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隆美尔用剑给世界造成的影响,无疑会通过他笔下的威力进一步加剧。他对自己从事的战役所做的记述,就生动性和价值而言,历史上的指挥官无出其右者。这些记录中的大部分,现在从各个藏匿地重见天日,汇编成本书。

没有哪位指挥官对自己的作战行动和指挥方式做出过这般生动的描述,也没有谁以如此惊人的书面形式阐述了闪电战的活力和装甲部队的速度。隆美尔在许多段落描绘的快速机动和果敢决策激动人心,让读者有一种和他同在指挥车内的感觉。

伟大的指挥官大多是乏善可陈的作家,除了缺乏描述自己所作所为的文学技巧,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所思所想含糊其辞。谈到自己指挥的作战行动,他们很少告诉后人“如何”和“为何”。拿破仑是个例外,可他的著作肆无忌惮地罔顾事实,甚至刻意篡改对自己不利的内容,价值因而大打折扣。和恺撒一样,拿破仑的记述不仅充满主观色彩,而且主要以宣传为目的。

隆美尔的叙述非常客观,也很生动。他草草写下这些文件时,和大多数历史创造者一样,当然考虑过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但他解释相关事件时,表现出寻求真相的自然欲望,这种欲望源自他对各场战役军事教训的浓厚兴趣。他的陈述完全能经受严格的审查,而且可以和其他资料相互印证。文件里确实有些错误之处,但准确性还是优于利用战后认知优势撰写的诸多官方和个人记述。当然,隆美尔的某些说法存有争议,可他绝非刻意歪曲,而是考虑到国家或个人声望,这种情况在此类记述中相当常见。

隆美尔描绘的作战画面清晰明了,极为准确,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因为快速机动的坦克战很容易造成混乱感,特别是在沙漠战瞬息万变的情况下。隆美尔明确无误的陈述,主要归功于他的指挥方式:他总是亲临前线,在关键时刻靠近关键地点。还归功于他在观察方面的长期自我训练、辨识战场重要情况的眼光,以及记录这些情况的技能。隆美尔热衷于拍照记录下自己取得的一切进展,无疑是这种特性的表现,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阿拉伯战区的劳伦斯那样。

两位沙漠战高手,无论在气质、爱好、人生哲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他们的确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两人的时间和空间感、寻求突然性的本能、识别优势和机会的眼光、灵活性与构想的结合、亲自指挥的想法惊人地相似。他们在军事上的另一个关联,是把机械化机动性用于沙漠战。劳伦斯通常骑着骆驼投入作战,但他率先看出新的机动方式是如何改变沙漠战的,还以几辆装甲车和飞机证明了这种尚在萌芽期的作战样式。隆美尔大力开发机械化潜力,肯定会让具有革命性倾向的军事艺术行家劳伦斯欣喜不已。

和在战斗中一样,隆美尔也有种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他作为高级将领成名前很久,那部关于步兵战术极为生动的专著就明显透露出这一点,这部著作的灵感缘自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年轻军官的经历,以及他对这些经历的看法。战术教材大多枯燥乏味,但隆美尔却给此类题材注入活力。下一场战争更具机动性的作战行动,他本人更重要的职责,赋予他更大的发挥空间,隆美尔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是个天生的斗士,也是个天生的作家。隆美尔用铅笔或彩笔在纸上勾勒出自己策划或构想的作战行动,同样能看出他的表述天赋和冲动。

二战期间的整个职业生涯,隆美尔一直打算撰写一部阐述自己作战经历的著作,为此不断记录笔记,一有空就把这些笔记改写成正式记载。

由于隆美尔被迫遵照希特勒的命令自杀身亡,这部著作没能完成,但他已着手撰写的手稿,让这部著作在同类作品中无出其右者。它可能缺乏润色,可它的文学力量非常惊人。除了清晰的描述,还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另外,为阐明相关事件,隆美尔还做出评述,极大地增加了这份手稿的价值。例如,他关于“沙漠战规则”的章节就是篇军事思想杰作,而整部记述充满智者的思考,他的新观点包括:时间比空间更重要;灵活性是达成突然性的手段;英勇大胆能确保安全;军需官的想法纯属愚蠢的惯例;应当创造新准则,不能墨守成规;面对敌人采取的措施,间接应对比直接应对更有效;空中劣势要求彻底改变地面作战规则;不加选择的报复实属不智,残暴的行径更是愚蠢至极;毫无原则的权宜之计不啻为失策。

