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莜面:比小麦更好、更温、更热、更有营养

本篇讲一种适合在春天吃的,比小麦更好、更温、更热、更有营养的食物。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讲燕麦,我听了以后很生气,为什么?因为燕麦不是国产的食品!但为什么会有人如此发问?因为我们被国外“文化侵略”以后,大家都形成了一种观念——燕麦特别好、特别有营养,吃燕麦特别高大上。

这种观念是从哪儿来的?我看到一些电视广告的画面里,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美女,在厨房里打开一盒燕麦片倒入碗里,然后浇一杯牛奶喝了一口。这个场景让你产生民族自卑、文化自卑,然后满世界找燕麦,觉得这么吃有营养。

燕麦不是国产的,在中国产的跟燕麦一个属的叫莜麦。作为中国人来讲,我们吃莜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莜麦的营养价值、所含的热量、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远远超过小麦。

我经常给一些营养不良、手脚冰凉,一来月经就浑身发冷、痛经的女生调理时,会建议她们把主食换一下,不要吃大米,因为大米偏寒,而且大米偏酸,吃小麦的热量又不够。我的建议是吃莜面,最好蘸着羊肉汤吃,这比吃什么当归生姜羊肉汤要高级得多,而且确实有效果。但是很多中国人一说燕麦就觉得高大上,一说莜麦就觉得土。有家餐馆叫西贝莜面村,是挺地道的西北、晋北菜,里面有莜面,招牌旁边还要写成“I love莜”,把you变成莜面的莜,似乎就变洋气了。

一说莜面大家就想到农村的土炕、土灶等烟熏火燎的场景,一个老太太在搓莜面,这些场景让自己觉得很土,显得莜麦也不咋地。因此,我一定要提倡大家恢复文化自信,恢复民族自尊——莜麦是主食里比小麦还好、还温、还暖、还有营养的主食,我大力推荐。

我跟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的时候说过我们老家有个顺口溜:“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面条饿断腰。”是什么意思?说的是以前人们都是干体力活的,吃一顿莜面做的饭,走三十里地不饿不累;如果吃一顿黄糕,走四十里也没问题;最不耐饥的是面条。

我从小就听我妈说莜面是“三熟”,意思是吃莜面的时候经过三道工序才能变熟,因此它特别温暖。

第一道“熟”是它自然成熟,莜麦跟小麦不一样,小麦是秋天播种过了冬,春天生长,夏天收获;莜麦是正常的春种秋收,而且莜麦有个好处——耐寒、耐旱,它一般生长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莜麦相当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上人的主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道“熟”是因为莜麦跟青稞一样,它在收仓储存之前,必须经过一道炒的工艺,也就是说把它炒熟了才放到粮仓。

最后一道“熟”就是通过蒸或煮把它弄熟。

因此,莜面的温性和暖性是超过小麦的。

莜面为什么不太普及?因为莜面的产量特别低,一般是小麦亩产量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也就是一二百斤的亩产,所以农民种莜麦的积极性都不高,基本上都是口粮田,自个儿种自个儿吃,别人想吃也买不到。再加上现在的人都追求又白又亮的主食,莜面天生黑不溜秋。此外,现在很多人更换种子,想把莜面漂白,但漂白以后莜面特有的香气也没有了,这是造成莜面不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现在都追求产量,其实你细心想一想,同样的地,同样的肥料,撒下的种子产量越低,其实越珍贵。 IwFPf7sYZunWWmt/Xp0uxa9PktpGZbDgrYy9Zjmg8taW0rtETOFKEJpzmf28neK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