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建筑摄影的器材运用

一直以来,很多摄影爱好者对器材有一种偏执,认为没有好器材就拍不出好作品。作为摄影师确实需要用好的器材,但也不必拘泥于器材,善于利用手中已有的相机就很好。英国摄影大师约翰·兰金说:『永远不要以为相机是最重要的。它只是你的工具,合手就好。』古建筑摄影亦不必盲信于器材,本章就给大家谈谈古建筑摄影的器材运用。

各类相机拍摄古建筑

随着影像技术发展,数码相机不但得到全面普及,而且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品质越来越高。在这里,我就重点谈谈各类数码摄影器材在古建筑摄影中的应用。

(一)中画幅数码相机

一般来说,专业的建筑摄影仍然以大画幅和中画幅相机为主,进入数码相机时代后,胶片逐渐被如今的感光元件(又称图像传感器)所取代。而由于传感器越大,工艺越复杂,其生产难度和成本也越高,因此,中画幅数码相机离大家一直很遥远。然而,由于数码相机技术日益成熟,图像传感器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中画幅相机已越来越常见,价位也越来越亲民。在像素方面,中画幅相机优势尤其明显,图像传感器通常尺寸在44mm×33mm到54mm×40mm之间,有效像素均在5000万以上,有的已突破1亿,甚至更高。特别是中画幅无反相机异军突起,在保证极致画质前提下,操控性亦越来越便捷,对焦、防抖、连拍等性能向全画幅相机步步接近,操作难、体积大的“困境”已逐步得到改善。同时,中画幅相机还具备更低的原生感光度,拥有更高的动态范围,实拍中尤其在低感画质上有着良好的体验。

心·影 拍摄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画幅相机在像素上有着绝对优势。从原图中截取约1/13画幅的图片(下页图),质量仍非常高。

FUJIFILM GFX 100S·GF45-100mmF4 R LM OIS WR·78mm(62mm)·ISO200·f/16·1/80s

飞过 拍摄于山西大同左云县八台子教堂。富士GFX 100S连拍速度5张/秒,应用于古建筑摄影已绰绰有余。

FUJIFILM GFX 100S·GF32-64mmF4 R LM WR·59.6mm(47mm)·ISO320·f/8·1/400s

华严寺壁画 拍摄于山西大同华严寺。中画幅相机具备更低的原生感光度,弱光下仍可以拍出较高品质的影像。

FUJIFILM GFX 100S·GF32-64mm F4 R LM WR·32mm(25mm)·ISO8000·f/8·1/80s

光阴 拍摄于北京故宫。中画幅相机色彩还原良好,影调过渡自然生动。

Hasselblad X1D II 50C·XCD 21·21mm(17mm)·ISO100·f/6.8·1/90s

(二)全画幅数码相机

所谓全画幅数码相机,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其传感器尺寸与135胶卷的尺寸36mm×24mm相同。当下主流全画幅数码相机品质都非常好,很多已具有中画幅相机品质,因此,对于古建筑摄影创作者而言,首选当数2000万像素以上的全画幅数码相机。

全画幅数码相机主要有单反和微单两种,都可以更换镜头,都有着与135胶卷尺寸相同的传感器,主要区别则体现在取景方式上,二者各有优缺点。

■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是利用镜头和机身的反光设备,把镜头的成像反射到取景器上来取景的。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更换使用的镜头组群比较丰富,每一个数码单反相机品牌的镜头都有十几款,从超广角到长焦、从变焦到定焦均有所覆盖,可以完成任何类型的拍摄工作。拍摄古建筑需要比较宽的视野,且有其技术要求的特殊性,移轴镜头以及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尤其重要,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可以轻松满足这些需求。对于这类相机来说,其最大缺点就是相机机身庞大而又笨重,对于力气小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拿在手中有非常大的负重感。

金阁寺 拍摄于山西五台山金阁寺。采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配合超广角镜头,可以将原本比较局促的建筑空间拍出完美的效果。

Canon EOS 5D Mark IV·Canon EF 11-24mm f/4L USM·11mm·ISO200·f/9·1/60s

万寿之阁 拍摄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使用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及17mm移轴镜头,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万寿阁在框架中大小适中。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ISO100·f/6.3·1/200s·0.67EV

