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地心之旅:探索山洞、岩穴与地下世界
作者:【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绍罗
译者:文铮 李欣怡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20
ISBN:9787020182886
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作者照片© Francesco Lo Mastro/La Venta
关于作者
弗朗切斯科·绍罗 Francesco Sauro
1984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世界著名探险家、地质学家和岩洞学家。博洛尼亚大学行星地质学教授,拉文塔协会主席,欧洲航天局CAVES和PANGAEA项目技术总监。
自十三岁起在意大利北部洞穴进行探险,拥有二十余年探险经历,在各大洲进行了四十余次探险活动,足迹遍及格陵兰岛、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菲律宾、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波兰、希腊,探索并绘制了一百多公里新洞穴地图。
探险经历被《国家地理》《时代周刊》《卫报》《华盛顿邮报》等诸多媒体报道。2014年获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博洛尼亚大学博尼文托奖,2016年入选《时代周刊》评选的十位“下一代领导者”。代表作有《深渊》( L'Abisso )。
Copyright © il Saggiatore S.R.L, Milano 2021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il Saggiatore S.R.L.
through The Grayhawk Agency Ltd.
阿蒂利奥·贝内蒂和他的菊石。这些菊石收藏来自意大利维罗纳的莱西尼山脉,其螺旋形状象征着永无止境的求知之旅。
——弗拉维奥·佩特内/摄
埃尔奥科特森林中一个未开发的天坑,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在热带雨林的保护下,至今尚未有人到达此处。数十座洞穴和深渊分布在该地,等待着人们前去探索。
——纳塔利诺·鲁索(拉文塔协会)/摄
墨西哥恰帕斯州洛佩斯·马特奥斯高原的奎扎尔地洞。图中的钟形峡谷与一座洞穴相连,向雨林下方延伸,在几公里深的位置开始向四周发展,形成里奥拉文塔地下系统。
——弗朗切斯科·绍罗(拉文塔协会)/摄
斯普鲁加·普雷塔深渊中的竖井,位于意大利莱西尼山脉。在这座131米深的深渊中,阳光在万花筒般的反射中消散,留下一片绝对的黑暗。
——弗朗切斯科·绍罗/摄
安提卡之路,位于威尼托莱西尼山脉的斯普鲁加·普雷塔深渊。经过近80年的探索,直至2003年,人们才发现这条通往地下空庭的通道。
——桑德罗·塞德兰/摄
坐落于菲律宾巴拉望岛的圣保罗地下河。在地下空庭中,数十万只金丝燕进入山体,在数公里深的山体内部筑巢。
——维托里奥·克罗布(拉文塔协会)/摄
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皮埃尔·圣马丁保护区。坐落于此地的韦尔纳空庭是迄今为止在欧洲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地下洞室,体积可达260万立方米。照片里,洞穴探险者的身影消失在宽阔的洞穴中。
——布里塞·马斯特拉奇/摄
勒皮诺竖井,位于法国比利牛斯山脉的皮埃尔·圣马丁保护区。该洞穴有一条深达320米的垂直通道,其底部曾发生过探险事故,队员马塞尔·卢本斯在此丧生。
——布里塞·马斯特拉奇/摄
皮埃尔·圣马丁保护区,位于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探索以来,该地下系统已被探索逾80公里长、1410米深。
——布里塞·马斯特拉奇/摄
皮埃尔·圣马丁保护区,位于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一条地下河流经皮埃尔·圣马丁深渊内部最为悠久的历史遗迹:韦尔纳空庭。
——布里塞·马斯特拉奇/摄
皮亚尼·埃特纳洞穴系统,位于意大利贝卢诺多洛米蒂国家公园。图为探险者们在该系统中建立的名为“海盗旅馆”的大本营。从此地进发,可以探索洞穴系统中最为偏远的地区以及伊莎贝拉洞的入口。
——弗朗切斯科·绍罗/摄
皮亚尼·埃特纳洞穴系统,位于意大利贝卢诺多洛米蒂国家公园。从竖井中一路向下,可以到达古渗流网内部。
——洛伦佐·罗萨托/摄
皮亚尼·埃特纳洞穴系统,位于意大利贝卢诺多洛米蒂国家公园。这座深渊的表层地带被大量地下冰层所覆盖。
