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广时务报》风波

当汪康年进行调整时,梁启超回广东省亲,当然继续为《时务报》提供文字。1896 年 11 月 17 日,梁启超致信汪康年,称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准备与何穗田等人在澳门创办一份新报刊,想模仿《时务报》的做法及格式,并且准备取名为《广时务报》。这个消息说明《时务报》的影响在扩大,汪康年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但使汪康年感到不太高兴的是,康广仁等不仅准备借用《时务报》的大名广而大之,而且要求汪康年同意让梁启超兼领《广时务报》的主笔。

汪康年的不高兴并没有很快表现出来。《时务报》第十五册仍然刊登了《广时务报》的一个创刊公启,并注明该刊将由梁启超“遥领”。

《广时务报》的创办对于《时务报》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其核心阵营由此发生了一次裂变。吴德㴋、吴樵父子及邹代钧、谭嗣同等群起反对,以为梁启超即便“兼领”主笔,也必须以《时务报》为主,坐镇上海;而且《时务报》与《广时务报》不能发生实质性的关联,最好不要使用“广时务报”这样容易引起歧义的名字,好像姊妹刊物,与其两败,“毋宁慎之于始”。否则,不是一荣俱荣,而是一损俱损,“恐一被弹而两俱废也”。他们力劝汪康年坚定信念,独立办报;力劝梁启超不要“兼领”,还是尽早回到上海,将心思用在《时务报》上。他们怀疑《广时务报》的计划“大有阴谋”,并非共赢。

这些批评都是对《时务报》的爱护,所以《广时务报》后来更名为《知新报》,梁启超也没有“兼领”主笔,而是列为一般撰稿人。但是,梁启超由此对汪康年产生了不必要的误会。 UKVrxRtbtEv6RMIr4L/PdzOHRBSGIKlgDSAdx3jJAJHOEI7bbovnwBOpLdqbNB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