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仁刊物变为私有产业

在长沙,梁启超并不愿意辞去《时务报》主笔,但他确实又忙于应酬,忙于教学,没有时间履行职责。很长时间里,他只向汪康年提交了三篇应景文字:《南学会叙》《俄土战记叙》《经世文新编序》。这当然使汪康年很不高兴。这不是两人之间的问题,而是《时务报》的发行量因为没有了梁启超的文字而急剧下降。汪康年既然得不到梁启超的文章,就被迫寻找替代的人。1898 年 2月 16 日,汪康年准备聘请郑孝胥为《时务报》“总主笔”,改梁启超为“正主笔”,并准备对《时务报》栏目进行调整。

汪康年的计划是一种不得已,但当他将这些计划函告梁启超、黄遵宪时,却引起了梁启超的大怒和彻底翻脸。不过,此时黄遵宪、梁启超实在顾不上《时务报》的事情了。他们在发了一通脾气后,只能接受汪康年的这些方案,《时务报》由先前的“同仁刊物”渐渐演变成汪康年的私有产业了。虽然梁启超、黄遵宪等心中有气,但随着时局急剧发展,特别是康有为受到朝廷重用介入新政后,梁启超转至北京,奉旨筹办译书局,黄遵宪也奉命出使海外。紧张而愉快的生活多少抚平了他们的不满,他们与汪康年的分歧渐渐成为过去。

不过,新政进展并不顺利。康有为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掌控权力,甚至根本进入不了权力中心,被严重边缘化。于是,康有为在康广仁、梁启超的建议下,于 1898 年 7 月 17 日以御史宋伯鲁的名义上了一个折子,建议将《时务报》改为官报局,并建议朝廷委派梁启超主持。

光绪帝看到这个建议后并没有表示意见,而是批给管学大臣孙家鼐处理。7 月 26 日,孙家鼐提交了一份处理意见:不同意调派梁启超,因为梁启超正在筹办译书局;建议调派康有为主持,理由是康有为现在没有什么实质性工作。孙家鼐顺带对这个机构提出几个原则:一是责成主笔慎加选择,如有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挟嫌妄议、渎乱宸聪者,一经查出,主笔者不得辞其咎;二是既为官报,就不能像民间报纸那样自由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三是经费自筹,政府不得强行要求公费订阅。当然,开办费用,孙家鼐建议可由上海道代为设法,但应由康有为自往筹商。

孙家鼐的处理意见虽然蕴含着许多阴谋,但合情合理,公事公办,在表面上无可挑剔。于是,朝廷当天就批准了这个建议。康有为的计划被孙家鼐顺手牵羊地破坏掉了。 uRYCL6xWRH5mpiDOcc3d7B9/c3ZP4Xa68SoZWLyzF1B0Gb98HOXZS1EworNelAZ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