——弗朗切斯科·绍罗/摄
克里姆·普里洞穴,位于印度的梅加拉亚邦。该洞向内发育超过25公里,形成了一座几何迷宫。洞内每个岔口的形态都十分相似,在地下世界无限地重复着。
——托比·哈米特(“探索云中界”项目)/摄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列楚基耶洞穴。在这里,碳酸钙不断沉积,经过数十万年的时间,形成了众多的钟乳石和石笋。
——罗比·肖恩/摄
位于格陵兰岛罗素冰川的克拉肯瓯穴。从冰川深处攀缘而上,整座洞穴笼罩着北极光。
——阿莱西奥·罗密欧(“走进冰川”项目)/摄
位于格陵兰岛罗素冰川的克拉肯瓯穴。图为“飞行力”无人机准备降落至冰川洞穴底部的瞬间。
——阿莱西奥·罗密欧(“走进冰川”项目)/摄
位于格陵兰岛罗素冰川的克拉肯瓯穴里,生物学家约瑟夫·库克正在向我们展示冰晶。地下深处的冰层将藻类和细菌封存其间。
——阿莱西奥·罗密欧(“走进冰川”项目)/摄
奈卡巨晶洞,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州。在这里,我们穿上名为“托勒密”的厚重冰衣,缓缓穿行在由硒矿晶体组成的森林中。
——保罗·彼得里尼亚尼(拉文塔协会)/摄
奈卡巨晶洞,位于墨西哥奇瓦瓦州。在进入地狱般的洞穴之前,我们戴上呼吸器,检查好无线电通信的情况。
——弗朗西斯科·洛马斯特罗(拉文塔协会)/摄
什科茨扬洞,位于斯洛文尼亚迪瓦卡村。1884年至1890年,人们在里耶卡河上方的峭壁上开凿出一条应急通道,沿着波涛汹涌的地下河蜿蜒而行。
——鲍鲁特·洛泽伊/摄
乌鲁格贝格洞,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白桑塔山区。图中,安东尼奥·德威沃正在穿越一条结冰的通道,前往帖木儿竖井。
——图利奥·贝尔纳贝伊(拉文塔协会)/摄
马尔加·普雷塔洞穴,位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朱塞佩·特朗康刚从斯普鲁加·普雷塔深渊出来,48小时后,又转身投入了“科诺·阿奎里奥”行动中。
——埃齐奥·安萨内洛(“科诺·阿奎里奥”行动)/摄
什科茨扬洞,位于斯洛文尼亚迪瓦卡村。图中,来自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中国宇航学会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宇航员们,正在追溯一个多世纪前先驱者探索里耶卡河的足迹。
——阿莱西奥·罗密欧(欧洲航天局)/摄
位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的喀斯特地区。欧洲航天局组织的“CAVES(洞穴)”培训项目将这里设为宇航员的大本营。
——阿莱西奥·罗密欧(欧洲航天局)/摄
伊万里耶塔洞穴,位于委内瑞拉的奥扬特普伊山中。此地传说为水神拉托所掌管。图中,一位探险家的身影投射在瀑布的水幕上。
——罗比·肖恩(拉文塔协会)/摄
亚达奈马·埃武特洞穴,位于委内瑞拉的萨里萨里纳姆高原。在委内瑞拉高原内部,矿物世界与微生物世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世间少有的美丽景观,神秘无比。
——维托里奥·克罗布(拉文塔协会)/摄
兰萨罗特岛,位于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图中,一条熔岩隧道通向大西洋,仿佛石头巨人与海怪搏斗时张开的血盆大口。
——阿莱西奥·罗密欧/摄
兰萨罗特岛上的蒂曼法亚国家公园,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中。在这里,液态的岩浆在滴落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形成熔岩钟乳,一直保持着石化的状态。
——阿莱西奥·罗密欧/摄
暗星洞穴,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白桑塔山区。沿着“冰冻小河”前进,探险者的头灯照在成千上万的冰晶上反射出光线。
——阿莱西奥·罗密欧(拉文塔协会)/摄
谨以此书纪念
乔瓦尼·巴迪诺、朱塞佩·特朗康、贾尼·塞戈尔
他们是我的朋友、老师和地下世界的探险者
没有人到达过如此深的地方,没有人知道我们要去往何方,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也没有任何事物曾如此绚丽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此情此景,我们不由得产生了同样的疑问:这难道是在梦境中吗?
——爱德华-阿尔弗雷德·马特尔《朗格多克的喀斯山》,18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