■全画幅微单相机

“微单”相机是一种介于数码单反相机和消费级相机之间的跨界产品,全画幅微单相机与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一样,可以更换镜头,有着同样尺寸的传感器。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电子取景器和LCD屏幕一起作用来取景,结构上没有反光镜和棱镜。因此,“微单”被赋予了两层意思:一是“微”,微型小巧;二是“单”,即单反相机的画质。其最大的优点便是具有便携性和专业性。

我们外出拍摄时,往往需要携带相机、镜头、脚架等装备,负担较重。对于很多中老年摄影爱好者来说,选择微单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负重”的问题。同时,全画幅微单相机操控性能非常强悍。目前市场上很多主流微单相机不但画质好,操控亦很方便,对焦快,高感强,连拍速度高,防抖性能超群。以佳能EOS R5相机为例,有效像素已达4500万,约20张/秒的高速连拍,5轴防抖,配合镜头可实现8级防抖,拥有优秀的对焦表现和极为出色的宽容度。还有就是隐蔽性强。由于微单天生体量小,再加上很多款具有翻转屏,以及快门静音功能,在拍摄古建筑人文纪实类作品时,往往不会引起注意,使被摄人物表情自然。对于微单相机而言,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镜头组群不够丰富、续航时间比较短等问题。随着影像技术快速发展,这些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拍摄于北京天坛公园。佳能EOS R5个头虽小,但画质非凡。

Canon EOS R5·Canon RF 24-105mm F4 L IS USM·27mm·ISO125·f/8·1/50s

古城夜韵 拍摄于山西大同古城。借助相机超强的防抖性能,手持1秒的快门速度下,仍然可以拍摄出完美的影像效果。

Canon EOS R5·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400·f/5.6·1s

颐和晚照 拍摄于北京颐和园。全画幅微单相机的镜头组群也在不断完善,且品质越来越高。

Canon 5D Mark IV·Canon RF 100-500mm F4.5-7.1 L IS USM·400mm·ISO400·f/11·1/100s

共舞 拍摄于北京故宫。使用微单抓拍更快捷。

Sony ILCE-7RM2·Sony FE 70-200mm F4 G OSS·70mm·ISO100·f/4·1/1000s

(三)非全画幅(APS)数码相机

APS是“Advance Photo System”的缩写,被译为:“先进摄影系统”。其传感器尺寸小于35mm胶片的。APS共有三种底片画幅(H、C、P):H型即满画幅(30.3mm×16.6mm),长宽比为16∶9;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长宽比为3∶2(24.9mm×16.6mm),与135底片同比例;P型是在满画幅的上下两边各挡去一条,长宽比为3∶1(30.3mm×10.1mm),被称为全景模式。

当下主流的非全画幅(APS)数码相机同样也有单反与微单两种,也大都在2000万像素以上,成像品质也非常棒,因此,对于一般的古建筑摄影创作来说,已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古城冬韵 拍摄于河南商丘古城。非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已基本可以满足非专业的创作需求。

Canon EOS 60D·Sigma 10-20mm f/3.5 EX DC HSM·20mm(35mm)·32mm·ISO100·f/8·1/400s

高阁圣境 拍摄于北京颐和园。入门级非全画幅微单同样可以拍摄出品质比较高的作品。

Sony ILCE-6000·E PZ 16-50mm F3.5-5.6 OSS·37mm(35mm)·55mm·ISO100·f/6.3·1/200s

(四)消费级数码相机

消费级数码相机是一体机,不能更换镜头,从LCD上看到的总是清晰的图像。相对于专业数码单反相机而言,它被认为是“普通消费者使用的相机”,即常说的“傻瓜相机”,简称DC。这类相机便携,成本低,用它拍摄古建筑照样可以拍出牛片,尤其是光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拍出的作品画质也相当专业。和微单相机一样,消费级数码相机由于体量小,在拍摄古建筑人文纪实类作品时很方便,并且还有个别消费级数码相机专门为人文纪实拍摄打造,画质和高感都非常强。

