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皇太极喜爱的宝物,乾隆却嗤之以鼻

话说,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多尔衮等四贝勒统帅一万精骑远征察哈尔,捷报频传。

察哈尔林丹汗已在前一年病死,后金此次出兵,主要是彻底平定这个曾经强悍的死敌。

远征的结果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意外得到了一件宝物——传说中秦始皇传国玉玺!

多尔衮用快马发回奏章称:“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

奏章传开,后金汗廷一片欢腾。

文馆汉官鲍承先上奏,“大宝呈祥,天赐玉玺,乃非常之吉兆也”,建议由工部特制宝函,皇太极择吉郊迎,然后以此玺钤行敕谕,“颁行满汉蒙古,俾远近闻知,咸识天命之攸归”。

皇太极惊喜若狂,连连点头,一一允准。

这尊传国玉玺得以重见天日,实在是上天垂爱!

《清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四载:相传这尊传国玉玺藏于元朝大内宫廷之中,当元顺帝为明洪武帝所败,仓皇丢弃都城,携玺逃至沙漠。元顺帝崩于应昌府后,玉玺遗失。过了两百多年,有牧羊人在山冈下放牧时,发现有一头山羊连续三日不肯吃脚下的草,只是不断地用蹄刨地,牧羊人大惑不解,用铲深挖,竟然挖出了这尊历代传国玉玺。

多尔衮奉还玉玺之日,皇太极渡过辽河,隆重远迎到一百多里之外的阳石木,传谕左右说:“此玉玺乃历代帝王所用之宝,天以畀朕,信非偶然也!”

后金大小臣工、特别是明朝降臣降将,谀声四起,大拍马屁。

都元帅孔有德说:“自古受命之主必有受命之符,昔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今皇上得传国宝玺,二兆略同。”

总兵官耿仲明上疏:“天赐宝玺,可见天心之默佑矣。惟愿早正大统,以慰臣民之望。”

……

既然这尊玉玺是“历代传国玉玺”、“历代帝王之宝”、“镇国传世之宝”和传承两千余年的汉代宝玺,皇太极如果不去汗称帝,那就是逆天而行、辜负天意了。

于是,皇太极钤用此宝,去汗称帝,改国号“后金”为“清”,定年号为“崇德”,以天子自居,大清事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但是,这尊玉玺传了一代又一代,传到清高宗乾隆手中,乾隆只保留了皇太极私刻的四宝,即“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以上汉文篆书满文本字)及满文篆书“皇帝之宝”,而对被皇太极等人称为“历代传国玉玺”的宝贝嗤之以鼻,束之高阁。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乾隆皇帝是清朝诸帝中最通晓儒家典制的人,他一望皇太极传下的“历代传国玉玺”就知道是赝品,为了不让天下人耻笑,他坚定地弃用。

那么,乾隆皇帝是根据什么断定这货是假的呢?

最简单的,有三点。

一、据《后汉书·徐璆传》引卫宏注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用蓝田山美玉制成玉玺,玺钮雕如龙鱼凤鸟,正面所刻为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而皇太极这枚假货正面所刻只有四个字,为“制诰之宝”。所以说,皇太极朝的君臣没文化就是没文化,竟然傻乎乎地拿着假货当宝贝。

二、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领兵率先攻入关中,秦亡国之君子婴将此玺献给了刘邦。刘邦即帝位后,“传国玉玺”一直存放在长乐宫内,成为皇权的象征。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独揽朝政,有心篡夺皇位,逼迫太后王氏交出“传国玉玺”。王太后气愤之下,将玉玺掷于地,玉玺上雕刻的螭虎被崩落一角。王莽得到后,命人以黄金镶补。皇太极这枚假货并无黄金镶补的痕迹,进一步证明是十足假货。

三、传国玉玺曾经经过曹丕、石勒之手,曹丕命人在玉玺左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石勒则命人在玉玺右肩部加刻了“天命石氏”字样。皇太极这枚假货根本没有这些字!

话说回来,“传国玉玺”虽然是世间至尊之宝,也不过是一死物,即使没有它,只要以德抚有天下,也是海内咸服、实至名归的皇帝、天子。元顺帝败亡时,携带玉玺远遁塞外,玉玺不知所踪。即大明王朝立国近三百年,并无此宝,但明朝诸帝并未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清朝入关,定鼎中原,最担心的就是天下民众非议其得国不正。为此,乾隆帝惴惴不安,而自乾隆帝以下诸帝,一直都在秘密寻访那枚被赋予“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传国玉玺。

那么,后来的清朝皇帝有没有找到那枚真正的“传国玉玺”呢?

1924年11月,冯玉祥等人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出紫禁城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磷等人曾在宫中进行过地毯式搜索,并无所获。看来,数代清朝皇帝都没有找到。 cKU0buzggN87n/7ekiWsiKArWL0K1G9ulNmMewaBPtI1chv9TfGDeSRhNjeE0/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