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吴冠中(1919—2010)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据估计达到5000幅之多,在油画和中国画两个领域均取得重要的成果。他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概述之在两个方面,即油画的中国化和中国画的现代化。他说:“艺术起源于求共鸣,我追求全世界的共鸣,更重视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共鸣,这是我探索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初衷,这初衷至死不改了。”(《水陆兼程》)

1919年,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父亲吴爌北务农兼乡村小学教员。1934年,十五岁的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次年,他在暑期军训时结识杭州艺专学生朱德群,受其影响,放弃电机科,并于1936年考入杭州艺专预科,从此走上艺术道路,学习西画和中国画。其间历经抗战爆发后的艰难岁月,1942年自国立艺专毕业,在重庆大学建筑系任助教。

1946年,吴冠中在竞争激烈的国民政府官费留学考试中胜出,并于1947年8月留学法国巴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吴冠中热切盼望回国参加建设,并于1950年夏季回到祖国,先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之后辗转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以教师的身份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从回国之时起,吴冠中即决定走一条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在此后六十年艰难求索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成为一位享誉中华的艺术大师,他在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担当了革新者的角色,取得重要的突破,并且在海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1991年,吴冠中得到他当年留学考试所追求过的国家的特殊奖励:法国文化部授予他“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位”。同年,他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2002年3月,吴冠中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10年他去世时,被国家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给予隆重的悼念。如今他的作品在国内各美术馆陈列,在香港艺术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亦有专馆陈列,他的绘画实践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吴冠中与许多艺术家不同的是,除了画笔,他还有一支写作的笔。(据统计吴冠中的文章大约有200万字以上。)这得自于他对文学的爱好和长期写作。英国文学艺术评论家迈克·苏里文教授说:“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吴冠中在艺坛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撰写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的文章,他尤其喜欢散文的写作。2001年我在担任中国旅游出版社编辑时,为他选编了游记散文集《移步换形》,收录游记近百篇,受到读者欢迎。散文是他连接艺术爱好者和读者的桥梁。

说起和文学的关系,吴冠中学生时代即深爱鲁迅。鲁迅不仅是吴冠中的思想启蒙者,也是文学上的引路人。他一生画了许多鲁迅故居和与其相关的画作,散文里亦有鲁迅的影子,这不仅表达在文笔上,也流露在思想上。吴冠中的散文,像他的画作,有画面感,清新轻灵,点到即止,不浪费文墨,所以更像是一位画家的散文,着重于点、线、面的关系,文章再短,也交代得有头有尾,不落玄虚。

具体说来,他的散文有几个方面值得提示。

其一,一个情字了得。

吴冠中是一位油画家,也是一位水墨画家。他从1974年开始水墨创作,用东方的水墨情调来弥补西方油画对他需要的表现力的不足,他称之为“水路兼程”,这是表达在艺术作品上的。而另外一种“水路兼程”则是表达在艺术创作与写作之间。当文字不能表达的时候,他用绘画来深入到文字不能走到的地方;当绘画不为读者所感受的时候,他用文字来给予描述,而协同二者关系的是情感。吴冠中说:“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我分析自己对名家与名作看法的转化因由,要害问题是着意于其情之真伪及情之素质,而对技法的精致或怪异已不再动心。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

吴冠中散文的特色即在于对情的表达。那些他在乎的父母之爱、夫妻之情、师生之情、乡情、祖国之情、是非正义是他散文的亮点,一篇《父爱之舟》已经收入全日制小学语文课文,他写与妻子朱碧琴相濡以沫的《他和她》,写老师林风眠、吴大羽的回忆文章无不透露他真挚的情感,皆可以用情的视角来观看。

吴冠中是一位平民画家,他生于江南乡村,与江南深厚的土地和文化血脉连接。这种平民的本色在他的艺术和文学上都得到了自然的体现。他的散文有不少记述自身生活状态和市井平民气息的着墨,读来也生动有趣。

其二,生命的风景。

吴冠中早年是有志于画出杰出的人物画的。然而五十年代回国不久,由于他在法国已经深入到现代艺术的研习中,作品重视自我感受、感情独立、形式法则……而不是按古典油画技法传移模写,很容易陷于涉嫌“丑化工农兵”的困境,所以他转而画起了风景,并成为一生以画风景见长的艺术家。他曾写道:“风景哪边好?祖国好,故乡好,感情深处好!我倒并不是狭隘的乡土观念者,事实上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月是生活在边远地区或深山老林里,也几乎将踏遍名山大川了,不过数十年来写生经验的总结,愈来愈感到已不是华丽的名胜在吸引我,踏破铁鞋,我追寻的只是朴实单纯的平常景物,是极不引人注意的景物,但其间蕴藏着永恒的生命,于无声处听惊雷!”(《油画风景杂谈》)

这种表达“生命的风景”的意识,激励他的写生行程遍及天涯海角,与西藏、玉龙雪山、张家界、周庄、绍兴、黄土高原、长江沿岸等许多地方建立深厚的感情。用一双猎美的眼睛,来选取符合他的审美和价值判断的入画题材,构成他艺术作品的主体,而他的散文也伴随了这些生命的风景的追寻和揭示的过程。

其三,知识分子的天职:推翻成见。

吴冠中是一位思考型艺术家,甚至是一位反思型艺术家。他具有独立的个性和善于阐发的文笔,蕴含着思考的灵光和真知灼见,启发人心。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引发了绘画的抽象美形式美、艺术与科学、“笔墨等于零”以及关于美协、画院等文化体制等问题的讨论,他强调反思传统,认为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对于艺术创作,他强调艺术感觉、错觉、情感的重要性,反对一味复古的笔墨程式,主张艺术创新,并乐于深入浅出地阐发、推动审美认识,如《美盲比文盲多》《美丑之间》都是作者不吐不快的力作,使得他的散文在记事抒情的同时,自愿担当美的传播使者,也反映了他希望中国改变审美面貌的急切心情。

在中国现当代散文经典中,吴冠中以艺术家的散文占有一席之地,融合了艺术和文学的边界,这既是他自身文艺综合成就的体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表现内容,对于传播艺术、普及艺术也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这是吴冠中先生的独特贡献。

李大钧
2023年10月15日 QMuPkczi7snPrLF3cxOHbDV1rVGporFy8kA6Bk/mpgwxjVGiVufZ3P3vuY/l2x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