守卫 拍摄于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部分消费级数码相机拥有较高的成像质量。

LEICA X VARIO(Typ 107)·26.1mm(39mm)· ISO100·f/4.6· 1/640s

比翼 拍摄于江苏苏州报恩寺。使用消费级数码相机同样可以拍摄出较为专业的摄影作品。

Sony DSC-RX100M7·56.73mm(156mm)·ISO100·f/5·1/500s

八方亭冬韵 2009年1月拍摄于北京颐和园。早在10多年前,就有个别消费级数码相机有着非凡的品质。

Sigma DP1·16.6mm(28mm)·ISO100·f/7.1·1/80s

(五)手机

近些年,用手机拍照逐渐成为大众的日常需求,各大手机厂商不断发力提升手机拍照功能,手机摄影日益普及,已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拍照方式。只要有想法,方法对,使用手机同样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目前,手机摄影在技术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并逐渐向专业相机逼近,很多手机已实现raw、jpg双格式存储。在使用相机拍摄古建筑不方便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拍摄。

古寺雪韵 拍摄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华为手机早在2016年4月便已实现raw、jpg双格式存储,画质超强。

HUAWEI P9·4.5mm(27mm)·ISO50·f/2.2·1/320s

七祖塔 拍摄于河南汝州风穴寺。

HUAWEI Mate20 Pro·3.95mm(27mm)·ISO50·f/1.8·1/1600s

拍摄于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华为P9已拥有较高的宽容度。

HUAWEI P9·4.5mm(27mm)·ISO59·f/2.2·1/50s

银装清寒 拍摄于江苏苏州狮子林。多款手机具备易操作的全景扫描功能,可以使我们表现更宏大的场景,为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本照片使用华为P9手机拍摄。

(六)航拍无人机

无人机航拍摄影,即以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如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外扫描仪、激光扫描仪、磁测仪等获取信息,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制作成图像的过程。近年来,这种航拍无人机功能被大力拓展,有小巧轻便、高效机动、智能稳定、低噪节能、影像清晰等突出优点。无人机航拍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摄影创作手法,其立体化、全方位的视角造就了视觉感受的新维度,特殊拍摄角度和方式不仅仅是一种奇观化的炫技手法,更是一种新的审美感受和美学理念。运用航拍无人机拍摄古建筑,亦有其独特的视角优势,往往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古建筑风光大片。另外,使用无人机还有一个拍摄接片的优势,我们可以将其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悬停,通过调整摄像头、旋转机身在不同角度拍摄数张,然后再后期拼接,就可以获得一张视角更为宽广的全景大片。

风烟睢阳 拍摄于河南商丘古城。使用无人机拍摄古建筑视角独特,往往可以给人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体验。

DJI MAVIC 2(Pro)·28mm f/2.8·10.26mm(28mm)·ISO100·f/7.1·1/80s

染秋 拍摄于江苏苏州。使用无人机航拍可以更为直观地表现出虎丘塔倾斜的现状及周边环境,非常明确地交代出塔与苏州城的关系。

DJI MAVIC 2(Pro)·28mm f/2.8·10.26mm(28mm)·ISO100·f/9·1/40s

月升 拍摄于甘肃嘉峪关。大疆“御”MAVIC 2(专业版)的悬停稳定性很强,拍摄夜景时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曝光。

DJI MAVIC 2(Pro)·28mm f/2.8·10.26mm(28mm)·ISO100·f/6.3·1/2s

大同华严寺 拍摄于山西大同华严寺。借助无人机稳定的高空悬停功能,旋转相机,拍摄多张照片,可以实现完美接片,本图即由9张照片接片而成。拍摄时,需将相机调至手动曝光模式,固定曝光组合,后期制作时需使用Photoshop或其他接片软件进行拼接调整。

DJI MAVIC 2(Pro)·28mm f/2.8·10.26mm(28mm)·ISO100·f/5.6·1/25s

全焦段镜头拍摄古建筑

很多初学古建筑摄影的人经常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什么焦段的镜头适合拍摄古建筑?这个问题非常不好回答。因为任何焦段都适用于古建筑摄影,焦段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拍摄的场景、对象,以及自己的创作意图。

