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刀出齐燕

● 削刀

古人制作竹简,必须削竹为之,然后放在火上炙烤,沥出竹汗,是谓“杀青”。这剔具名曰“削刀”,先秦时已有,至今还是文房雅器。

原来刀具也不尽是肃杀凌厉的,若是兼佩玉具,刻以绣文,就是活脱脱的君子之风了。

削刀本是短兵。古人于战场上左持长铍,右执短削,跃马陷战,颇有些血腥气。承平时日,敌我双方互通有无,以物易物,削刀就逐渐演化成了刀币。

刀币起源地约有三种说法,即戎狄、燕国与齐国,其中又以戎狄说最为盛行。《史记》有“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的记载,《水经注》亦说“盖齐桓公霸世,北伐山戎”。应是在春秋战国时,由于三地战事迭发,赀财往来,备极款曲,刀币便如此传诸三地了。

刀币按刀首形制可分为尖首(含针首)、圆首、截首和平首,按国别又有鲜虞刀、燕刀、齐刀和赵刀之分。诸刀之中,以燕国铸造的“明”刀最为通行,亦曾有人将“明”字释读为“匽”“莒”“易”等字。除此,厚重精美的齐刀、挺拔刚正的赵刀,都是刀丛中耀眼的门类。

● 鲜虞刀

除原始削刀外,现存最早的刀币是鲜虞中山刀。“鲜虞”一名出现于《国语》,“(郑)桓公为司徒……北有卫、燕、狄、鲜虞”。郑桓公在周幽王八年(前774年)任司徒,此即鲜虞国立国的时间下限。鲜虞国第二次出现于史书,已经是二百多年之后的事了,《春秋·昭公十二年》记载,“晋伐鲜虞”。鲜虞为白狄人所建,白狄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犹氏四个氏族部落组成。他们集中分布在今山西省东北部的盂县以东至河北省石家庄周围。白狄人所用的一种尖首刀,今人称之为鲜虞刀。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弭兵之会”召开后,晋楚争霸告一段落。晋国发动了对戎、狄的战争。肥氏、鼓氏相继灭亡,仇犹氏被迫中断了与鲜虞氏的联系,鲜虞部落联盟基本瓦解。周景王十四年(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中有山,故曰“中山”,即初期的中山国,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智伯灭仇犹,中山国也受到重创,不久亡国。之后中山国曾短暂地复国。

● 鲜虞刀

鲜虞刀可分为四期。第一期为春秋晚期铸,有宽首、窄首两种,皆弧背凹刃,背部弧度大,刀首呈大斜坡状,刀刃无郭,币文复杂;第二期为战国早期铸,即鲜虞国破后,部分为燕国仿铸,形体变小,刀柄变长,刀背弧度变小;第三期为战国中期铸,有针首刀、中山国直刀两种,形如其名;第四期为战国晚期铸,有小尖刀、卤刀(西刀)和圁刀(应为中山残部被赵国迁徙到膚施后铸,膚施即今延安一带,旧称肤施)几种。

燕刀,又名燕明刀,为燕国于战国时期所铸,出土量巨大。燕刀面文似一只眼睛,曾有“易”“明”“眼”“匽”等说法,钱币界一般读为燕“明”刀。燕刀可分为三或四期,时间从战国早期至晚期。第一期为类明刀,严格地说是尖首刀的一种,为燕国控制铸权后铸,是改良鲜虞刀而成,面文不是“明”,而是数字符号(倒六为主);第二期为早期明刀,与第一期类似,面文为“明”,背文多为数字、单字;第三期为中期明刀,又称弧折明刀,刀首窄,刀身上下宽度一致,面文为“明”,背文多为数字、多字、“左”系列、“右”系列、“中”系列(以“左”“右”为主,“中”占比较小,在中期偏晚才出现);第四期为晚期明刀,又称磬折明刀,刀身与刀柄转折如磬、呈钝角,刀背与刀刃失去弧度、呈直线,面文为“明”(扁圆形),背文多在第三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外炉”系列、“蓟”系列、“行”系列、“大”系列、“昌”系列(“昌”属于晚期单字,一般跟“工”一样被归到无首字)。

● 燕刀

齐刀,又名齐大刀,为齐国于战国时期所铸。“大刀”因齐刀面文最后两字得名,又释为“法化”,即法定货币之意。何琳仪、王献唐、裘锡圭等人认为倒数第二字“夻”下口为装饰部件,应为“大”字;倒数第一字“刀乇”字的“乇”是“刀”字的注音符号,应为“刀”字,备一说。

