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课
最糟糕的愤怒方式是生闷气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研究发现,生气十分钟消耗的体力相当于三千米赛跑的消耗。

我们在生气的时候,生理反应非常强烈。其实,遇见令人愤怒的事情,生气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这是我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虽说怒伤肝,但适当地宣泄负面情绪,能够将心中郁结排出,不至于在心中憋闷。很多时候我们把负面情绪倾泻之后,反而觉得身心都轻松许多。

然而,有的人则不愿将情绪外露。

有个网友分享,他在职场中是个十足的老好人,同事眼中的有求必应,领导眼里的保底备选,甚至有时候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请求,他也硬着头皮答应。网友说自己心里很不愿意,可担心一旦拒绝,自己的职场生活就会很不好过,就算有委屈和难过,他也通通藏在心里,慢慢消化。

这种“打了牙往肚里咽”的情况,也就是“生闷气”。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不声不响的闷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更大。英国精神病学家格里尔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对癌症患者的性格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对比乳腺癌患者和普通女性,发现乳腺癌患者的“抑制愤怒”频率很高,也就是说她们不喜欢表达愤怒,更多的是生闷气。

为什么我们爱生闷气

影评人、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杰·埃伯特说:你的理解力可能会陷入困惑,但你的情感永远不会欺骗你。

自我们祖先进化时期,愤怒就已经产生,它和“害怕”一样,为人类进化提供了一大优势,让人能够在不公正的情况下保持警惕,并激励人去对抗这种不公正的情况。在残酷的现实环境里,人类大脑产生了一种“逃跑或战斗反应”系统——交感神经系统。

经常生气或暴躁的人,交感神经里的“战斗系统”很活跃,这样的人一点火就着,随时随地都能和别人掐一架。而生闷气,则是因为“逃跑系统”让他们不愿起争执,于是选择了自我消化。

这类性格的人,通常比较内向、敏感,整个外部环境给他的压力也很大,例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女子,她会因为对方的一个眼神就胡思乱想,甚至郁郁寡欢。尤其在和贾宝玉的这段关系里,林黛玉数次生闷气,每次生了气,林黛玉就回到房间,在床上默默流泪一天,一句话也不说,将所有的不快都压在心底。之后,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贾宝玉虽然明确拒绝,但林黛玉心里还是不舒服,她默默生气,用言语挖苦贾宝玉,见贾宝玉不明就里,心里更是气闷。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了她年纪轻轻肝气郁结,早早香消玉殒了。

这个悲剧和林黛玉自身的性格分不开,她本身就不是开朗的性格,遇事总是暗自流泪,憋闷不语。而且她寄人篱下,贾府人际关系复杂,各家各户暗藏玄机,这样的生活环境,注定了她在偌大的贾府中没有一个可以互诉衷肠的朋友。

贾宝玉曾对林黛玉说:“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生闷气的方式,恰恰也是现在很多人处理情绪的方法。不愿在职场中和同事起冲突,不愿在亲密关系中坦白,这正是一种对精神力的内耗,久而久之,必然会将自己掏空。

来访者玛丽最近入职一家外企公司,同部门的老员工总是把额外的工作交给她,有时候玛丽不得不加班完成。最初,为了同事之间的关系,玛丽也就答应了,时间久了,她就拒绝了几次,谁知老员工竟在背后议论起玛丽来。无奈,还没在职场中站稳脚的玛丽选择了忍耐,只能默默生闷气。

对此,心理医生安德烈娅总结道,选择被动攻击的人都有“发脾气就没人喜欢你”的结论,而他们迫切渴望被喜欢、被接纳,不想身边的人离他们而去,担心一点点的愤怒与冲突都会结束这段关系,因此他们特别害怕对身边的人生气,也不敢发脾气。

其实,无论在哪个领域内,都要清楚并严格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要随意发脾气,但也不能让别人越过你的底线。

学会表达是解决生闷气问题的第一步

心理学上将爱生闷气的性格称为“C型性格”,这类型的人患癌概率要比一般人高很多。

马歇尔在《非暴力沟通》中指出,一定要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

表达,就是第一步。很多人不愿意把气发出来,是因为要维持人际关系,认为一旦发了火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自己生个闷气就算了。但实际上,若是日积月累地生闷气,迟早有一天会爆发,那破坏力可是相当惊人的。

朋友小张是一所培训机构的老师,她平时总是笑呵呵的,和同事相处都很融洽,偶尔面对主任的挑刺和嘟囔,小张也都是一笑而过。看似不放在心里,实际上则是自己默默消化。

后来,在一次开会时,主任刚说了一句小张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小张就像被点燃的炸药包,拍案而起,怒火倾泻而出,不仅吓坏了主任,还把机构里的其他人都吓了一跳。最后,主任私下和小张道了歉。实际上他根本不知道小张有这么多不满,他希望小张下次可以直接告诉他。

事后,小张也意识到了问题,很多自己不能忘怀的小事,主任根本没有印象。所以,表达愤怒和不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事事都退一步,那自己的情绪该怎么办,退到无可退之时,岂不是要来一场大爆发?

当情绪冲上头顶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发脾气,这是身体的正常反应。而我们要做的,是要知道为什么生气,正确的愤怒表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要说出愤怒,而不是吼出愤怒。

只有好好说话,别人才愿意和你沟通。若是你一开口就声嘶力竭的,那只会把矛盾进一步激化,一个人的愤怒会变成两个人的争吵。

其次,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评价他人。

生气是因为对方的行为或者言语让你不舒服了,你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现在很难过、委屈等,但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就去负面评判一个人。因为那样你的言语会变得极具攻击性,结果就是问题解决不了,还影响了人际关系。

最后,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或建议。

表达完愤怒之后,重点是要想着怎么能够避免再次发生这类事情,要找到这个愤怒的源头,是因为对方爽约,还是因为对方出言不逊,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生闷气后最重要的是学会疏导

想要彻底改变生闷气的性格,就要改变心态。

不要总是与他人攀比,人的落差感大多都是攀比之后产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有得意时的“须尽欢”,自然就有失意时的“空对月”。你在低处与高处的他人做对比,只会让闷气越积越多,甚至还会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

马歇尔曾说:“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人生是自己的,不要对他人抱有希望。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们要减少将期待押注在他人身上的行为,你的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也不会因为谁的离去而坍塌。与其生闷气,不如争口气,好好爱自己,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了你的健康。

明朝著作《菜根谭》里有句话说得好,也很适合作为本课的总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M5StCewVRGA/T7D3ctyziT0DacM3OYVitlfMF/yfqmsZBY4yTteI8660YckdT8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