只想听听你的故事,你告诉过其他人吗?”

吉姆说:“没有,没人跟得上我,他们都说我会跑题。”

我说:“没关系,你只管说,我负责整理。这是我的工作。”

我们用了几周的时间进行治疗。他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多数内容都与误会、误解、自责、低成就感、失去的机会、愤怒的人们、危险的行为等有关。12岁时,妈妈说他永远不懂得适可而止。他做了许多蠢事,他有健忘症,他成天混日子,可是他也有很多精彩的经历。他善良、直觉强、有魅力、有活力、热心。在他的故事里,有伟大的梦想和希望,也有极端的失望。他从不怨天尤人,只会怪自己不够好。他很讨人喜欢,虽然他不怎么喜欢自己。

典型的注意障碍患者往往很讨人喜欢,但却总是惹事。他们可能非常爱惹人生气,例如,一位母亲曾打电话来说她的儿子几乎把学校给烧了,她问我是否可以把她的儿子撞死。从中可见这位母亲已经气愤到了极点。分心者也比一般人更有同情心,直觉更强,更有爱心,似乎在他们那乱七八糟的脑子里,总会特别保留一部分对人或对事的直觉。

吉姆的故事有很多转折。他当过公交车司机。一天下午,他以为已经到达了终点站,于是就直接把车开进停车场,结果发现车上还有愤怒的乘客,原来他忘了在最后一站停车。那是吉姆最后一次开公交车。还有一次,他当着一个女同事的面批评老板是“笨蛋”,一说出口才想起来这个女同事是老板的太太。他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会出错。会不会是我潜意识里想要失败呢?”

我说:“也许,有的人就是这样,但是也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开始告诉他注意障碍是怎么回事。“也许你不是个失败者,也许你潜意识里不想失败。我越来越觉得,也许是你的神经系统有些问题而引起注意障碍。这个病症就像近视一样,你看东西会很吃力。注意障碍患者很难一次做一件事。你也许听过‘多动儿’(hyperactive children)这个词,就是以前用来形容注意障碍患者的。现在我们知道注意障碍患者也包括不多动的小孩及成人。注意障碍的特征是容易分心、冲动,但不会总是多动或精力过剩。多动型的注意障碍患者永远在忙,他们是所谓的A型人格的人。他们追求刺激,活力充沛,时刻动个不停;他们常常有好几个计划同时进行;他们总在忙,却很难真正完成任何事,因为他们很会拖延;他们经常情绪不稳定,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地瞬间从极高昂变得极低落;他们很容易生气,尤其是被打断或遇到改变的时候;他们的记忆有很多的漏洞;他们喜欢做很多白日梦,喜欢高度刺激,喜欢行动和新奇的事物。这种个性不仅会对他们造成职场上的困扰,还会对他们造成与人的亲密关系上的困扰。如果你总是分心或是追求刺激,你的女朋友会很容易离开你。”

我一边说,一边观察他的反应。他身体前倾,直盯着我,听到每一个症状时他都点头,原本疲倦的脸显得越来越兴奋。他打断我:“我小时候,别人总是说,‘没用的吉姆,你为什么不像样点?’我的父母和老师都觉得我懒惰,他们会骂我,处罚我。起先我会和他们吵架,后来我也认为自己确实很懒。我的意思是,除了接受,还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我顶嘴,爸爸就会用力打我的头。但奇怪的是,我竟然能忍受这一切!我的意思是,我从来没有意志消沉。我还记得六年级时,因为我丢了作业本,一位老师罚我抄地理课本。她说如果我不再撒谎,承认自己没写功课,就不用罚抄。可是我真的做了那份功课,我可不愿意说我没做。老师更生气了,她罚我抄更多的课文,以为这样我就会投降。她一直增加抄写的页数,最后加到了100页,而我则熬夜抄个不停。妈妈发现我半夜还在抄课文,她让我停下来,第二天她到学校去抗议,老师只好向我道歉。那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令我回味无穷的一刻。因为这件事,我永远爱我妈妈。”

吉姆继续说:“不过,要是那时候他们知道你现在告诉我的这些事就好了。初三那一年,我和爸妈吵架,他们也像老师那样,一直对我加重处罚。他们觉得我没有尽力,所以要处罚我,可是一点儿用也没有。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很难过。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前都没人告诉我这些呢?”