● 齐刀

● 齐返邦长大刀

齐大刀可分为五期五种。第一期面文为“齐之大刀、即墨之大刀、安阳之大刀”,其中“即墨之大刀”为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灭莱、占即墨后铸,“安阳之大刀”为齐庄公五年(前549年)占莒之安阳后铸;第二期是齐大刀、齐返邦长大刀(齐建邦长大刀),齐返邦长大刀为齐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氏代齐时所铸;第三期是齐大刀,为田齐全胜时期所铸;第四期是即墨大刀、莒大刀,为五国伐齐后,残存的即墨与莒地所铸;第五期是齐大刀(粗字),为齐襄王返国后所铸。

赵刀,又称赵直刀,为赵国于战国中晚期所铸。赵国因与临近的燕、齐、中山国交易,故仿铸中山国直刀,是战国时期最晚铸造的刀币。赵刀铸行后,赵国同时行用布、刀、圜三种形制的货币。赵直刀根据面文可分为邯郸类、柏类、成类和王刀等,邯郸、柏为城名,成、王待解。

在众多刀币中,还有一种特殊的齐明刀,它铸地为齐,铸国为燕。它磊落地叙述着齐燕两国的深切仇怨,是无声的史官。

燕易王十二年(前321年),燕王哙即位,《韩非子》称其为“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而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又以“无道”为之盖棺。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前者说的是他的为政之道,后者指的是他的禅让之策。

燕王哙御国有术,短短两年便一扫燕易王时的积弱之状,成了参与五国伐秦的诸强之一。当是之时,秦国在修鱼大败联军,斩杀韩军主力近十万。看到西隅弱秦倚仗商鞅变法,短短几十年竟称霸列国,燕王哙心下笃志,苦苦探求能够带领燕国变法图强的国士。在经过长达三年的考察后,他最终寄希望于法家名士子之的身上,只是封官赐爵还毋算,竟连王位都禅让给了子之。

● 即墨之大刀

燕王哙的灵感应该是源于上古的尧舜禅让,这种儒家口耳相传的仁义之举,却吊诡地成了法家执政的奠基石。可惜燕国还是走了大禹的老路,只是这次轮到伯益逼死夏启了:太子平举兵造反,兵败身死。一时国家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

在隔岸观火的齐国庙堂上,齐宣王陷入了“天予不取必遭天殃”和“大国交恶”的两难抉择。硕彦名儒孟子以武王伐纣为开脱,百姓箪食壶浆来巧激,力陈伐燕之利。在孟夫子的摇唇鼓舌下,齐宣王舍义取利,命齐将匡章率领五都之兵、北地之众火速入燕。

君臣媒孽,生民倒悬。自是燕都亟破,王哙身死,子之亦身被数百创,零落成泥。

齐兵入燕,本就是趁火打劫的勾当,哪得一人顾从军纪。可怜燕人屋漏逢雨,先是做了太子与子之纷争的蝼蚁,后又成了齐军肆意凌虐的鱼肉。孟夫子口中的齐军,本是解民倒悬的救世主,如今倏忽一变,却成了彻头彻尾的侵略者。

灾难终于在秦赵的干涉下结束了。燕公子职被赵武灵王从韩国迎立,是为燕昭王。

● 燕刀、齐刀

燕昭王即位后,求索能臣而不可得。老臣郭隗献策说,古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月后,有臣子以五百金购买马头骨献上,君王大怒。臣子解释道千金买骨,足以体现君王购马之诚,天下人必纷纷献马。燕昭王深觉有理,索性将郭隗当作“千里马骨”,加封显官,筑黄金台,以招募贤能。

此举颇见成效,天下士人纷纷入燕,名之最著者当属魏人乐毅。乐毅本在赵国为官,离赵去燕后,被燕昭王委任为亚卿,整饬国政,意在灭齐。

齐国本是姜太公的封国,号曰姜齐。齐桓公任用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同于春秋以来列国以人口、土地为财政支撑的重农模式,管仲和管仲学派重视商业活动,通过掌握粮食、掌握货币发行、垄断盐铁、掌控市场的重商模式来调控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尤其是盐铁专卖、货币借贷和利用市场信息差买卖获利等轻重之术成为历代王朝增加财政收入的不二法门。石璧谋、菁茅谋、衡山谋、齐纨鲁缟等商贸手段,不费一兵一卒,却使齐桓公首霸春秋。