(一)超广角、广角镜头

一般来讲,在等效35mm的相机上,镜头焦距在28mm以下的属于广角,20mm以下的属于超广角。超广角、广角镜头的基本特点有三个,一是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从某一视点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要比人眼在同一视点所看到的大得多;二是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三是透视感强,善于夸张前景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这有利于增强画面的感染力,比较适合拍摄大场景。而拍摄古建筑往往受空间、场地局限,一般24mm以上的镜头很难拍摄全景、大景。因此,超广角、广角镜头在古建筑摄影中应用最为广泛。

如海 拍摄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欲在空间狭窄的石窟内拍摄大场景,就必须使用超广角镜头。

Canon EOS 5D Mark IV·LAOWA 12mm F2.8·12mm·ISO100·f/7.1·5s

亭外春色 拍摄于北京故宫御花园。超广角镜头使画面中景物全部为实,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更为强烈。

Canon EOS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7.1·1/60s

横平竖直是建筑的最自然、最真实的表现,古建筑和现代建筑都是如此。因此,除有特殊创作意图外,拍摄古建筑必须做到横平竖直。使用超广角、广角镜头拍摄古建筑就不像拍摄普通风光那样简单、直接,除会使用之外,还必须学会控制镜头带来的畸变。使用超广角、广角镜头实现横平竖直的方法有三种。首先,拍摄时将机位升高至主体建筑高度的一半,端平相机,使水平线居中。

风穴宝塔 拍摄于河南汝州风穴寺。登到后山平台上拍摄七祖塔,保持相机水平,即便采用了普通广角镜头,同样可以有效克服畸变。

Canon EOS R5·Canon RF 24-105mm F4 L IS USM·27mm·ISO100·f/8·1/50s

其次,要端平相机,不偏不倚,后期制作时,再进行二次构图。也就是说,把相机水平放置,使用广角镜头,先横平竖直地拍下被摄古建筑,然后后期制作时再进行二次构图,把多余部分裁剪掉,这样就需要在拍摄时即对后期二次构图有一个明确的想法。

普宁寺 拍摄于河北承德普宁寺。拍摄时,意图以红墙为引导线,重点表现佛塔,同时计划使塔居于最终作品的右1/3处偏右一点,让墙体上的字与塔形成呼应。因此,端平相机,拍摄时即做到前期预料到后期,图片裁剪后形成下面这种效果。

Canon 5D Mark IV·Canon EF 11-24mm f/4L USM· 11mm·ISO100·f/9·1/100s

第三种方法就是后期修片时,在Camera Raw中进行“几何校正”,或导入Photoshop中进行“滤镜-镜头校正”,将有镜头畸变的照片校正为横平竖直。但是,采用这种方法使用超广角、广角镜头时,必须对后期有非常明确的预判,即需要对后期校正后所保留的部分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下面这幅《天王殿》就是使用普通广角镜头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畸变,通过后期处理可以实现“横平竖直”的效果,但画面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其画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天王殿 拍摄于山西五台山。使用普通超广角镜头拍摄,图片有明显畸变。然后通过Camera Raw“几何校正”或Photoshop“滤镜-镜头校正”即获得横平竖直的效果。通过校正前后对比,我们发现拍摄时必须对校正后的效果有一个清楚的预判。

Sony ILCE-7RM3·Sony FE 12-24mm F4 G·12mm· ISO100·f/9·1/100s

(二)标准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就是通过移动镜头内部镜片来改变焦点的位置,改变镜头焦距的长短,并改变镜头的视角大小,从而实现影像的放大与缩小的。标准变焦镜头范围通常是从广角(24~28mm)到中焦(70~105mm左右)。这个焦段相对于超广角、广角镜头是有变形而较少的自然视角,可应对多种场景,适合风光、人像、纪实、小品等题材。在古建筑摄影上虽不像超广角、广角那样常用,但这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焦段,特别是拍摄古建筑人文纪实类作品时,最能用得着。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拍摄古建筑,在空间狭小的地方拍摄其细节时,也需要标准变焦镜头。

静听 拍摄于陕西榆林高家堡。站在“镇中央”二层平台上拍摄屋顶上的装饰,使用标准变焦镜头恰到好处。

Canon EOS R5·Canon RF 24-105mm F4 L IS USM·50mm· ISO100·f/8·1/200s

春回 拍摄于江苏苏州沧浪亭。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标准变焦镜头拍摄出的作品更显平和。