深入研究隆美尔私人文件前,我认为他是个杰出的战术家,也是个伟大的战地指挥官,但没想到他具备如此深厚的战略素养,或者说,这种素养至少是在反思中发展起来的。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位猛将居然心思缜密,他的大胆行动都经过精明的算计。也许有人会批评他的某些行动“过于危险”,但没人视之为盲目、头脑发热的赌徒做出的鲁莽之举。我们分析隆美尔指挥的作战行动就会发现,某些失败的行动的确给他造成严重后果,可事实证明,对手的处境更为恶劣。另外,即便隆美尔的出击以失败告终,也让对手心惊胆寒,从而给他的军队提供了逃脱之机。

衡量一位指挥官,更有效的办法是看他给对手留下怎样的印象。以这种方式看,隆美尔的形象非常高大。几个世纪的战争,只有拿破仑给英国人留下类似印象,但隆美尔与拿破仑不同,他完全是在军事领域做到了这一点。

另外,英国人不仅把隆美尔视为可怕的“幽灵”,还对他积极进取的为将之道敬畏有加,继而发展成近乎深情款款的钦佩,视他为男子汉。这种情况固然是隆美尔的行动快速果断、充满突然性造成的,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隆美尔在非洲战争中得体地遵守了军人守则,对待他遇到的许多战俘总是充满绅士风度。与隆美尔对阵的英国第8集团军官兵视他为英雄,这种敬佩之情甚至成为习惯,例如,他们称赞己方战友表现出色时会说:“干得像隆美尔!”

对敌军指挥官如此强烈的钦佩之情,给己方官兵的士气造成严重威胁。为此,英军指挥官和司令部人员不得不想方设法消除“隆美尔传奇”的影响。充分证明英国人的作风与隆美尔同样正派的是,这种反宣传运动不是为了抹黑隆美尔的品质,而是尽力贬低他取得的军事成就。就此而言,隆美尔最终的失败提供了一根杠杆,谁都没想到,他的对手日后会强调他在兵力和物资方面的严重劣势,以及他在困境下取得的胜利是多么伟大。是非功过留给历史,历史总是会纠正与胜利短暂相伴的肤浅评判。汉尼拔、拿破仑、李将军都是败将,但在历史的天平上远远高于战胜他们的人。

公正评判某位指挥官的表现,必须考虑当时的状况和相关资源,以及不受他控制的其他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评估他的指挥能力。隆美尔一次次赢得胜利,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在资源处于劣势、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赢得这些胜利。二战期间除了隆美尔,交战双方没有哪位将领能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获胜,当然,战争初期韦维尔麾下的英军将领是个例外,不过,他们当时对付的是意大利军队。

隆美尔的作战表现并非完美无缺,他遭受了几次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败,但与优势之敌交战时,稍有差错就可能遭遇败绩,而掌握优势兵力的指挥官,却能有效弥补自己犯下的诸多错误。拿破仑说过:“最伟大的将领是犯错误最少的人。”隆美尔的行动和决策大胆而又迅速,总的说来,他就是这句话的最佳证明。

不过,拿破仑这句话过于消极,不符合战争性质,很容易助长危险的谨慎。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最伟大的将领是导致对手犯下最多错误的人。”如果以这句话为衡量标准,那么,隆美尔散发的光芒会更加耀眼。

比较不同时代的名将,最好的衡量标准是看他们的军事艺术,军事艺术与不断变化的军事技术是两码事。这种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如何使用自己掌握的手段达成目的,特别是他们如何利用机动性、灵活性、突然性打乱对手的身心平衡。可能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根据他们披露的作战构想,评估这些将领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隆美尔文件的指导价值就在于此,更重要的是,他的叙述没有依照战后的认知做出修改,而隆美尔的信件往往为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提供了事前证据。这些方式而不是行为揭示出他的思想倾向和他心中的准则。

我们应该从更远的距离审视隆美尔文件,这样才能消除争议的尘埃,这些争议缘于各种动机。隆美尔的叙述是很早前写就的,根本没想到他写的这些东西会在德国以外的地方引发这么多争论,更没想过以谨慎的措辞避免这些争执。而他写给妻子的信件更是直言不讳,由于这些信件很可能开封审查,信中的措辞非常坦率,这一点值得注意。通过这些资料,读者能清楚地看出隆美尔的想法,以及他采取行动的主要动机。当然,整体画面会因为读者的个人倾向而有所不同,但关于隆美尔的个性和其他各个方面,可以说一目了然。

除了非凡的精力和军事天赋,隆美尔也表现出普通人的一面。他的叙述和信件清楚地暴露出他身上的缺点。和大多数人类领导者一样,隆美尔处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职业生涯最成功的时期,他的态度有点孩子气,迷人但严重缺乏理性,他的观点存在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让他的领导才干大获成功。战争初期,隆美尔的信件表明,他把这场战争视为一场伟大的竞赛,为国效忠的同时,专心致志地在竞赛中磨炼自己。为获得最大的动力,指挥官必须对战争抱有这种想法,他们当中最富进取心的人总是这样。隆美尔具有非凡的反思能力,但直到生命最后几个月,这种反思才超越了军事领域。

