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格拉齐亚尼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领袖(墨索里尼)1941 年2 月发表的讲话指出,1936—1940 年,意大利向利比亚派遣了一支1.4 万名军官和32.7 万名士兵组成的军队,还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物资。他这番话听上去信心十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残酷的事实是,这支军队远达不到现代战争需要的标准,充其量只能从事殖民地战争,打击叛乱的部落,就像格拉齐亚尼对付塞努西教团和尼格斯人那样。意大利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太轻,发动机动力不足,作战半径也太短。炮兵配备的火炮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货色,射程不够。这支军队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太少,就连步枪和机枪也明显过时了,或者说不适合现代战争。

但意大利陆军最大的弱点是绝大多数兵团和部队以非摩托化步兵组成。北非沙漠里,面对实现摩托化的敌人,非摩托化部队几乎派不上用场,因为敌人在各处阵地都可以向南绕行,展开机动作战。面对一支现代军队,非摩托化兵团只能在预有准备的阵地遂行防御,这种打法几乎无法给对方造成任何妨碍。机动作战中,占据优势的往往是非摩托化部队造成战术限制最少的一方。由此可见,抗击英国人的意大利军队最大的劣势是他们大部分部队没实现摩托化。

格拉齐亚尼集团军 1940 年9 月投入行动,当时,驻埃及的英国军队根本没有力量把意大利人挡在亚历山大门前。几个意大利师从拜尔迪地区出发,在塞卢姆越过埃及边境,尔后沿海岸前出到西迪拜拉尼。面对意军的挺进,实力虚弱的英军防御部队没有顽强抵抗,而是巧妙地向东退却。到达西迪拜拉尼,格拉齐亚尼没再继续前进,而是巩固既占地域,沿海岸构设交通线,囤积物资和援兵,并组织供水。他打算从这处新基地继续向东攻击前进。

要是让军需官和文职人员从容不迫地组织补给,一切进行得肯定很缓慢。军需官往往会按部就班,按照他们以往的计算行事,满足于自己的工作达到预期标准。倘若交战另一方以更大的干劲执行计划,从而实现更快的速度,那么,墨守成规的做法可能会招致可怕的灾难。这种情况下,指挥官必须果断地提出全力以赴的要求。如果担任要职者付出的努力不尽如人意,或是对组织方面的实际问题缺乏理解判断力,必须赶紧让他走人。指挥官从一开始就得让幕僚适应高速度,不断确保他们跟上这种节奏。要是他墨守成规,在任何一个方面没做到全力以赴的话,那么,他在起跑线就输掉了比赛,迟早会在快速运动的敌人手里大吃苦头,最终被迫放弃他固有的想法。

几周过去了,接下来又是几个月,可格拉齐亚尼始终停在西迪拜拉尼。素以头脑灵活、积极奋进著称的英国人利用这段时间做好了抗击意军继续进犯的准备,组织起埃及的防御。他们从大英帝国各地调集兵力,还把配备大批坦克的现代机械化部队调到埃及。英国坦克的质量远远优于意大利坦克。

虽说英军兵力远不及意大利军队,但装备得更好,拥有更优秀、更现代化的空军,速度更快、更先进的坦克,射程更远的火炮,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打击力量完全实现了摩托化。英国舰队控制西地中海,意大利战列舰中队和巡洋舰群不敢出海肃清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国军舰。最后,整个非洲战局期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英国人控制了一条铁路线,沿海岸一路延伸到马特鲁港,与埃及的铁路系统相连,他们利用这条铁路线把物资运往前线。埃及实际上就是囤放各种战争物资的军火库。

11 月底[ 实际上是12 月9 日 ],韦维尔将军突然发动出人意料的进攻。他的空中力量率先发起打击,从最陈旧到最新式的机型,每架能起飞的战机都把挂载的炸弹投向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和前进机场。与此同时,英国军舰从海上发起雷鸣般的炮击,以最猛烈的炮火覆盖西迪拜拉尼和沿海公路。

随后,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法国人、波兰人、印度人组成的打击力量,借助满月迂回攻击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这些部队彻底实现了摩托化。经过短暂的战斗,他们一举打垮西迪拜拉尼南面15 英里强大的意军阵地,2000 名意军官兵列队步入英国战俘营。

这股打击力量的主力是英军,除此之外主要是印度军队。地面力量编有第7装甲师、印度第4 师(包括部分英军)、2 个英国步兵旅,共计3.1 万人。部署在前进地区的意大利军队约有8 万人,可他们只有120 辆坦克,面对的却是275 辆英国坦克,其中包括皇家坦克团第7 营35 辆装甲厚重的玛蒂尔达坦克。

英军首先进攻尼拜瓦兵营,俘虏4000 名意军官兵,而不是隆美尔说的2000 人。印度第4 师随后以第7 皇家坦克团为先锋,继续向北攻击前进,打击西迪拜拉尼地区的意军阵地。

