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古代有消防队吗?

火灾是一种发生频率很高、对生命和财产危害极大的灾难。在今天,如果发生了火灾,人们只需拨打火警电话“119”,配备专业灭火设备的消防队就会赶来灭火。那么古代如果发生火灾,人们该怎么办呢?古代有消防队吗?这一篇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消防”并非中国的本土词,而是近代从日本传入的外来词。“消”意为灭火,“防”意为防火,日本人将两字组合,产生了“消防”一词,但是防灾、防火的概念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

中国自古就有消防事业,在古代被称为“火政”。《周礼》记载,早在西周,政府就设置了专门负责火政的官员,主要有“司灌”、“司垣”、“宫正”和“火师”,其中司灌“掌行火之政令”。《后汉书·志·百官四》记载,汉朝政府设有“执金吾”一职,其职责为“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即负责京城的警卫和消防。执金吾之下设有若干街亭,每个街亭负责相应区域内的治安和消防,类似于今天派出所和消防队的结合体。当然,消防和治安对于执金吾来说还是附带的工作,执金吾的主要工作是京城的军事防备。要不怎么东汉光武帝刘秀在少年时就曾许下“仕宦当作执金吾”的愿望呢?

到了唐朝,负责消防相关的是“武侯铺”。武侯铺内备有专门的灭火设备——水袋。这种水袋用一整张牛皮或羊皮缝合而成,容量可有三四石。水袋内还插有一根长长的竹筒,人们在使用时可以控制水流沿着竹筒流向着火点。这种设备可以远距离灭火,比用水桶泼水的方式要精准得多。

执金吾和武侯铺都是治安机构,兼职消防。我国最早的专业消防队诞生于宋朝,名为“潜火铺”,“潜火”就是灭火的意思。一座城市中潜火铺的数量与该城市的规模大小有关,一般建在城区内地势较高的地方。潜火铺内搭建有“望火楼”,楼的基座有九米多高。站在望火楼上,附近城区一览无余,可及时发现火情。望火楼内配有旗帜和油灯,用来发出火情信号。白天,举一面旗代表外城着火,举两面旗代表内城着火,举三面旗是最高警戒,代表皇城附近着火。如果晚上着火,则用举油灯代替举旗。潜火铺内的灭火设备一应俱全,如大小水桶、洒子、麻搭、斧锯、云梯、火叉、大索、铁锚等。潜火铺里居然还有斧锯,这些到底是灭火还是拆迁设备?别急,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望火楼发出火情信号后,潜火兵立即出动,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火灾现场。潜火兵统一着装,身穿写有编号的“火背心”,目的是防止外人混入火灾现场趁火打劫。同时潜火兵还配有毡帐,用水浸湿后披在身上,可以有效防止烧伤,相当于今天的防火服。

△ 北京西四牌楼旁的望火楼(摄于20世纪初)

潜火兵到达现场后,一般会采用浇水的办法灭火,多数火灾用水桶泼水即可扑灭。对于较高或无法接近的起火点,潜火兵就要动用远程灭火设备了。除了前面提到的水袋外,宋朝还出现了水囊。水囊用猪或牛的膀胱制成,每个可装五六升水。使用时,潜火兵将水囊直接抛掷到起火点,囊破水出,起到灭火的作用。灭火用的水,都是在起火点附近取用。古代的房屋密集区会设置消防水缸,储满水以备灭火之用。清朝的紫禁城内,就有大大小小三百零八口铜制的消防水缸。

△ 古代的消防基地模型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另一种远程灭火设备——唧筒。北宋《武经总要》记载了这种设备的构造:“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唧水。”唧筒的主体是两根长短一样的竹筒,一根略粗,一根略细。将细竹筒包裹棉絮后插入粗竹筒中,使用时将细竹筒向外拉,并在粗竹筒内注入水,然后挤压推入细竹筒,利用压强将水射出。细竹筒包裹棉絮的作用是尽量隔绝空气,增大粗竹筒内部的压强。唧筒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今天挤压式水枪或医用注射器,灭火距离远且精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灭火器具。唧筒一直是我国使用价值最高的远距离灭火设备,直到清朝从日本引进了“消防水龙”。

△ 竹制唧筒

如果火情严重到无法立即扑灭,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阻燃法限制着火范围,以减少火灾损失。古代盖房的时候会设置防火墙,古人称“封火墙”。其实就是修筑一面高出房屋的空白墙,或者直接将房屋侧面的山墙加高。火灾蔓延至空白墙体处,会因没有可燃物而停止蔓延。如果没有防火墙,潜火兵会使用一种名为“麻搭”的救火工具,这是一根八尺长的竹竿,一端系有两斤散麻。使用时,潜火兵用麻搭蘸上泥浆,然后在墙壁上涂抹,以此形成一面临时的防火隔离墙。

如果火势太大,防火墙无法起到作用,这时潜火兵就会使用终极大招——破拆法,将火灾下风向的房屋拆掉一些,使其变成空地,形成防火隔离带,使火焰到达此处后烧无可烧。前文提到的斧锯、大索、铁锚等破拆工具,这时就派上用场了。用大索或铁锚套在房梁或立柱上,众人猛拉即可将房屋拉倒。

因救火而导致自家房屋被拆,这些家庭似乎有点惨。难道只能自己认栽?并不是。《宋会要辑稿》记载,如果因为防火、灭火而导致房屋被拆的话,房主是可以申请“国家补偿”的。可见,宋朝还是很注意保护私有财产的,很有近代文明国家的味道。

穿上火背心,登上云梯,用唧筒射水灭火,这画面是不是有点现代消防员灭火的味道?其实古人的生活并不蒙昧,很多现代事物在古代就能找到雏形。古人和今人的生活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差的只是技术上的进步。 HzrxksYa08U8NAaTXjUlptDytT8wV5/XlXH76bzYzlJQhEQI8tTqypfci8HIYe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