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梁启超赴任时务学堂

当是时,钱塘县令吴德㴋计划在杭州西湖租赁一屋,购书数千金,并聘请英、法教员各一人,邀请梁启超前往。吴德㴋的邀请对“数月以来,益困人事”的梁启超很有吸引力。因此,他决意离开报馆,隐居西湖静心读书。谭嗣同对梁启超的西湖读书计划表示赞成,以为有助于缓解矛盾。

不过,梁启超隐居读书的计划并未成为现实。1897 年 8 月,黄遵宪奉调湖南路过上海,与汪康年等人面谈,再次提出设立《时务报》董事会的建议。梁启超赞成黄的建议,并劝说汪同意,寻求一致。而汪康年对黄的建议根本不予考虑,寸步不让,声明:“公度(黄遵宪)欲以其官稍大,捐钱稍多,而挠我权利,我故抗之,度彼如我何?”

黄、汪冲突严重影响了《时务报》的前程,各方友人纷纷劝说汪康年不要一意孤行。汪大燮函劝汪康年重视黄遵宪的建议,“办事之人不必议事,奉行而已;议事之人不必办事,运筹而已。此至当不易之论”。张元济函劝汪康年,根据他的了解,黄遵宪对汪康年“并无贬词”,这个建议对事不对人,是个值得重视的建议。汪康年也是一个明事理的人,经各方劝说,终于接受建议,成立了董事会。

虽然汪康年接受了黄遵宪的建议,但交涉中的不愉快肯定影响了黄遵宪的心情。当他得知湖南将要创办时务学堂时,迅即向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江标建议聘请梁启超出任学堂中文总教习。无论如何,这个建议对《时务报》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梁启超大约也有点厌倦与汪康年每天面对面了,当他得知湖南方面的方案后,没有丝毫犹豫。至于汪康年,则似乎处在矛盾中:一方面他内心深处或许期望梁启超和平离开《时务报》而又不太伤害彼此的友情;另一方面又担心梁启超离开了,《时务报》业绩受损。他不愿接受黄遵宪让梁启超在湖南“遥领”主笔的建议,不同意梁启超离开《时务报》。

汪康年的拒绝使湖南方面极不高兴。熊希龄让谭嗣同亲往上海向汪康年“哀吁”,如果汪康年执意不肯放行,那么他们将不惜与汪冲突而“豪夺以去”。谭嗣同劝汪,不如“自劝”梁启超往湖南任职,“则尚不失自主之权,而湘人亦铭感公之大德矣”。

对于谭嗣同的要求,汪康年解释称,他之所以不愿放梁启超去湖南,完全是出于对《时务报》发展的考虑,绝没有其他想法。汪康年向谭嗣同述说了自己的苦闷,获得了谭嗣同的同情;谭嗣同又反过来支持汪康年,“毅然决然不允所请”。

汪康年的想法当然只是一厢情愿,因为梁启超本人并不接受这个方案。1897 年 11 月中旬,梁启超离开上海前往湖南,就任时务学堂总教习。 BDI6r3wx+P0trJ9jL4+rrqUQghl/vL30JUlGtIcrQp88zfx5fzBt7z8eJCNqta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