英军摩托化纵队随后分开,一股继续向北攻往西迪拜拉尼地区,另一股向西开进,深入意大利军队后方。

第二股力量是第7 装甲师,实际上,该师从一开始就独自从事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一波波英军步兵在步兵坦克伴随下,从东面攻向西迪拜拉尼的意军阵地,与从后方展开进攻的迂回纵队协同行动。英国海军舰炮再次发出雷鸣般的轰鸣,与战场上的喧嚣混杂在一起。这一切犹如暴风雨,迅速席卷了意大利军队,短暂的战斗结束后,西迪拜拉尼的3 个意大利步兵师灰飞烟灭。

韦维尔继续进攻,很快遇到一个意大利黑衫师,意大利人打得很英勇,但经过短暂的战斗,该师还是放下了武器。12 月16 日,韦维尔的军队到达利比亚边境,在卡普佐击败格拉齐亚尼的军队。英军炮火炸碎了意大利轻型坦克。非洲战区意大利装甲部队英勇的指挥官马莱蒂在战斗中阵亡,3 万名意大利官兵被俘。意大利第10 集团军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这场交战,英军抓获的俘虏超过3.8 万人,还缴获400 门火炮和50 辆坦克,自身只伤亡500 人。

英军赢得的胜利,显然给意大利人造成瘫痪效应。他们撤回拜尔迪和图卜鲁格支撑点,想看看敌人接下来要做什么。

12 月19 日,韦维尔的军队出现在拜尔迪前方,开始围攻这座要塞。杰出的澳大利亚步兵获得皇家空军轰炸机和皇家海军舰炮火力掩护,猛烈冲击要塞,迫使2万名意大利官兵投降。意军城防司令逃到图卜鲁格。

只有第7 装甲师紧追溃逃的意大利军队“出现在拜尔迪前方”,因为西迪拜拉尼交战结束后,印度第4 师已调往苏丹。所以,英军推迟了进攻拜尔迪的行动,直到新锐的澳大利亚第6 步兵师开抵。他们1 月3 日发起突击,还是以皇家坦克团第7 营的玛蒂尔达坦克打头阵。到第三天,英军就彻底攻克拜尔迪要塞,俘虏4.5万人,缴获462 门火炮。

英军继续向西攻击前进,1941 年1 月8 日包围图卜鲁格。尽管这座要塞的防御非常强大,驻有2.5 万名守军和强有力的炮兵兵团,物资储备也很充裕,可这个一流的支撑点只坚守了两周,面对英军步兵坦克的猛烈冲击,意军的防御土崩瓦解。他们根本没有技术手段对付装甲厚重的英军坦克。

其实,第7 装甲师1 月6 日就包围了图卜鲁格,但澳大利亚第6 步兵师两周后才彻底集中,做好冲击要塞的准备。英军1 月21 日发动进攻,到次日清晨粉碎了一切抵抗,俘虏近3 万人,缴获236 门火炮。

图卜鲁格陷落后,英军进一步深入昔兰尼加,在德尔纳和迈希利从事了短暂的战斗。尽管昔兰尼加地形复杂,为防御方提供了绝佳时机,但以澳大利亚人为先锋的英军北路纵队迅速取得进展。班加西2 月7 日落入英国人手里。与此同时,英军一支实力强大的坦克纵队穿过姆苏斯向前挺进,意大利人显然没发现他们。这支坦克纵队攻往班加西西南方30 英里的沿海公路,与格拉齐亚尼集团军沿这条公路后撤的残部展开战斗。巴尔博大道两侧进行的这场交战,以意军损毁100 多辆战车、1 万名官兵步入英国战俘营告终。

英军在贝达富姆附近从事的这场交战,共俘虏2 万人,缴获216 门火炮和120辆坦克(主要是意大利新式巡洋坦克)。英军投入第7 装甲师一部,总共只有3000 人,可用的巡洋坦克不超过32 辆。但意军坦克分成一个个小组沿公路后撤,英军坦克通过巧妙的机动占据侧射阵地,逐一粉碎意军坦克小组。提供掩护的坦克遭击毁,意军步兵和其他部队几乎没有实施抵抗。

2 月8 日,英军先遣部队占领欧盖莱,就此到达昔兰尼加与的黎波里塔尼亚的边界。格拉齐亚尼集团军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残部仅仅是几支卡车车队和一群群手无寸铁的士兵,正向西仓皇逃窜。意识到自己的武器无法对付英军,意大利军队弥漫着恐慌情绪。他们损失惨重,除了伤亡者,被俘人数高达12 万,还折损了600 辆装甲战车和几乎所有火炮、车辆、物资。派驻非洲的意大利空军几乎被英国皇家空军消灭殆尽,损失了大部分作战飞机和地面设施。

隆美尔给出的英军俘虏、缴获总数,比他对各次战役的损失统计都更加准确。这场战局,英军俘虏意大利官兵的总数超过13 万,缴获1300 门火炮和400 辆坦克(不包括装甲车和机枪载运车)。

要是韦维尔继续攻入的黎波里塔尼亚,那么,他这场精心策划的攻势肯定会大获成功,因为英军根本不会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抵抗。