我回答:“直到近些年,人们才开始关注注意障碍。”

很难说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注意障碍。多动儿一直存在,也一直被歧视。

有史以来,每个时期都有孩子被家长或老师责骂,甚至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这是大家不爱提起的人性的黑暗面。这些孩子总是不由分说地被打。人性的黑暗面似乎总喜欢伤害弱小,尤其是他们惹人厌烦的时候。我不打算引经据典地细谈这个主题,只是想指出分心的孩子往往会受到最恶劣的虐待。直到近些年,儿童才受到法律保护,他们的“坏行为”才没被当作魔鬼附身或人格缺失,才不会因此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注意障碍存在已久,却只是被当成“坏行为”,直到20世纪才被视为医学问题。虽然很难说是谁最先注意到注意障碍的,但一般认为是英国儿科医生乔 治·弗雷德里克·斯蒂尔(George Frederic Still)于1902年在皇家内科医师协会发表的系列演讲中首先提出的。斯蒂尔描述了一批难以管束的儿童,他们不守规矩,不受拘束,具有破坏力,不诚实,不听话。他认为这些孩子的问题并非来自不当的家庭教育,而是有生理原因或出生时受过伤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专家认为这些孩子的大脑受过损伤。即使缺乏神经受损的实际证据,“脑损伤”仍然是失控行为的正当解释。而就是在这个时期,医生开始尝试用药物(当时是用安非他命)治疗此病症,并取得初步成效。

吉姆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我很笨?”我反问:“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别问我,你自己说,你笨不笨?”他坚定地答道:“不,我不笨。我知道我不笨,只是不知道如何表现。”我说:“正是。可能的原因很多,以你的情形,我认为是因为你患有注意障碍。”他问:“很多人有这个毛病吗?”

“美国大约有1 500万注意障碍患者,男女比例大约是3∶1,成人和孩子都可能患有此病。我们并不知道确切原因,不过证据显示有可能是遗传因素。虽然其他因素也会造成影响,比如母亲生产时的问题,但是遗传是最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会使注意障碍恶化,但并不会形成注意障碍。”

他有点嘲讽地问:“你是说不是我妈妈的错?”我接着说:“这件事不是她的错,也许其他的事是她的错。你想要责怪她吗?”“不,不。可是我想要怪罪于某人。也不是真的要怪谁,我只是想发火。我实在很恼火,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如果这只是我天生的样子……”我打了个岔:“那么你就无须自责了!”

“我一直在怪自己,认为这是我的错。不管我有没有注意障碍,把事情搞砸的是我,倒霉的也是我。在我这个年纪,要怪只能怪自己,不是吗?”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旧伤痛,我揉揉肩膀:“这样说也有道理吧,但是怪自己有什么帮助呢?我要让你更了解自己,你才能原谅自己,这样你才能继续前行。”

吉姆说:“好,我听懂你的意思了,但是我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自己的现状呢?”我大笑起来:“有注意障碍的人总是喜欢‘做些什么’,总是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下一步是什么’。”他说:“你说得对,我不留恋风景,一心只想到达目的地,这样不好吗?”我说:“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自己也是一个注意障碍患者,我很了解你的感受。”

吉姆吓了一跳:“你也有注意障碍?可是你看起来好平静。”我笑了:“练习。我相信你有时候也能专心。对我而言,我的工作正是能够让我专心的事。不过,练习确实有帮助,我们以后会细谈如何练习。”

吉姆的治疗自此开始。事实上,他的疗程已经开始了。对许多人而言,知道注意障碍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对他们的帮助就已经很大了。

有一次他问:“我到底是怎么了?我不想那么粗鲁。可是那个人打电话来说我寄过去的资料不正确,我知道我没寄错,是他自己不懂。我当时就生气了,特别是他的口气令我更生气。听到他的声音,我恨不得揍他一顿。”

我说:“你经历了一次愤怒反应。”“正是!现在想起来还叫人生气。所以我照着你的建议,等了一下,想一想后果。那是个好顾客,我不想得罪他,也不希望他跟别人说我坏话。所以我等了一下。可是他一直用那种很讨厌的声音说个不停,我好想对他大吼,但是我只清了一下嗓子,结果他就说:‘别打岔,我还没说完。’我受不了了,我告诉他即使讲到圣诞节,他还是会说不完,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然后我就挂了电话。你能相信吗?”

