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赤膊上阵

孙登早已被孙权立为太子,没想到公元241年,孙登死了,琅琊王夫人的大儿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二儿子孙霸封为鲁王。鲁王孙霸结交了几个大臣,暗暗打算夺取太子的地位。大臣们起了争论,有的拥护太子,有的拥护鲁王。孙权认为两人都是自己的儿子,不分彼此地对待他们。

那时候,大将军陆逊接替顾雍做了丞相,仍旧镇守着 武昌 。他屡次上书劝告吴主,说明太子是正统,鲁王是 藩臣 ,彼此之间应当有区别。

地理小课堂
●武昌

古地名,在今湖北省鄂州市。公元221年,孙权迁都鄂城,将鄂城改称武昌,公元229年又迁都建业(今南京市)。后来孙皓迁都武昌,又迁回建业。

历史追根究底
●藩臣

历代藩王、属国之王或节度使的别称。

吴主孙权听了那些拥护鲁王孙霸的人的话,直怪陆逊多嘴。他派使者到武昌责备陆逊干预他家里的事。陆逊已经六十三岁了,听了责备,有口没处说,又恨又痛心地患病死了。吴主吩咐诸葛恪为大将军,接替陆逊镇守武昌。

吴主孙权一发火儿,杀了几个大臣,废了太子孙和。他痛恨孙霸勾结大臣,把他也杀了。这时候小儿子孙亮的母亲潘夫人最得宠,吴主孙权就让孙亮做了太子。第二年(公元251年),潘氏就被立为皇后。

吴主因为孙亮太年轻,要在自己去世以前把他托付给大臣,就把大将军诸葛恪从武昌召回来。在病床前,吴主任命诸葛恪为大将军领 太子太傅 ,中书令孙弘领太子少傅,朝廷中一切事务由诸葛恪拿主意,只有生杀大事才向皇上请示。他又任命会稽太守滕胤(téng yìn)为太常。朝廷上主要的官职安排好了以后,吴主的病倒好起来了。

历史追根究底
●太子太傅

古官名,与太子少傅并称太子二傅,掌管辅导太子。太子在太子二傅面前执弟子之礼,太傅不称臣。三国时,太子二傅一同主管东宫事务。

到了公元252年二月,吴主孙权又病了,还病得很厉害。潘皇后因为太子年轻,就打算把政权拿过来。她派人去问中书令兼太子少傅孙弘:“从前 吕太后 临朝是怎么回事?”

历史追根究底
●吕太后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为人残忍而有谋略。刘邦死后,吕太后独揽大权,分封吕氏子侄为王侯,任用亲信,排斥功臣。

她这一问哪,连孙弘都害怕了。为什么呢?因为宫里宫外都知道 潘皇后 性情刚强、手段毒辣,她要是执掌朝廷大权,那个厉害劲儿谁吃得消?不知道哪位下了毒手,趁她睡熟的时候,把她掐死了。有的说是宫女们干的,有的说是拿事的大臣们干的。查不到凶手,宫女们倒了霉,有嫌疑的就给杀了几个。

历史追根究底
●潘皇后

孙权病重时,潘皇后命人向中书令孙弘询问吕太后临朝听政的旧事,似是因此被权臣所杀,也有说法认为她死于不堪受虐的宫人之手。

潘皇后下葬没多久,吴主就快咽气了。他召诸葛恪、孙弘、滕胤、将军吕据、侍中 孙峻 到床前,嘱咐后事。七十一岁的吴主孙权就这么死了。孙弘素来跟诸葛恪不和,怕将来给诸葛恪压制,就秘不发丧,要假传诏书先把诸葛恪杀了。孙峻知道了这个阴谋,告诉了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过来商议大事。孙弘一到,就给杀了,这才给吴主发丧。大臣们尊孙权为大皇帝。太子孙亮即位,才十岁,大赦天下,以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吕岱(dài)为大司马。

历史追根究底
●孙峻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在设计诛杀诸葛恪后掌握吴国大权,又大肆残害宗室,后因病去世。孙休即位后,将孙峻从族谱上除名,改称故峻。

太傅诸葛恪执掌朝政,首先废除一些 苛刻 的法令,废除关税,减少官差。就有不少人说他好。为了防备曹魏的侵犯,他亲自带领军队到了 东兴 ,修筑一条大堤。大堤左右是山,他就下令在山上造两个城,城里各留一千人,叫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自己带着军队回去了。

语文活学活用
●苛刻

解释:要求过高,过于严厉、刻薄。

造句:他对我的要求也太苛刻了,我无法接受。

近义词:严苛、严酷。

地理小课堂
●东兴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西南,接巢县界,就是濡须坞。

东吴的大丧和修筑东兴大堤引起了曹魏再一次向东吴进攻的决心。诸葛恪有个族里的叔叔叫诸葛诞,做了魏镇东将军。他向魏大将军报告东吴修堤筑城的情况,请他抢在头里发兵去夺取东兴。这时候(公元252年),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做了大将军,执掌朝廷大权,二儿子司马昭做了安东将军。司马懿已经在一年前死了。

魏大将军司马师听了诸葛诞的报告和别的几个将军进攻东吴的计策,就要出兵。有人反对,他可不听,就决定发兵去打东吴。十一月里,诏书下来,派征东将军胡遵、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率领七万兵马攻打东兴。为了分散东吴的兵力,又派征南大将军王昶(chǎng)、镇南将军 毌(guàn)丘 俭各带两万兵马,一个进攻南郡,一个进攻武昌。司马昭做了 监军 ,监督三路兵马。

