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直升机部队

在越南的美国陆军各直升机部队被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空中机动师,最初在越南唯一的此类单位是第1骑兵师。第101空降师的一个旅于1965年7月接到命令部署到越南,其余部队于1967年11月抵达。由于在越南并不需要大型的空降部队,1969年7月开始该师被改编为空中机动师,部队的编制结构发生了改变,并得到了额外的航空部队使其编制与第1骑兵师相同。空中机动师拥有可以完全自行指挥的直升机,并且规模要大得多,在使用直升机方面比其他部署在越南的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亚拉巴马州拉克堡的陆军航空中心正门。

第二类是隶属于某一个常规步兵师的航空部队,通常为营级规模,并且通常由两个连和一个空中骑兵连组成。如同其他空中机动部队的航空资产,这些资产处于所属师的控制之下。至于美国师,该师于1967年9月由在越南的轻步兵旅和其他部队组建,拥有一个3个营实力的航空大队。

除了上述两种师属航空部队,还有两种非师属航空部队,规模从连到旅都有。典型的第一种是非师属航空连,这些航空连组织为航空营,由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直接指挥,并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配。在某个行动期间,这些航空部队可以临时交给另一支部队指挥。但行动结束之后,直升机连会恢复仍由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指挥。同时某个直升机连通常会与某个特定的师或旅联系在一起,始终支援该单位,但控制权并没有交给其所支援的单位。最后一种是那些配属某个特定单位的航空资产,例如通信、补给或者工程兵大队。直升机处于这些部队的指挥下,通常用于某种非战斗支援工作。

介绍完航空部队的种类,接下来要介绍的是航空部队的具体情况。空中机动师的两个突击直升机营,每个营有1个营部直属连、1个航空武器连(3个排)和装备“休伊”直升机的3个突击直升机连。独立的突击直升机连拥有2个“光头”排和1个武装直升机排。而突击支援直升机营拥有1个营部直属连和装备“支努干”直升机的3个突击支援直升机连(2个排)。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航空连,拥有2~4个直升机排之外,还有1个机场勤务班,负责连队直升机机场的建立和运转,并协助连部进行作战控制。该连还有一个勤务排,包括飞机维修和飞机勤务班,这个排为该连提供飞机、车辆、武器和航空电子设备连队级别的维修和服务。

在富利的第213突击支援直升机连“黑猫”的一架CH-47C直升机,机鼻上的连队“黑猫”标志很明显。在“联络城行动”结束后,连队呼号由“公共马车”正式改为“黑猫”,这缘于二战时期陆军航空兵的第413战斗轰炸机中队。原来的徽章是炸弹上画有一只黑猫,后改成一只愤怒地拱起背部的黑猫骑着“支努干”直升机进入战场。

1966—1967年,停在归仁第79运输连机库边的直升机群,最前方是属于连队的饰有连徽的直升机。第79运输连是一个直接支援连,于1965年8月27日—1971年3月驻扎在归仁,然后转到绥和,直至1972年4月29日。

航空营与中队指挥官为中校,航空连、炮兵连和骑兵连是少校,排则由上尉指挥。直升机排被分成两个班,分别由中尉指挥。分配给排里的直升机数量根据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所有的这些军官都是飞行员,驾驶自己的直升机,其他所有直升机都由准尉驾驶。非航空连和排则由上尉和中尉指挥,可以看出航空部队的指挥官级别要比非航空部队高。

步兵师和空降师的战斗航空营相对来说是一支小型部队,为所属师提供最低限度的航空支援。师还会得到负责其所在地区的航空大队的支援。战斗航空营由1个营部直属连、1个突击直升机连(3个排)和1个通用航空支援连组成。营部直属连的编制类似空中机动师航空营的营部直属连,但增加了1个空中交通管制排、1个空域管制队和1个探路者班(仅限于空降师)。

空中机动师拥有一个营级规模的空中骑兵中队,包括1个营部直属骑兵连、1个地面骑兵连和3个空中骑兵连。空中骑兵连分成3个独立排、1个装备11架武装直升机的航空武器排(“炮艇”或“红色小组”)、1个航空侦察排(“侦察”或“白色小组”),以及1个拥有4个步兵班的航空步兵排(“蓝色小组”),由拥有5架“休伊”的一个运输队运输。2个师级空中骑兵中队(第9骑兵团第1中队和第17骑兵团第2中队)和3个非师级空中骑兵中队(第1骑兵团第1中队、第17骑兵团第3中队和第7中队)也被部署到了越南。