我笑了:“我觉得你做得很好,至少在你崩溃之前做得不错。那家伙的确讨人厌。我们必须接受现实,有时我们会为某件小事心烦或者发脾气。治疗不会使你完全没有脾气,而且你也不想那样,对不对?”

“大概不想吧。你说的‘愤怒反应’也是症状之一吗?”我说:“是的,这是冲动行为的一种。注意障碍患者缺乏抑制机能,所以容易发怒。他们不太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他们缺乏一般人在冲动和行动之间的延迟,所以停不下来。治疗对他们会有所帮助,但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他继续说:“你知道有趣的是什么吗?那家伙第二天打电话来道歉,说我们前一天沟通出了问题,也许我们应该重新谈谈。沟通出了问题,你相信吗?我说‘好啊,但是这次让我先说’。我用10秒钟解释了为什么我寄给他的东西是他需要的。他说他明白了,还感谢了我。我也向他道歉,‘真对不起,昨天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互道再见,像好朋友一样。”

我说:“谁想得到呢?这次运气站在你这边了。”我接着问他:“可是这次愤怒反应从何而来呢?你能告诉我吗?”

谈起他的感觉,吉姆不自觉地握住拳头说:“我想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吧!当我是个孩子时,我很顽皮,可是我没这么愤怒。我想是在学校累积出来的。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挫折导致后来即使事情才刚刚开始,我就觉得没希望了。最后只剩下固执的信念支撑着我:我绝不投降。可是为什么没人看到我一再失败却一再努力?为什么没人鼓励我呢?”

吉姆谈到了注意障碍患者的一大重要特征。严格说起来,这不是神经系统异常直接引起的症状,而是伴随着注意障碍产生的次发心理现象。

由于不断地失败,被误解,被贴上标签,以及其他情绪上的打击,患有注意障碍的儿童(简称注意障碍儿童)往往会在自我形象和自尊心方面出现问题。无 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别人都不断地指责他们懒惰,说他们笨、顽固、坏,说他们“少一根筋”。大家怪他们吃饭时弄得一团乱,怪他们度假时破坏了家庭气氛。他们因为破坏教室秩序而被处罚,还常常背黑锅。老师常常找他们的父母到学校谈话。一次又一次谈话后,孩子们最后总会受罚。他们会默默承受这样的后果。

父亲说:“你知道老师说了什么吗?你知道你妈妈和我有多丢脸吗?”而老师是这样说的:“我知道你在家里的表现不比在学校好,我们一定得多多努力,是不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负面的评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孩子完全相信了。“你是坏孩子,你真笨,你就是搞不懂,你真是悲哀啊!”这些声音不断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直到他们变成青少年,变得很自责,不愿敞开心扉,那时即使我们想帮他们,也已使不上力了。对任何孩子而言,在青春期要想喜欢自己都不容易,更何况是患有注意障碍的孩子。

我对吉姆说:“你一直很努力,可是感到很困难。”他用一种悲伤的声音说:“是啊,你无法想象。”我说:“讲给我听听。”“我不知道从何时说起。到了高中,我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笨。我听得懂老师教的东西,我甚至可以举一反三,可一旦要我写报告或者考试,我就完了。我试过,我真的努力试过。他们说我试都不试,可是我真的试了,但就是行不通。我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功课,可是很快就又分心去做别的事,比如读课外书、听音乐,我会试着回过神做功课,可是我就是做不到。”吉姆的声音变得很生硬,脸都涨红了。

我说:“往事历历在目?”他点点头:“是啊,他们总是叫我更努力。后来我就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我明明有能力,但就是发挥不出来。”“所以你总是在挫折之中,难怪你充满愤怒。”“你觉得这是我喝酒的原因吗?喝点酒让我觉得好过一些。每个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当然是,可是也许你有其他的特殊原因。你是在自我治疗,很多有注意障碍的人会自己找药物治疗。酒精、可卡因都是常见的。它们能使人镇定下来,但效果只是暂时的,长远来看是有害的。”

“我想我知道。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让自己碰违禁药品。我觉得一旦尝试,我就完了。”吉姆停顿了一下,“为什么可卡因也是治疗注意障碍的药物呢?我以为那是兴奋剂。”

“对大部分人而言,可卡因是兴奋剂,但对注意障碍患者而言,可卡因能令他们专心。他们吸食可卡因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对症下药。”