历史追根究底
●毌丘

毌丘,复姓。古时“毋”“毌”“母”字形常混。

●监军

古官名,负责监督军队。监军一般没有实际统军的权力,但监军是中央派遣,可以向皇帝报告主将行动,所以主将受监军的制约。

进攻东兴的七万大军到了东吴地界,征东将军胡遵对韩综、桓嘉他们说:“要夺取东兴,必须先打下大堤左右的两座城,要打下那两座城,必须先占领大堤。可是大堤前面是湖,怎么能过去呢?”他们商量下来,决定在湖上搭座浮桥,直通大堤。

胡遵的大军很快地搭起浮桥,占领大堤,就在大堤上和山下安营下寨。将军韩综和桓嘉分别攻打东西两座城。把守西城的全端和把守东城的留略死守山城,不敢出战。城在山上,一时攻打不下。胡遵在东城下的 徐塘 安营。因为天冷,正赶上下大雪,不便进攻,胡遵就在大营里跟将军们喝酒取暖。忽然士兵进来报告,说水面上有二三十只战船往这边过来。胡遵出去一看,都是小船,就对将士们说:“每只船就算挤足一百人,总共也不过几千人。我们这儿就有几万人马,怕什么?叫兵士们在外边看着,咱们还是喝咱们的酒吧!”

地理小课堂
●徐塘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南东关镇东。

原来东吴太傅诸葛恪一探听到魏兵分三路过来,就跟将士们商量坟头对付的计策。他派丁奉为先锋,带着唐咨、吕据、留赞三个将军,率领两万兵马和几百只战船先出发,自己也带领两万兵马接着跟上,日夜赶路去救东兴。

丁奉在半路上对唐咨他们说:“人多行军慢,要是敌人抢先占据了险要的地方,咱们就不容易跟他们争锋了。我说,不如带领一小队人先赶上去,也许能够占先一步,大军在后面接着上来。你们说好不好?”大伙儿同意这么办。丁奉就带着三千勇士,坐着三十只船,正碰到刮东北风,扯满了风篷,两天就赶到 东关 ,马上进攻徐塘。

地理小课堂
●东关

古关名,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西南濡须山上,为三国吴诸葛恪所筑,隔着濡须水与七宝山上的西关相对。

东吴的三千人到了徐塘,没见魏兵出来,立刻拢船靠岸。丁奉对士兵们说:“大丈夫为国立功,就在今天了!”说着,他就在大雪之中,摘下头盔,脱去铠甲,左手挎着盾牌,右手拿着单刀,站在船头,左右指挥着。三千勇士一看老将丁奉这个样儿,全都立刻摘下头盔,脱去铠甲,一手拿着盾牌,一手拿着单刀,等候命令。

魏兵认为大雪天这么冷,吴军赤膊上阵,不用打,冻也冻僵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丁奉领头一声喊,跳上岸来。霎时三千勇士好像猛虎扑食似的直蹦过来,杀进魏营。魏兵 措手不及 ,只听到“杀啊!”“杀啊!”的喊声震天价响,吓得四处乱跑。韩综、桓嘉两个将军摇摇摆摆地出来应战,可巧碰到丁奉。韩综在前,被丁奉一刀砍在肩膀上,眼看活不成了。突然桓嘉从左边转出,一枪刺来。丁奉眼明手快,让过枪头,把单刀挟在胳肢窝里,抓住桓嘉的枪杆,往里一拉。丁奉“嚓嚓”两刀,砍了两个魏将。魏兵一瞧他们的将军都给杀了,慌忙扔了前寨,逃到后寨,刚巧唐咨、吕据、留赞他们陆续赶到,后寨也保不住。吴兵勇气百倍,杀得雪地都红了。魏将胡遵 一马当先 ,往浮桥那边逃去。一下子魏兵纷纷跟着上了浮桥。浮桥支不住这许多人,“哗啦啦”一声响,桥垮了一大段,人掉了一大批。成千上万的魏兵就这么掉在水里淹死、冻死,倒给后面的人铺成了一条死尸桥,他们就踩着尸体逃了活命。还有两路魏军,王昶、毌丘俭他们,原来是配合作战的,一听到东兴一路已经打了败仗,就烧毁营寨退回去了。

语文活学活用
●措手不及

解释:临时来不及应付。

造句:平时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免得遇到火险时措手不及。

近义词:猝不及防。

●一马当先

解释:作战时策马冲锋走在最前列;多形容领先或带头。

造句:每次有志愿者活动,他都一马当先报名参加。

三路兵马就这么打败仗的打败仗,逃回去的逃回去。魏朝廷上的大臣们议论纷纷,要求追究责任。大将军司马师说:“是我自己不听劝告,以致到了这步田地。这是我的过错,将军们有什么罪呢?”他的兄弟司马昭是三路大军的监军,情愿受罚,要求削去他的爵位,别的将军可都没受到责备。司马师和司马昭弟兄俩就把这次打败仗的过失自己包了,别人又是高兴,又是害臊,谁不 拥护 他们才怪呢!

语文活学活用
●拥护

解释: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造句:他为群众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大家都拥护他。

司马师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毌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他担心诸葛恪再来进攻,还准备再加强东边的防御。光禄大夫张缉说:“诸葛恪虽然打了胜仗,他也长不了。”司马师说:“这话怎么讲?” 张缉说:“做臣下的威风太大了,主人就害怕。功劳太大了,全国都盖在他底下。他想不死,办得到吗?” 司马师听了张缉的话,又是高兴,又是害怕。他不断地打发人去探听诸葛恪的动静。

读史学古文
●出自《魏略》

(张)缉云:“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欲不死可得乎?” 2qpqR18pNwp65KzKAnhMBkMWOqJuq7wlWgw1e8JxYTEb6uGDWYzUuwb4fUlwJ8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