第9骑兵团第1中队C骑兵连武装直升机排飞行员沃克·琼斯(Walker Jones)担任过侦察机“骑士18”“骑士22”“眼镜蛇”的飞行员,此时他坐在“泥鳅”内。

空中机动师像步兵师一样,拥有一个航空综合支援连,但要加上6架安装了侧视雷达或红外摄像机的双发动机OV-1B/C“莫霍克”战场监视机。师属炮兵部队被分配给了一个航空火箭炮营,拥有3个武装直升机连,装备携带火箭弹的12架“休伊”,以及1个航空炮兵连,装备12架OH-6直升机,用于弹着观察。有一个装备CH-54“空中吊车”的重型直升机连被配属给航空大队,旅指挥部拥有装备2架“休伊”和8架OH-6直升机的航空排,独立旅经常拥有一个空中突击连。

空中救护连(装备24架“休伊”直升机,分成4个排)和分队(6架UH-1H直升机)提供关键的医疗后送,并被分配给某个特定地区或部队为其提供支援。没有武装的救护直升机配备有6副担架和一个救援绞车,这对在没有合适降落地点的地区救出伤员非常宝贵。机组人员中有一名是救护人员。

大多数的航空部队都是非师级部队,各种不同的航空连、炮兵连和空中骑兵部队被部署到越南,各种类型加在一起超过140个。为了便于指挥,他们隶属于战斗或战斗支援航空营,有16个这样的营曾在越南服役。各连经常在各营之间进行调动,3~6个不同类型的连可以在同一时期配属给某个航空营。作战航空大队,有7个曾在越南服役,分别是第11、第12、第16、第17、第160、第164、第165航空大队,指挥特定区域内的航空部队,以支援美军及其盟军。2~6个营加上几个独立的航空连可以配属给一个航空大队,通常还有一个空中骑兵中队。

由于陆军直升机部队的这种多样性,并且分散在整个南越,几乎不可能发展任何类型的标准化训练、战术、行动方法或程序、维护与航空物资分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某种类型的集中式统一指挥结构。虽然有些指挥官会认为统一指挥结构过于严格,但陆军认为这是有效利用众多直升机部队的唯一正确道路。最终的结果是于1966年3月1日临时成立了第1航空旅,并于5月25日在新山一空军基地建成。在鼎盛时期,该旅指挥超过4200架飞机,其中超过600架是固定翼飞机,还有大约24000名人员。

第227航空营A连的6815650号UH-1H直升机“鸡船”(Chicken Ship),机头两边站着的是一级准尉罗伊·穆尔(Roy Moore,左)和一级准尉欧文·里奇(Owen Ritchie)。

第1航空旅臂章:在一个深蓝色的盾牌上,一只金橙色鹰向左俯冲,在一把垂直出鞘的长剑前竖起翅膀,红色的剑柄和白色的剑刃向上伸出,盾牌有一个金橙色镶边。深蓝色和金橙色是航空部队使用的颜色,同时金色和红色是南越以及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和美国驻越南陆军臂章的颜色,这两个司令部组建了第1航空旅。俯冲的鹰准备袭击猎物象征着航空对现代地面战争的影响,在1963年空中突击理论测试的初始阶段,它就被采用作为新航空能力的象征。剑取自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臂章中的图案元素,它也表明了这个旅在越南的起源和使命,由于在越南的航空部队迅速增加,要求组建航空旅来指挥这些部队。

突击直升机连编制

注:突击直升机连编制,根据编制装备表TOE 1-57和TOE 1-77绘制。突击直升机连在空中机动作战中提供作战部队、补给品和装备的战术空中移动,典型的任务如下:部队战术空运、物资和装备的空运、增援陆军医疗后送单位、搜索与救援行动、为支援部队提供指挥与控制直升机的能力。

突击支援直升机连编制

第1航空旅序列(1968年8月1日)

第1航空旅实力(1968年3月)

虽然第1航空旅名为旅,由一名准将指挥,但它实际是一个师级指挥部,负责指挥遍布整个南越的行动。由于地形、气候和战术情况千差万别,行动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标准化方面并不完全成功。这个旅指挥部于1967年12月迁至西贡郊外的隆平市,并于1972年12月又回到新山一基地,直到次年3月离开越南。

最初,该旅的参谋人员为如何能够最好地利用其力量而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试验,参谋人员决定以给每个美国陆军旅分配一个突击直升机连的方法来分配其直升机力量。后来,这种做法也扩展到参加越战的每个韩国旅。但由于直升机总量有限,无法给每个南越陆军旅也分配这样的部队,第1航空旅改为给每个南越师分配一个航空营指挥部,由这个指挥部同分配支援该师的任何直升机部队共同配合。通过集中式指挥结构,该旅可以有效分配其掌控的直升机力量,从而减少空闲并最有效地加以利用。在对直升机部队的指挥结构进行改进的时候,战争并没有停止,而是在不断扩大,美国派遣了更多的地面部队,部署了更多的直升机部队。