Sony ILCE-7RM2·Sony FE 24-70mm F2.8 GM·27mm·ISO100·f/9·1/80s

牧羊人 拍摄于山西省左云县八台子教堂遗址。中变镜头拍摄古建筑人文纪实作品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FUJIFILM GFX 100S·GF32-64mmF4 R LM WR·32mm(25mm)·ISO320·f/8·1/400s

(三)中长焦镜头

在等效35mm的相机上,中长焦镜头即焦距在85~300mm的摄影镜头,也称作普通远摄镜头。这个焦段的镜头最基本的特点是:镜头视角小,视野范围相对狭窄,把对被摄体聚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限制在一定尺度内,用以突出被聚焦的部分;景深缩短能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使之充满画面,具有“望远”的功能,从而使景物的远近感消失,能使前后被摄物产生压缩感。

在古建筑摄影中,中长焦镜头应用也非常广泛,特别是拍摄古建筑细节最需要这个焦段。拍摄大跨度的古建筑群时,也需要它。

雕花牛腿 拍摄于浙江东阳卢宅。借助中长焦镜头能够在较远距离拉近和放大景物,拍摄古建筑细节更为方便和高效。

Canon EOS 7D·Canon EF 70-200mm f/4L IS USM·75mm(120mm)· ISO100·f/5·1/125s

圣境 拍摄于山西五台山。站在梵仙山上拍摄五台山台怀镇,使用中长焦镜头将菩萨顶与群山压缩在同一画面里,使其远近感基本消失。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缩小光圈,以有效增加景深。

Sony ILCE-7RM3·Sony FE 24-240mm F3.5-6.3 OSS·198mm·ISO100·f/9·1/100s

竞相 拍摄于北京故宫。中长焦镜头能够压缩主体和陪体之间的距离和透视,适合拍摄一些古建筑创意照片。

Canon EOS 5D Mark IV·Canon EF 70-200mm f/4L IS II USM· 135mm·ISO100·f/25·1/80s

移轴镜头拍摄古建筑

移轴镜头是可以实现偏移与倾角功能的特殊镜头,在建筑摄影、风光摄影及广告摄影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非凡的表现,是拍摄这些题材的专业利器。其作用主要是修正用普通广角镜头拍摄时所产生的透视变形,以及调整焦平面,改变清晰点。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拍摄古建筑的具体实践浅谈一下移轴镜头在古建筑摄影中的运用。

福地 拍摄于北京故宫。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60·f/9·1/125s

(一)做到横平竖直

与一般建筑摄影一样,在拍摄古建筑时,首要关注点应放在“横平竖直”上。而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一般都比拍摄者高,拍摄者想要拍摄建筑物的全貌,就需要倾斜相机进行拍摄,于是拍出的照片就会出现“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镜头本身是没有变形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透视问题,使用移轴镜头便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把相机水平放置,对准被摄古建筑,转动镜头至垂直角度,再调整“Shift”,然后平移镜头拍摄即可实现横平竖直的效果。

下面两幅《紫禁城》均拍摄于北京故宫,通过午门门洞拍摄太和门,使用普通广角镜头与移轴镜头拍摄出的效果明显不同。图1是使用普通广角镜头拍摄的,从下向上拍摄,必须倾斜相机机身,导致门洞两侧明显变形。而使用焦距同样为17mm的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图2则工工整整,有效地实现了横平竖直的效果。

紫禁城 (图1)

Canon 5D Mark IV·Canon EF 17-40mm f/4L USM· 17mm·ISO100·f/5.6·1/125s

紫禁城 (图2)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 17mm·ISO100·f/5.6·1/125s

(二)调整透视关系

调整透视关系是移轴镜头最基本的功能。当我们拍摄一座古建筑,而其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等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太合乎构图需要时,就可以通过使用移轴镜头适度调整透视关系来解决。

下面两幅作品均拍摄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将相机水平放置于三脚架上,透过晴碧亭小花窗拍摄水心榭。图1是使用移轴镜头,但没有做任何调整时拍到的照片,实现了“一窗一景”的画境效果。但此时窗子左侧不完整,右侧杂乱,画面极不舒服。图2则是将镜头旋转90°,再调整“Shift”使镜头向左偏移后拍到的效果。水心榭在窗子里处于同样的位置,而窗子与远方景物透视关系发生变化。如此,窗子完整了,画面也舒服起来。