和大多数强势的军人一样,隆美尔也不太能容忍相反的观点,特别是那些和他同一阵营的人。他对哈尔德和凯塞林尖刻的评论体现出这一点,从几个方面看,这些评论肯定有失公允。我们还应该记住,非洲战局后期的隆美尔是个病人,这种状况当然容易加剧他的怒气,扭曲他的观点。可他没有恶意,愤怒的发作仅仅是一种宣泄,怒气消退后,他又打算纠正自己不公正的评述。例如,他在最后的反思中向凯塞林致以崇高的敬意,就是这种心态的流露。另外,他对敌人(法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的评价,丝毫不含仇恨心理,还对他们的素质赞誉有加。

有些人对隆美尔长期效忠元首的态度困惑不解,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职业军人(特别是德国军人)通过早期训练养成的思维定式,也无法想象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怎样。但隆美尔文件清楚地表明了一度支持他效忠元首的两个因素。隆美尔是个干劲十足的将领,对希特勒的新思维充满热情;他与百般掣肘的“中间人”密切接触后,更加赞成身处远方的元首,这一点不难理解。这种情况继续之际,隆美尔只是在军事方面做出反思。但他在非洲独当一面,权力更大,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大,盟军的物质优势让他叹为观止,逐渐拓宽了他的反思范畴,为他返回欧洲,与希特勒密切接触后态度发生重大变化铺平了道路。要是隆美尔把这种转变过程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那简直是发疯,他后来的一些信件表明,他显然想掩饰这一点,可字里行间还是能看出许多端倪。隆美尔的儿子和最亲密的同袍补充了相关证据,表明他如何与希特勒背心离德,随后决心推翻这位暴君,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这些文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们充分揭示了隆美尔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些材料证实了与隆美尔对阵的英军官兵的判断,表明他们的看法比那些意图贬低隆美尔令人敬畏的声誉的反宣传更加靠谱。“隆美尔传奇”显然比大多数传说更可信。隆美尔在战斗中好几次差点送命或被俘,除此之外,他的运气并不比大多数著名将领好到哪里去。现在,我们把隆美尔的真实想法和思维方式公之于众,供大家研究,很明显,他的胜利是靠真刀实枪赢得的,绝非出于侥幸。可以说,这些胜利是他军事天赋的标志。

本书不是对隆美尔的职业生涯做传记性调查,德斯蒙德·扬的著作出色而又生动地描绘了隆美尔的戎马生涯,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宝贵补充。但我们在书中概括隆美尔将才的主要特点,简要探讨这些特点与战争总体经验的关系也许是值得的。

大多数领域,天赋与独创性相关。但这种情况在那些通常被誉为“一代名将”的人当中却很少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把常规武器发挥到淋漓尽致,借此赢得胜利,只有少数人寻求新的手段和方法。这很奇怪,因为历史表明,兵器和战术的变化多次决定民族的命运,以及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而战术的作用尤为重要。

但这种发展通常是具有全新心态的战争学者促成的,为此推波助澜的是受他影响、思想进步的当代军人,而不是身居高位的指挥官。战争史上,伟大的思想远远少于伟大的将军,但影响更为深远。二者间的区别告诉我们,军事天才有两种——创造型和执行型。

就隆美尔的情况看,他把两种天赋合而为一。在他登上战争舞台前很久,闪电战这种以装甲和摩托化力量遂行超级机动战的全新理论就在英国出现了,隆美尔接受新理论的速度,以及他发展这种理论的方式,充分说明他开明的思想和与生俱来的洞察力。他成为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仅次于古德里安。更令人称奇的是,隆美尔1940年2月出任第7装甲师师长前,对坦克全无了解,他随后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钻研相关理论,投入作战行动前掌握了使用装甲力量的技能。德国装甲部队的迅猛挺进,导致法国的抵抗最终崩溃,隆美尔功不可没,这让他得到在非洲应用战争新概念的机会,而古德里安一直没获得隆美尔享有的独立指挥权,对德国的其他敌国来说实属幸事。另外,隆美尔在非洲更加巧妙地应用了装甲战理论,攻守兼备,把敌坦克诱入陷阱,随后施以雷霆般的打击。他在其他方面也为新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要的是,以军事思想家、军事作家著称的战地指挥官寥寥无几,而隆美尔就是其中一个。更重要的是,他作为战地指挥官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机会缘于他的著作产生的影响。隆美尔当初的《步兵攻击》一书引起希特勒的关注,元首的好印象为隆美尔的快速擢升铺平了道路。