到1966年年底,直升机已经充分证明了其重大价值,甚至敌人也认识到了空中机动理论,可以说,如果没有直升机,美国甚至不可能在东南亚发动战争。在越南,丛林茂密,交通并不发达,需要通过直升机来运输人员和物资,从而迅速而安全地将部队转移到关键作战地域。

1968—1969年,第129突击直升机连的一架UH-1H运输直升机,连队番号129喷涂在驾驶舱门上。这架直升机支援韩国首都师(猛虎师),是该师师长座机,机鼻上的“虎车”徽标由科林·“芬里斯”·缪尔(Colin“Fenris”Muir)设计。

一架来自第129航空连武装直升机排(战争后期使用了AH-1G武装直升机)的UH-1B武装直升机,机鼻艺术是“眼镜蛇”,无线电呼号为“眼镜蛇”。

1969年,在绥和的第134突击直升机连67-17351号UH-1H直升机“撒旦的形象”(Satan's Image),机长是拉里·豪厄尔(larry Howell),舱门射手是阿蒂·帕廷(Artie Partin)。该机于1968年4月—1970年10月在越南服役,累计飞行1207小时,于1968年4月—1969年3月在第134连服役,累计飞行1128小时。

属于第134突击直升机连第3排的一架UH-1C武装直升机“魔鬼”(Devil)的机鼻艺术。1967年2月,第134航空连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重新启用,第一任连长理查德·基尔曼(Richard Kielman)少校举行了一次设计连队胸章以及连队无线电呼号征名的比赛,武装直升机排排长沃尔特·赫罗巴克(Walter Chrobak)上尉设计了连队胸章,并提议了“恶魔”(Demon)和“撒旦”(Satan)的呼号,后来改成了“恶魔”和“魔鬼”。

1968年,在富协的第134突击直升机连的66-15062号UH-1C直升机“寡妇制造者”,由机长戴维·琼斯(David Jones)和副驾驶查克·比米斯(Chuck Bemis)驾驶,机组成员还有机组长丹尼·佩蒂特(Danny Pettit)和舱门射手兰迪·波因特(Randy Pointer)。在越南的陆军航空兵直升机名字排名中,“寡妇制造者”排名第六。该机1967年4月—1972年2月在越南服役并幸存,累计飞行2605小时,1968年8月—1969年7月在第134连服役。

第135突击直升机连是一支由约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海军人员和三分之二的美国陆军人员组成的跨国混合部队,也是在越南唯一获准佩戴海军蓝色贝雷帽的陆军航空连,在澳大利亚人退出后才成为纯美军部队。空运排分配到了来自“试验军事单位”的“E.M.U.”或“EMU”无线电呼号,可以读为“鸸鹋”,鸸鹋是澳大利亚特有的一种鸟类,又被称为澳洲鸵鸟。武装直升机排则采用了一种致命的澳大利亚毒蛇“太攀”(Taipan)作为无线电呼号,太攀蛇在全世界都被判定为毒性最强的毒蛇,用毒蛇来命名武装直升机排显然意味着其极度危险。照片是其第3排UH-1C“太攀-685”(也是“太攀23”)直升机机鼻艺术特写。

在邦美蜀科里尔基地的第155突击直升机连的一架UH-1H“公共马车6”(Stage Coach)停在专用停机位上,这是连长座机。

第155突击直升机连在邦美蜀科里尔驻地周边的各种标牌,右侧的小标牌上,左边为该连“公共马车”(Stage Coach)连徽,右边为第3排“猎鹰”(Falcons)排徽。

1969年8月21日,第155突击直升机连的67-17235号UH-1H直升机,其他机组人员都去吃饭了,只留下一人看守直升机。

第170航空连首任连长小西曼·莫尔肯布尔(Seamon Molkenbuhr,Jr.)少校在连队组建过程中给各排起的名字,第1排为“蓝比基尼”(Bikini Blue),第2排为“红比基尼”(Bikini Red),武装直升机排为“海盗”(Buccaneers)或“匹兹堡海盗”(Bucs),将连队命名为“比基尼”连(Bikini),因为“光头”裸露、脆弱和暴露的外观正好与之契合。图为第二排的一架UH-1D直升机,机鼻下方的“飞龙”表示第52航空营。

1969年11月,第170突击直升机连在霍洛威基地的UH-1H“比基尼27”机鼻艺术特写,该连于1966年1月10日更名为突击直升机连,并配属给第10航空大队第52航空营。