为阻滞韦维尔挺进,意大利人在欧盖莱、菲莱尼拱门 、苏尔特之间的公路埋设地雷,还炸毁了横跨干河的几座桥梁。这些爆破几乎没给英军造成妨碍,因为他们轻而易举地绕了过去。实力虚弱的意大利后卫,以一个加强炮兵团构成,驻扎在苏尔特。意大利人在胡姆斯收容了几千名散兵游勇,与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意军残部拼凑在一起,开入的黎波里外围防线,守卫这座港口城市。这道半圆形防线距离市中心12 英里,建在沙地上,以一道又宽又深的防坦克壕构成,由于沙地松软,他们还以墙壁为防坦克壕提供部分加强,铁丝网防护着野战阵地,寥寥几座轻型混凝土结构的瞭望塔从几英里外就能看见。与图卜鲁格和拜尔迪相比,的黎波里周边防御工事完全不合格,对付叛乱的塞努西教团或阿拉伯部落也许还凑合,但肯定挡不住英国军队。

可英国人停了下来,大概觉得的黎波里迟早会像熟透的李子那样落入他们手里。他们需要时间囤积物资,组织补给,然后才能继续前进,这种做法无可置疑,但这样一来,他们也给了轴心国军队卷土重来的机会。

英军停止前进的决定是英国政府做出的,目的是把一支远征军派往希腊,认为此举能在巴尔干地区对德国构成强有力的侧翼威胁。1 月初,丘吉尔先生催促已经与意大利开战的希腊接受英国远征军支援。但时任希腊政府首脑的梅塔克萨斯将军拒绝了这项建议,理由是此举可能会激怒德国,促使他们发动入侵,而英国又无法提供足以阻止入侵的强大军力。

希腊政府做出礼貌的回绝,适逢英军攻克图卜鲁格,因此,英国政府决定让韦维尔在北非继续进攻,夺取班加西港。英军顺利完成了新行动,一举歼灭昔兰尼加的意军残部。但梅塔克萨斯将军1 月19 日去世,丘吉尔先生重新向希腊政府提出自己的建议,希腊政府这次接受了。于是,英国政府命令韦维尔在非洲停止前进,只留下最少的兵力据守已征服的昔兰尼加地区,准备把尽可能多的兵力派往希腊。

巴尔干地区的冒险没能持续多久。英国军队3 月7 日登陆希腊,德国人4 月6 日发动入侵,月底前就迫使英军重新登船撤离。这场代价高昂的灾难结束后,德国空降部队5 月份突袭克里特岛,以更快的速度驱离了岛上的英军。

奥康纳将军是英国军队在北非胜利推进的具体执行者,一直急于从班加西径直攻往的黎波里,他坚信,若非补给工作造成延误,自己本来能完成这场新的跃进。许多参与策划工作的军官赞同他的观点。隆美尔也证实了这一点。

指挥官赢得一场决定性胜利(韦维尔击败意大利军队的胜利就深具决定性),要是满足于过度狭隘的战略目标,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此时应该发展胜利。追击期间,战败的敌人意志消沉,混乱无序,这种情况下能抓获大批俘虏,缴获大量战利品。惊慌失措地朝后方逃窜的部队,除非遭到追兵马不停蹄的追击,否则,他们会作为有效的战斗人员重新组织起来,很快就能再次投入战斗。

停止追击的原因几乎总是补给线越来越长,可用的运输车辆不够,军需人员面临的困难与日俱增。由于指挥官总是过于看重军需官的意见,并根据军需官对补给情况的估计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这就纵容军需官养成坏习惯:遇到困难就大加抱怨,而不是继续工作,发挥自己的即兴创造力,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但指挥官通常会无奈地接受这种情况,相应地变更自己的作战计划。

给敌人造成毁灭性打击,赢得决定性胜利后,指挥官却按照军需官的建议停止追击,历史几乎总是证明这种决定大错特错,完全是错失良机。当然,针对这种看法,纸上谈兵的军人总会迅速拿出统计数据和一些无关紧要者的先例,以此证明继续追击是错误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智力超群的将领被智商不高但意志更坚定的对手打败,这种事过去时有发生。

指挥官最好能清楚地了解己方后勤机构的真实潜力,按照自己的预估提出相应的作战要求。这就促使后勤人员发挥主动性,他们也许会抱怨不迭,但完成的事情会比原先多几倍。

意大利军队惨败,士气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意军官兵有充分的理由对他们的武器彻底丧失信心,并产生极为严重的自卑感,整个战争期间他们一直抱有这种心态,因为法西斯政府始终没能给北非战场的将士配发合适的装备。从心理上说,战争期间首场交战以这样的惨败告终尤为不幸,特别是因为他们参战前雄心勃勃、豪情万丈。所以,要想重振意军官兵的斗志非常困难。 GRd3iFwarDG+s9yC9bNnQONu+splgk6VtBO2dr6E4ai7mmZ/0Bir+G7+ghesCX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