隆美尔还具有执行天赋,因而能充分利用他得到的机会。要想了解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大,最好的办法是审视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指挥官展现出的素质,尽管每个人的素质各有千秋。

早期的军队规模较小,使用短距离武器从事交战,将领的竞技场是战场而不是战区,指挥官最重要的素质是“慧眼”(Coup d’oeil),这个富有表现力的术语,指的是敏锐的观察力与迅速判断态势的直觉相结合。所有伟大的将领都高度具备这种天赋,能迅速把握态势,关联各种情况,把局部态势与整体形势相联系。隆美尔显然也有此类天赋。鉴于非洲战区装甲战的快速机动性,再加上兵力不多,因而这种天赋弥足珍贵。

近期,随着武器射程的增加,以及军队扩充后的规模越来越大,因而需要比“慧眼”更广泛、更深入的洞察力。威灵顿的说法恰如其分,他认为指挥官的洞察力必须看清“山脉另一面”的情况,越过敌军防线,甚至洞悉敌人的内心想法。与昔日相比,当代指挥官必须对一般的心理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特别要掌握敌指挥官的心理。从隆美尔的文件和他指挥的作战行动,能看出他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这种洞察力或心理认知。

这种心理认知,反过来构成军事天赋另一个更积极的必要因素的基础,也就是达成突然性,展开出敌不意的行动,导致对方陷入混乱的能力。正如历史表明的那样,要想充分发挥这种能力,必须辅以敏锐的时间概念、最大限度发展机动性的能力。速度和突然性是一对双胞胎,对真正的将才来说,这是他们打击或进攻素质的主要代表。与情报意识一样,发展速度和突然性,取决于一种可能是最好的、简要的、定义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天赋。

展开出敌不意的行动,敏锐的时间概念,发展机动性瘫痪对手,具备这些能力的当代将领,除了闪电战先驱者古德里安,似乎很难找到与隆美尔并驾齐驱的人物。战争后期的巴顿和曼陀菲尔展现出类似的素质,但很难做出比较评估,因为他们的作战空间更加有限。追溯过往的历史同样如此,虽然我们知道赛德利茨、拿破仑、贝德福德·弗雷斯特是以速度达成突然性的杰出代表,虽然我们从成吉思汗、速不台这些伟大的蒙古领导人身上看到类似的活力,可他们使用的武器与当代完全不同。隆美尔文件清晰地揭示出速度与突然性结合的秘密,这是前所未见的。

要让敌人陷入混乱,指挥官绝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他需要具备伏尔泰描述过的那种素质,伏尔泰认为这是马尔伯勒赢得胜利的基石:“喧嚣中沉着的勇气,危险下平静的心灵,英国人称之为冷静的头脑。”但他必须加上另一种素质,法国人有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素质:“le sens du praticable(务实感)。”杰出的指挥官必须清楚,在战术和行政方面,哪些是能做到的,哪些是不可能实现的。两种守护素质的结合,也许可以概括为冷静计算的能力。无数精心策划的方案以“搁浅”告终,残骸散落在历史的沙滩上,都是因为缺少这块压舱石而倾覆的。

隆美尔的素质,在这个方面确实存在问题。除了巨大的勇气,隆美尔还有种艺术气质,就像信件表明的那样,他的情绪经常会从兴高采烈突然跌到灰心沮丧。另外,由于隆美尔没有充分考虑后勤补给的困难,战略上的尝试远远超出行政方面的可行性,德国国内的上级部门对他颇多指责,就连他身边的参谋人员也不无抱怨。北非的作战行动过程多次证实了这种批评。但另一方面,隆美尔文件表明,他深思熟虑过自己承受的风险,考虑得远比众人认为的更深。他要求的东西,超出了军需官通常能实现的范畴,认为这是新的战略条件下赢得巨大战果最有可能的方式。尽管这种战略政策有时候会失败,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付出的努力经常超出常规范畴,最终取得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能实现的战果。

伟大的指挥官必须具备诸多素质,但最重要的是实际领导力。领导力相当于战车的发动机,如果出了故障,无论驾驶技术多么娴熟也无济于事。在伟大的领导力激励下,部队才能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颠覆对手的常规算计。

毫无疑问,隆美尔在这方面的素质堪称“大将”。隆美尔激怒了参谋人员,但作战部队视他为神明,而他们给予的回报是,作战表现远远超出一切合理的估算。

——B. H.利德尔·哈特 PE8UlFjyqFPhbGTmn0Y+U7zFPbCcB2o+OUUBM8f4QhoVFbRfC1KPvjITf5gI/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