“哇,真的?我真庆幸自己知道问题所在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问:“你的人际关系会受影响吗?”“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可是这一切确实影响了我的人际关系。我不肯听话……”我纠正他:“不是不肯,是做不到。”

“是的,做不到。可别人认为我是不肯听话,因为我老是迟到或者完全忘记约定的事。我老是弄不清楚别人的意思,所以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的确容易生气,这是真的,如果别人取笑我,我会叫他们滚。这对朋友关系一点儿帮助也没有,不过我还是有朋友的,最重要的是保利娜一直支持我。我会和她说着说着就做起了白日梦。我答应她要做的事,转身就忘了。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甩了我,这可真不容易啊!我们总是在吵架或者处在要吵架的边缘。我把工作搞砸的时候,她会鼓励我,可是我知道她心里在想‘这家伙有什么毛病’,我自己也这么怀疑自己。没有保利娜的话,我真是无法生存。她真是不可思议,对她而言,这种关系实在是充满艰辛。我不是个好相处的人,我心知肚明。我知道我爱惹人生气,连我自己都会生自己的气。我多么希望自己不要这么讨厌,而我也不是故意要这样的。我想保利娜心里也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否则她怎么还会跟我在一起呢!”

我说:“也许是这样。可是,吉姆,你确实是个好人!别人能忍受你那些烦人的小毛病,那是因为你在其他方面值得呀!”

我们常常忽视了学习障碍和注意障碍患者的社交生活。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注意障碍不只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也会影响他们的社交关系。交朋友需要用心,你需要知道在朋友圈如何与人沟通,才能和朋友融洽相处。社交时的各种信息往往很细微,比如,眼睛眯一眯,眉毛扬起来,口气微微改变一点儿,头倾斜一些。注意障碍患者不会注意到这些信息,因此他们会觉得走不进朋友的圈子。尤其是童年时期,不专心和冲动确实会使他们很难被人接受,很容易造成误解。

吉姆笑着说:“有时候我会想,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到这把年纪的,运气可真好啊!”

我说:“也许是你一路上不自觉地学会了许多生存技巧吧。注意障碍成为你人格的一部分,也成为你的特色。”

吉姆的治疗花了一年时间。我采用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和低剂量的药物治疗两种方法。我们没有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反而比较像是辅导,它充满教育性,可以增长见闻,提供指导,给予明确的鼓励。我帮着他重新了解自己,了解注意障碍对他的影响,帮着他组织他的生活,使注意障碍的破坏力降到最低。药物则帮助他持续专心,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消除杂音”。

我们在本书第8章会讨论治疗的细节,这里先提供一个大纲当作参考。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会有所帮助,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般而言,综合的治疗方法最有效。

改善分心的方法

1.诊断:第一步是诊断确定。 此时,患者往往觉得如释重负,总算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治疗开始于诊断。

2.教育:患者对注意障碍的了解越多,治疗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了解越多,他们就越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受到疾病影响的,才知道应该如何改变现状。这也使患者知道如何对别人解释自己的状况。

3.建立结构:结构指的是外在的有形限制,是患者迫切需要的。 具体而实用的工具,诸如清单、简单的存档系统、记事本、每日计划,这些都是结构,可以减少混乱,提高效率,让患者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4.训练或心理治疗:患者需要一个“教练”,在一旁吹着哨子给他打气、指导、提醒,帮忙确定一切都在正轨上。 患者需要这种有结构的鼓舞,否则就不知如何是好。团体治疗最能提供这种鼓舞。如果有抑郁症、自我形象受损或其他内在的问题,患者会需要传统的心理治疗。

5.药物:药物有好几种。 药物好比是眼镜,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药物能减少患者常有的内在冲突和焦虑感,修正脑内化学物质的失衡状态,使管理注意力、冲动和情绪的神经中枢正常运作。虽然药物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能极大地改善状况,而且很安全。

吉姆的治疗进行得很顺利。治疗结束时,他的生活已与从前迥然不同。在8个月的时间里,他开了自己的电脑顾问公司,生意好极了。自己开公司,可以不用再担心得罪老板。当然,他还得应付顾客。他和保利娜的关系稳定而愉快,他开始学会管理自己,充满创造力的大脑终于开始好好表现了。 QPXH9QSjU1qzJKmr/IMBtNLVBEUoDweOiq6BsWwchcZLGNS7fH/mdOIX84ofINx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