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古代官员的退休生活怎么样?

官员阶层是古代少有的上班族,老了也会退休,古代称为“致仕”。影视剧中也常用“告老还乡”的场景来表现官员退休,例如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结尾,刘墉就骑上小毛驴告老还乡了。此外还有“乞骸骨”“请老”“告老”“悬车”“告归”“乞身”“致政”等说法,都是退休的意思。

古代官员的退休年龄一般是七十岁。《礼记·王制》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后世也偶有将退休年龄提前的,如朱元璋曾经为了限制功臣集团的势力,“令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六十岁以上包括六十岁的官员可任意决定是否致仕,一定程度上将退休年龄提前到了六十岁。但古代的官员并不爱退休,毕竟“权力在手,说有就有”。既然不想退,古代官员也可以延迟退休,前提得是高官。比如,清朝三品以上的高官,如果身体允许,可以工作到七十岁,即便皓首苍颜依旧要为皇帝服务。

古代也有提前退休的官员,比如身体不好的就可以病退,如果能够病愈还可以得到复用。有的官员看不惯官场风气或仕途不顺时,也会以病退为理由离开官场。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有些正直的官员主动退休归隐,理由多是身体不适。当然,这些官员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明史》记载,明武宗时的官员何瑭,不满宦官刘瑾的跋扈,拒绝行跪礼,只作揖拜见。他自知刘瑾不容自己,便上书提前退休,后来刘瑾被诛杀,他被复官起用。

古代还有一种惩罚式退休,叫作“勒令致仕”,即强制退休,一般是针对犯有过失的官员。具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考察不合格者。明清两朝有严格的官员考察制度,其中京官是三年一考察,称为“京察”。京察合格者可优先得到升迁,不合格者就麻烦了。情节较轻的会降级或勒令致仕,严重的会被革职或移交司法处理。另外两种情况是被言官弹劾或失去皇帝信任的官员,也会被勒令致仕。比如清末的袁世凯,因为得罪了宣统帝溥仪的父亲,即摄政王载沣,被强制退休,理由是“足疾”,就是说他脚有毛病。

古代官员的退休待遇如何呢?首先,品级和荣誉头衔可以保留,运气好的还会在退休前被加封官职,在退休后仍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次,古代官员退休后还可以享受免役、免税的特权福利。古代多是宗族大家庭,一人为官,全家免税,这个福利的确很实在。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就是退休金了。在明朝之前,官员并没有退休金。有时皇帝会恩赏个别官员退休后继续享受俸禄,但这属于特殊情况。有人考察过明朝官员的生平资料,发现享受过这种待遇的官员凤毛麟角。到了清朝,官员就有退休金了,有全俸者,有半俸者,也有无俸者。一般而言,被勒令致仕的官员没有退休金,谁让你犯错了呢?到年龄主动退休的官员,一般会享受半俸。三品以上高官能享有全俸,这属于“光荣退休”。但古代退休官员并不依靠退休金生活,因为他们往往在任时就已经在老家购买大量田产,退休后靠收租就足够生活了。

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干些什么呢?古人乡土观念较重,致仕后都会回到老家的大家族中去安度晚年,并不会留在京城养老。退休后,有的人会著书立说,终日以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为乐,这是风雅的一派;有的人会放纵于声色犬马,好好释放一下当官时的压抑,这是逍遥的一派;有的人会务农种地,同瓜果蔬菜、花花草草为伴,这是投身田园的一派;有的人会回家乡办教育,主持书院,开馆授课,传授为官经验,培养下一代,这是发挥余热的一派;还有一些致仕后的官员会横行乡里,与地方官员相勾结,为害一方,这是厚颜无耻的一派。清朝学者赵翼在其著作中就曾感慨:“前明一代风气,不特地方有司私派横征,民不堪命。而缙绅居乡者,亦多倚势恃强,视细民为弱肉,上下相护,民无所控诉也。” eRmk1xq2I6ULD3KOW6Dajt/4jmOb0GC0VGDfqQb4EolXDlctUmVIxMnSQZ8XU1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