第170突击直升机连武装直升机排的“海盗”标志除了出现在机鼻上,有的还出现在驾驶舱门上。

1967年,第174航空连的中尉杰克·弗林(Jack Flynn)和亨利·布赖恩特(Henry Bryant),中间直升机机鼻为该连的“海豚”机鼻涂装。

1967年年中,第174航空连采用了“尖嘴海豚”作为个性化的机鼻艺术标志,并成为几年后的标准涂装。这只海豚戴着飞行头盔,头盔顶部有一挺M60机枪,脖子上系着红围巾。海豚还有手臂,戴着手套的右手拿着一个周期变距操纵杆,而左手拿着一个总距操纵杆。该连后来还使用红色围巾表示第2飞行排,用黄色围巾表示第1飞行排。

第170突击直升机连武装直升机排的一架UH-1C“海盔4”武装直升机,“海盔”标志是手绘的头骨和交叉的骨头,每架直升机上的标志形态各异。

第174航空连武装直升机排的排长迪克·欧文汉(Dick Overhamm)少校与前飞虎队成员小罗伯特·李·斯科特(RobertLee Scott, Jr.)准将在1966年的书信联络中,斯科特于6月28日准许这个排使用飞虎队著名的P-40战斗机鲨鱼嘴涂装。此后武装直升机排的每架直升机都拥有一个鲨鱼嘴涂装,因此该排被称为“鲨鱼”,每只“鲨鱼”都自豪地龇着牙齿投入战斗,并在整个南越变得很出名,这张图完美展现了正前方观看“鲨鱼嘴”涂装的效果。

韦恩(Wayne)在一架第174航空连的“鲨鱼”边,注意机身上的玻璃,武器系统已经被移除,该机可能正在进行更高级别的维修,或者在修复战损,也可能是新到的直升机。这架直升机换了新尾梁,因为上面没有单位的白蓝色战术识别标志,垂直安定面上也没有白鲨鳍。

第187航空连“黑鹰”(Black hawks)的一名成员和66-00929号UH-1D直升机的合影,该机于1967年3月—1969年1月在连队服役,共飞行1890小时。连长比尔·鲍曼(Bill Bauman)少校1967年7月25日写信给军事历史办公室,要求将“黑鹰”作为连队名称,于8月11日得到了批准。

1971年,第187突击直升机连的69-15831号UH-1H直升机“Chi-Toum Hustler”,以芝加哥本地人驾驶的高性能赛车冠军命名。该机于1971年2—9月在第187突击直升机连完成在越南的服役历程,累计飞行569小时,1971年10月13日损失除籍。第187连1968年3月10日选择了新名称“十字军”(Crusaders),机头饰有“十字军”连徽。

1967年,西宁,佩戴着胸章的第187航空连“黑鹰67”的机长汤米·马丁(Tommy Martin)准尉和66-00829号UH-1D直升机“超级休伊”合影。

在油汀县基地的第188突击直升机连“黑寡妇”(Black Widow)的一架UH-1H直升机的机鼻艺术特写。

1967年,第188突击直升机连的迪克·德特拉(Dick Detra)下士使用油漆和刷子在66-16119号UH-1H直升机上创作“露西在缀满钻石的天空中”(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名称来自英国摇滚乐队1967年的专辑,这是该连涂装最为华丽的直升机之一。

1966年11月1日在科罗拉多州的卡森堡建成的第189航空连“幽灵骑士”(Ghostriders)是第一批接受UH-1H直升机的陆军部队之一,该连抵达越南后更名为突击直升机连。照片中是史蒂文·克雷格·尼尔迈尔(Steven Craig Nilmeier)和一架机鼻饰有连徽的UH-1H直升机。

第269航空营于1967年举行仪式,迎接新型AH-1G武装直升机的到来。

1968年在永隆的第175突击直升机连的UH-1D直升机“多情的安”(Amourous Ann),“多情”(amorous)拼写错误,其呼号为“亡命之徒21”。直升机旁边是舱门射手比尔·莫拉斯基(Bill Moraski)。

第175突击直升机连的66-15044号UH-1C武装直升机“冷血”(In Cold Blood),这是第二次(1970—1971年)采用这个名字,可能是受到杜鲁门·卡波特作品的影响。该机舱门射手是艾德·塞耶(Ed Thayer),根据他的说法,在1966年年底或1967年年初直升机改名为“宿醉”(The Morning After),因为上级认为原来的名字太过残酷。该机1966年9月—1968年9月累计飞行1229小时,全部在第175连,1968年9月12日因机械故障损失注销。

1968年,永隆,第175突击直升机连的66-15194号UH-1C“啤酒‘33’出口”(Biere "33" Export),也被称为“小牛33”。该机1968年2月—1970年8月在越南服役并幸存,累计飞行1911小时,1968年2月—1970年3月在第175连服役。 yqKVYb/whwWT69LtqZNQJVMSR46I0cmT2AWQh1F34uIpyqX9QoXNbEKR3XpP2fy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