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良人难活

综观全书,花费在王进身上的笔墨不多,不仅比不上大名鼎鼎的鲁十回、武十回、宋十回、林十回,比起石秀、燕青、史进都远远不如,但在这不足半章的文字当中,王进已经展现出了非比寻常的优良品性。

王进对国家忠诚。当年的仇家成了顶头上司,铁定要报复自己,换做普通人,很有可能会恨屋及乌,而王进的选择是:继续为国家效力。原文道:“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一句“那里是用人之处”便可以看出,王进不甘心埋没了自己这身本事,仍要发光散热。

王进是有能力的。原文中王进说:“……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爱儿子使枪棒的极多,何不逃去投奔他们?”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疆,手下军官都是靠着真刀真枪博取功名,连他们都推崇王进,可见王进是有真本事的。后来王进一棍放倒史进,又花了半年时间将史进的武力提升到梁山八骠骑的水平,也足以证明他的业务能力。

王进是个孝顺儿子。遇事先和母亲商量,拖着病体侍奉老母,母亲骑马他走路,一路艰辛自不必说。书中提及王进母子共有十九处之多,这样的母慈子孝场景在《水浒传》中十分罕见。而王进的母亲也是明事理、有主见之人,遭此大劫,她毫不眷恋东京家园,立刻说出“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又提醒儿子已被高俅监视,可见其勇气与睿智。这样优秀的母亲才能教育出王进这样的好儿子。

王进是智慧的。王进的出逃过程行云流水,将风险降到了最低,堪称教科书式的做法。第一,立刻行动,在高俅采取行动之前离开。王进知道,高俅绝不会放过自己,双方地位悬殊,等待对方发难就是坐以待毙,此刻离开是唯一的机会。第二,先后支开两名监视者,借口合情合理,并且先后安排二人做同一件事(岳庙中烧一炷头香),避免对方生疑。第三,锁好前后门。真正的出逃者是不会在意锁不锁门的,按照正常逻辑,只要锁了门,人就会回来,这个小举动为母子二人争取了近两天的宝贵时间。上面这三件事做错一件,王进逃生的概率都极小。另外,高俅喝令左右棒打王进时,“众多牙将都是和王进好的”,纷纷出言求情,能在京城混到如此好人缘,可见王进的情商也不低。

王进知恩图报。因母亲犯了心疼病,母子二人来到史家庄投宿,出于谨慎,王进先报了假名,后来见史太公为人厚道,这才敢说出真实身份,显露本事。王进传史进武艺,并非因为史进是可教之才,纯粹是出于报恩,史进的学艺机会,完全是史太公帮他争取来的。原文中,史进说道:“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王进道:“贤弟,多蒙你好心,在此十分之好。只恐高太尉追捕到来,负累了你……”

史进口称“师父”,王进回的却是“贤弟”,这个称呼值得玩味。作为禁军教头,王进教过的人不计其数,史进也只是其中一个,他根本就没把史进当作徒弟。但史进对王进是有真感情的,后来特地到延安府寻找王进,两个人玩了一场躲猫猫游戏,结果史进输了。

综观王进为人处世,即使不是完人,也算得上是良人。这种忠、孝、义、礼、智、艺全能的六边形人才,在任何朝代都应该是统治阶级拉拢的对象,在徽宗年间却混不下去,为什么?一个正常人没有立足之地,只能说明周围的环境太不正常。

高俅因早年学棒时被王进父亲打翻,恨上了王进一家。按理来说,打翻一个混混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在宋朝,像高俅这样不读书的人想咸鱼翻身,概率基本为零。但谁都想不到,一条隐秘的非正常升迁通道将高俅送到了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身边,混混出现在了不该在的位置,这才导致能人王进远走他乡。

封建社会时期,每逢昏君主政,便会有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臣青云直上,忠臣、能臣则被排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执政陷阱,与王进生活年代相近的就有李纲、宗泽、岳飞等,王进虽然官职不高,但也算受害者之一。

因此,“乱自上作”的墨渍虽泼在高俅身上,笔锋却直指宋徽宗赵佶,朝廷的烂是从根烂起的。高俅之所以恶,是因为大环境适合恶人生存,整个社会已经呈现畸态的混乱,这才使得良人难活。 y/nX6gV4u0Q05skgdE/RzWg0hJfOEuZAshR9LV49cORF67TKBtrwjl3y95i3j9+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