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制高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制造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我们需要很好地释放“独特制度红利”“市场需求红利”“制造供给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强化新型要素供给,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一是在新型劳动者方面,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构建全生命周期学习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推动人口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现代化人力资源分布合理等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格局,壮大新质生产力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者规模。

二是在新型劳动对象方面,探索建立健全数据、信息等与新型劳动对象相关的标准体系、政策举措、法律法规等,加快构建成熟稳定、可靠安全、运行高效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体系,坚决清除妨碍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在新型劳动工具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通用性、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发攻坚力度,着力提升现代新型劳动工具赋能发展的质量与效率。

四是在新型基础设施供给方面,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尽快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创新基础设施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新质生产力载体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高水平自主技术要素供给,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等,前瞻谋划类脑科学、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二是建立完善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加快实施针对“工业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大飞机、燃气轮机、电力能源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工业母机、高端医疗装备和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努力突破一批带有创新性、标志性的装备。

三是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化农业的深度融合,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四是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积极建设完善以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制造体系。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新质生产力功能取向

一是促进创新发展。围绕“四个面向”,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超级创新生态系统,动态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便捷性、及时性,畅通“科技—金融—产业”的循环体系,以创新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座。

二是促进协调发展。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促进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以能源革命和绿色制造为突破口,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和以绿色制造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转型。

四是促进开放发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积极主动对接并争取尽快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强化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积极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建立健全产业安全现代治理体系。

五是促进共享发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调节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塑造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关系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形成充分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文化氛围和制度基础。

二是深化使命导向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建立长期主义的激励导向、容错机制,更好地实现中央企业的原创性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主的使命,持续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坚持市场中性原则,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确保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市场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平等地位。

四是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治理和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数字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完善数字治理。健全通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获取报酬的市场化机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技术先进性与过程包容性的有效协同,拓展全体人民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的渠道,消除数字鸿沟,内在统一地把握好创新发展与共享发展。 98V9wLyL2Or/uJSMyqt3l4gg3twj/ibJ8DrS84jz7LPk4yRgFh8WX6vf19I5hGJ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