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鹤唳华亭

原本从京城前往福建,该走大运河至杭州,再经江西入闽。

但陆延从天津卫,直接改走海路南下。

又过四日,吕四场一片范公堤,便抵达了华亭。

或者说是崇明沙。

明代的崇明可不像是后世连成一体,面积达到1200多平方公里。

此时的崇明沙有30余沙岛。

最大的岛屿有三座,分为平洋沙、长沙、南沙。

平洋沙乃崇明县治所在,原本长沙、南沙被沙帮海寇所占,但陆家出钱出力,清剿贼匪,安置百姓,如今已有四年。

陆家开办纺织工厂,鼓励百姓种植棉桑、玉米、红薯。

此处百姓安居乐业矣。

又因南沙岛形似鸟嘴,故又被称为陆家嘴。

陆延没想到因为自己的缘故,陆家嘴从浦东跑到了崇明。

不过也没差,因为陆延算是陆深的曾孙,都是陆家人也不用计较这些了。

从船上望去,便见岛上连田阡陌,屋舍井然,百姓正在田间辛勤劳作,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

船只停靠在南沙岛码头,便见码头边上有巨大的石塘、石寨宽足有一里有余。

这便是陆家船厂!

能够同时打造五条三千料的大海船!

造船工匠足有三千人!

这倒不是陆延短短时间就能培养这么多造船的人才。

这些人几乎都是挖来的。

大明朝廷海运废弛,许多船厂都已经快瘫痪了,偏偏那些工匠都是匠籍,编造在册,想要做别的营生都没有办法。

只能靠着接私活维持生计。

至于私活从哪里来,自然是那些海盗倭寇了。

否则那些家伙哪里来的船。

每条石塘内都有许多工人忙碌着,木工、铁工、锡工、雕工、艌工、蓬工、索工、缆工、油漆工等造船的工匠,各司其职才能完成一条大海船。

这些工匠但有看到陆延,都是发自内心的恭敬地打招呼。

这时,有一群人匆匆赶来。

领头的是一位壮汉,此人身高八尺,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面赤有须。

“阎应元见过公子!”

而阎应元的数十个穿着短打,露出健壮手臂的,俱都是陆府家丁,交由阎应元训练已有两年。

打个沙匪、海寇,那简直和玩一样!

陆延露出笑容:“阎大哥不必如此客气!我即日便要南下福建,人和船可准备好了?”

阎应元不善于言辞:“公子提起派人通知,我已经准备妥当。”

“共有海沧船八艘,家丁三百。公子,不妨多等几日,等到往日本的船队回来,人能更多些。”

陆延摆摆手:“无妨,这就够了,我是去招呼海寇的,又不是和他们开战。”

阎应元道:“只是,那些海贼手上沾染人命,万一公子要是有什么闪失.......”

陆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好了,我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公子,老爷请你尽快回去一趟。”阎应元道。

“行,那就先回去吧。”陆延点点头。

陆家并不在上海县城内,而是位于浦东。

华亭陆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陆逊曾被封为华亭候,陆家在华亭有祖产田宅,此地清泉茂林,有华亭水、华亭谷,因多有鹤鸟栖息繁衍,当地人称为“鹤窠”。

东吴降晋之后,陆机等东吴久臣被北方官员排挤打压,屡遭猜忌。

最终,陆机在政治斗争之中惨败。

临刑之前,陆机再次想起华亭天空中的声声鹤唳,长叹一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从容就死。

华亭空谷人不归,鹤唳清声难再闻.......

江水荡漾,船只停靠在俞塘码头。

“陆少爷回来了!”

“是新科状元郎!”

一群码头工人认出了陆延,纷纷上来作揖行礼,场面十分混乱。

要不是阎应元派人分开一条路,陆延怕是连船都下不去。

码头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在护送下陆延回到了陆府。

名曰‘后乐园’乃嘉靖十九年陆深辞官回故里时翻修。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表示自己虽然隐退着,亦不敢忘忧。

陆延才下马车,便看到了站在门口的父亲陆明允。身边还站着一大票官吏士绅。

他立即躬身见礼:“拜见父亲!”

陆明允年约四旬,着一身青色宽松道袍,着金丝四梁冠。美髯齐整,容貌庄严。

陆明允摆摆手:“我已经听闻吾儿高中状元,我华亭陆家自从俨山公(陆深)之后,便在无人能入仕,吾儿如今高中,可谓光耀门楣的喜事!”

华亭知府何慎行上前道:“陆贤侄允文允武,颇有顾公振羽之风。”

顾公振羽指的是顾凤翔,华亭顾家人,万历二十年武科会试上,顾凤翔武艺策论皆优,兵部尚书石星对顾凤翔的对策试卷极为赞赏,认为顾凤翔是难得的奇才,遂擢为武科状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陆延还得喊顾凤翔作表舅。

华亭三大士族,陆、顾、徐世代联姻,关系非同寻常。

顾家发迹于明代中后期,出了顾正心、顾正谊兄弟,之后又出了顾中立、顾中孚兄弟,顾氏家族富贵显达,家世习文,出过不少进士。

而徐家自嘉靖时期,出了一位首辅,徐阶。这才一下子发迹。

徐家在明代中后期盛极一时,徐家在江南占地四十万亩,号称华亭徐。

徐阶侵占的田亩,是严嵩在江西占地的二十多倍!

上海县令张国亨上来便握住陆延的手:“贤侄啊,多亏有你,上海县才能在吏科考功排名第一,不日我便要高升了,这都是托你的福啊!”

陆延道:“伯父客气了,华亭是我的家乡,我不为华亭考虑,又为哪里考虑呢!”

“小侄先预祝伯父前程似锦!”

张国亨摆摆手:“哪里,贤侄是新科状元,陛下一上来就委以重任,这是简在帝心啊,才是真的前途不可限量!”

张国亨为何对陆延如此感恩戴德?

只因为陆延发明出了珍妮纺纱机,让纺纱的效率提升了8倍!

又大量引进玉米、土豆等粮种,这让上海县的税赋几乎翻了一倍。

自然就排到了全国考功第一!

听闻张国亨马上就要调到许州担任知州了,华亭知府何慎行十分羡慕。

知县是一道门槛,许多知县一生也难以晋升为知州。

何慎行是正经进士出身,都熬了六年。

而张国亨只是监生铨选入仕途的,竟然晋升得比他还快!

这都是因为抱上了一条好大腿!

何慎行握住陆延的手,热切道:“听闻贤侄还有新式织布机,不知道可否一见!” aptgNmczgi1r/y7QDgXhWU78weLXDEP/inDo4jtJzS5qIAErD7kzn6rXdTLkrY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