齐桓公死后,姜齐在名相晏子、名将司马穰苴的治理下再次兴盛。又百余年,权臣田和簒齐自立,重赂周天子,得封诸侯,史称“田氏代齐”。

此时的齐国正值霸业的顶峰,齐湣王仰仗着威、宣二王留下的深厚家底,四面为战:“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书车》曰:“自致者急,载人者缓。取欲无度,自致而返。”当是之时,秦为西帝,齐为东帝,两国并有包举宇内、宰割天下之心。然秦国张弛有度,攻一国则交一国,占两地而还一地,鲸吞蚕食,游刃有余。齐国如久困乍通,明面上屡胜列国,实则开罪天下,再加上宿敌燕国的暗中离间,国势已是强弩之末。

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拜乐毅为上将军,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联军迅速攻破齐境,于济西大败齐军主力。乐毅亲率燕军直捣齐都临淄,一举灭齐。

齐湣王败逃莒地,被楚将淖齿骗杀。那齐国的霸业如银花火树,迎天直上,逆空而炽,霎时间昼黑夜红。不几时华彩坠没,便是浊浪滔江,不改长流了。

无尽的废墟里,只余下即墨与莒两城还残存着齐火。在即墨被围困了整整三年后,齐将田单用计离间刚即位的燕惠王与乐毅,再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齐境。

● 齐明刀

齐明刀便诞生于燕国灭齐的背景下。齐明刀,又名博山刀,面文为“明”,背文大量出现“莒”字,其形制如同一般的燕明刀,也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部分组成,是燕刀中的异类。齐人造此刀,是为了开辟与燕国的贸易,只是战争之际,铸造不免粗疏,刀体轻薄、瘦狭,就连文字也漫漶不清。此外,还有一种于齐地铸造的截首刀,是齐明刀的先声,系使用类明刀的刀型截去首部后,改出来的币型。因为截首刀的存在,可以反推出燕刀中类明刀到中期明刀的过渡时间点,就是乐毅伐齐时期。

● 即墨之大刀

先秦异形币的精妙,尤其是刀币与布币的高度成熟,与“模范”的变革息息相关。今人所谓“模范”,其实是青铜器的铸具。而用在钱币上,就是“钱模”与“钱范”。与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一样,早期货币的铸造方式也是“模—范—熔液—浇注”的模式,即先做出阳文的“模”,再用“模”翻铸出阴文的“范”,最后把铜水浇注入“范”中,冷凝成阳文的钱币。模范的出现,使铸币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模范的铸造理念亦是如今“模范”含义的滥觞。

这种以“模”“范”铸钱的方式称为“范铸法”,广泛流行于北朝出现翻砂法之前。早期范铸的材料是石头和黏土,制成的是石范和陶范。尤其石范具有低成本、不易损毁的特点,故先秦时的铸币大量使用石范。直到汉武帝元狩年间,石范依旧是范铸法的重要工具。此外,战国时期还出现了更为实用的铜范。铜范小巧、易铸,经过保护性处理后,理论上可以长久使用。但因为先秦时对货币的需求不旺,未能激发出技术变革,故铜范未能成为主流。

● 齐大刀陶范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易水河畔,一人锦衣仗剑,拱手立于车边。送行诸人围于车前,皆着白衣、戴白冠,内有一人击筑,其声呜咽。这行人班首名曰荆轲,只见他怒发冲冠、慷慨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一年后,秦军攻陷燕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至衍水,燕王喜为图自保,杀丹献首。四年后,王贲攻克辽东,俘燕王喜,燕国遂灭。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攻齐。齐王建开城投降,被弃之共地,不给衣食。堂堂齐君,活活饿死于松柏之间。

秦并天下后,始皇帝听闻宋子城中有人善击筑,于是传旨召见,原来此人是荆轲昔日好友高渐离。嬴政怜其技艺无双,免死,毁其双目,令其击筑。其声悲怆凄凉,回肠绕曲。一日,高渐离把铅块置于筑中,在始皇帝听得如痴如醉时,突然举筑击之,不中而死。从此,始皇帝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至于那齐燕的恩怨,早已交织在冰冷刺骨的易水中,徒令过客唏嘘、旅人感泣。 K2YoYGqk7iGFI897BsqZPb3Ixv4HjsMBb+gjblRRUtKovmMtmFGkFghRJryd4X58

刀币图释举要
原始刀
鲜虞尖首刀
燕尖首刀
针首刀
直刀
魏国直刀
赵刀      中山国刀
齐明刀
齐刀
明刀
小尖刀
截首刀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