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上一篇讲了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这一篇继续聊“重口味”的话题,讲讲古人上完厕所用什么擦屁股。用学术语言讲,就是探讨一下古代的“拭秽习俗”。

先放眼海外,看看其他古文明的人们用什么擦屁股。据说罗马帝国时就已经有了公厕,公厕内的擦屁股材料是海绵。古罗马人将海绵绑在棍子的一端,蘸湿后用来擦屁股。擦完后,将棍子插入一个专门的水槽中浸泡海绵,水槽里盛有高浓度的盐水。盐水擦屁股,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倒也挺卫生。

我们再将视角转回国内。唐代时,阿拉伯人苏莱曼所著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有了关于中国人用厕纸的记载。到了元代,厕纸的使用还仅限于皇室,尚未普及。并且那时候的厕纸不像今天这般柔软,在使用前得反复揉搓软化。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婆婆上厕所擦屁股之前,她都会用自己的脸试试厕纸的柔软度,柔软度够了才给婆婆用。说到这儿,我想起了电视剧《我爱我家》中的“金刚砂”牌手纸,老傅同志每次使用前,都得至少做十分钟的软化处理。

明清两朝继续使用纸张来擦屁股。小说《红楼梦》里,刘姥姥在大观园上厕所之前就找丫鬟要了纸。但是,古人用纸拭秽是有讲究的,那就是不能用带字的纸。并不是怕字印到屁股上,而是觉得那样是对文化的亵渎。正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所言:“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清朝时,官方明令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在民间传说中,用印了字的纸拭秽会遭到报应。1873年3月14日的《申报》就刊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

那古代的老百姓用什么擦屁股呢?答案是“厕筹”。这是一种二十多厘米长的条形木片或竹片,古人如厕后就用这个东西擦拭。史料中,中国人最早用厕筹的记载见于三国时代。而考古发现的厕筹比这个时间还要早。在对甘肃敦煌的马圈湾烽燧遗址(西汉宣帝时使用的烽火台)的考古发掘中,曾在厕所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简牍。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的书写材料,难道古人上厕所的时候也爱看书吗?经过化验,发现这些出土的简牍上混有不少人类的粪便。由此推测,这些简牍是废物利用当厕筹用的。20世纪末,卫生纸在中国尚未完全普及,人们上厕所就会用废弃的报纸或杂志擦屁股,顺便还能在如厕时阅读打发时间。学者王志轩分析,用厕筹拭秽的习俗,应该是受到了古印度佛教的影响。佛教徒很早就使用厕筹了,这还是释迦牟尼定下的规矩。后来,厕筹可能随着佛教戒律传入了我国。再后来,厕筹又从我国传到了日本,日本近年来也出土了大量厕筹。

那厕筹出现之前,古人用啥呢?这个问题,通过正史的文献记录很难考证了,毕竟古人对这种事情也羞于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些贫穷的农村,人们上厕所还有用树叶、秸秆、卵石,甚至土块的。《大藏经》中也记载,释迦牟尼曾严禁用石块、土块、青草、树叶、树皮等物拭秽。综合对比可知,汉朝以前的人上厕所可能就用这些。猜测那时候人们得痔疮的概率一定很高。

我们今天上厕所使用的卫生纸,出现至今也就一百多年的时间,其发明的过程还很戏剧化。据说在20世纪初,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购进一大批纸,可由于运送过程中的疏忽,纸面因潮湿而产生皱褶无法使用。老板史古脱脑洞大开,在卷纸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于撕成小张纸片,然后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方,作为如厕用纸。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因其柔软且好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美国,而后又走向世界。

这种卫生纸不久也传到了中国,成为当时的奢侈品,一般人是用不起的。这里还有个由卫生纸引发的小故事。1948年9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在与解放军作战失利后装扮成小商人逃遁到寿光县(今山东寿光)一个村庄,在一座桥下解手时,他习惯性地使用了美国进口的高级卫生纸。当时在中国很多地区,人们上完厕所后还是就地取材,用树叶、秸秆、土块啥的,所以这雪白的卫生纸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警惕,随即向解放军报告了这一情况。解放军“顺纸摸瓜”,最终擒获了王耀武。 SGMfp5zt7eQeEgdpu1Q5p7BtFHZgmiXiwBGvNjqgzGtIV6l7WQMbVQnSlUIF2g0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