山庄画境(图1)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7.1·1/50s

山庄画境(图2)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7.1·1/50s

拍摄于北京颐和园。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出的古建筑摄影作品。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8·1/100s

(三)拍出超广效果

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实质就是用更广镜头的大像场进行剪切。之所以可以实现惊人的偏移和倾斜,是因为它具有一个超大的实际像场。我们可以使相机不动,而使用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通过镜头多方位偏移,拍摄出多张照片,然后采取拼接的办法,把其实际像场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拍出超广效果。拿一支17mm移轴镜头来说,拼接后可以轻松得到一幅等效于12mm超广角镜头的作品。特别是在被摄体特别高大,距离越近单次拍摄无法涵盖完全的情况下,使用此办法更有必要。

下面两幅作品均拍摄于北京颐和园。左图是将相机水平放置于三脚架上,使用17mm移轴镜头的“Shift”功能拍摄的9张图片拼接而成的,图片尺寸为7981px×12057px。右图是使用12mm超广角镜头仰拍而得的,出现了明显“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图片尺寸为4480px×6720px。对比两图不难看出,使用17mm移轴镜头拍摄拼接得到的广角效果要比用12mm超广角镜头拍摄出的还要广,且图片尺寸远远大于用12mm超广角镜头拍出的。

佛香阁(图1)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 17mm·ISO100·f/6.3·1/80s

佛香阁(图2)

Canon 6D · Sigma 12-24mm f/4.5-5.6 EX DG HSM· 12mm·ISO250·f/13·1/80s

海棠依旧 拍摄于北京故宫。横向3张接片,拍出宽幅作品。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6.3·1/40s

(四)实现斜面清晰

移轴镜头不仅可以通过移动来获得更大的像场,也可以通过扭动“Tilt”倾斜镜头来强行改变镜头的焦平面,从而获得特殊的拍摄效果,使得同在一个斜平面的主体与陪体、前景与背景全部清晰。这一点是所有普通镜头和摄影后期无法做到的,普通镜头只能使垂直于镜头中轴的平面聚焦,而不能与倾斜镜头一样,景深范围被镜头整个斜了过来,无论远近都有清晰的区域。在古建筑摄影中,我们想表现主体建筑,又想利用前景烘托气氛,那么就可以使用此功能。

未明湖畔 拍摄于北京大学。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17mm·ISO100·f/9·1/125s

碑楼 拍摄于河北曲阳北岳庙。通过扭动“Tilt”改变焦平面,使前景与背景全部清晰。

Canon EOS 5D Mark II·Canon TS-E 17mm f/4L·17mm· ISO100·f/5.6·1/320s

沙姆定律

该定律是由奥地利陆军上尉西多尔·沙姆夫禄格(1865—1911)提出的。他为了将自己的“透视绘图仪”用于航空摄影,而发明了这项校正技术。他是这样叙述这个以其名字命名的定律的:主体平面、镜头平面和影像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这一技术使我们能够用可调节的移轴镜头来进行校正,同时还通过改变清晰平面的位置极好地解决了景深太小的问题。在实际拍摄中,这意味至少有一个基座必须根据景物的位置绕水平方向(俯仰)或垂直方向(摇摆)进行调整,直至上述三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开始时,这种操作显得有点儿复杂,但是调整清晰平面对专业摄影师来说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任何人只要有一台合适的相机并稍加练习都能掌握。

移轴镜头是一种相对专业的器材,它能给你带来更多控制画面的感受。但同时,想完全驾驭这种镜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此,笔者再向大家介绍3个具体的使用方法:移轴镜头的光圈、快门和对焦都需要手动完成,因此需将相机设置为手动模式;一定要先测光,后移轴;最好使用三脚架、水平仪等辅助器材,以使相机和镜头精准地水平对准建筑物。

尽染 拍摄于安徽黟县西递镇。

Canon 5D Mark IV·Canon TS-E 17mm f/4L· 17mm·ISO100·f/7.1·1/80s Z2N1P/ZOaETqf/+daZpc8V90lwkjOlXGg7ksyPBs8e/EDlH9CoTUkN7TYTRl8x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