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并非无故冤死,而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的。但这原因,只有他们俩知道,而随着他们俩升天,此事已经成为一个历史难解之谜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简单说一下来龙去脉,大家读完,估计就会说一句:哦,原来他们的“无故冤死”根本就是自找的嘛。
话说,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在绥芬河流域设置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后来析出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统称建州三卫。其中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人叫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先祖。
这个猛哥帖木儿遭受兀狄哈人和朝鲜人的攻击,流离失所,处境很惨,明朝于是给他提供了保护,提供了居所,并安排了工作……好吧,我承认,明朝这么做主要也是为了自己,即不愿意任何部落在东北地区坐大,以致威胁到自己,于是制订了“离其党而分之,护其群而存之”的“渔人策略”,即让东北各部落“各自雄长,不相归一”,自己稳“收渔人之功”。
努尔哈赤的先祖们也不傻,他们有时候对明朝表现得无比忠顺,有时候又会弄点背后捅刀子的小花样。
总之,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利用,却又心照不宣。
到了明万历年间,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也和他们的先祖一样,贪婪、狡诈,表面温顺乖巧,却心怀异志,气候稍有变化,就要兴风作浪。
不过,他们也只是池里的小泥鳅,掀不起什么大浪。
倒是努尔哈赤的外公、女真部的头人王杲实力强横一点,最先跳出头,在女真各部朝贡明廷的必经之路拦路杀人,劫皇纲,写信威胁明廷,强行索取了建州右卫都指挥使之职,这还不够,还自称都督,要控制建州三卫,甚至兵犯辽阳,劫孤山,略抚顺、汤站,向大明发起挑衅。
万历皇帝于是命令辽东名将李成梁发兵进剿。
李成梁马到成功,一下子就磔杀了王杲。
王杲的儿子阿台继承了父亲的造反事业,继续向明朝叫板。
不服就打,打到你服!
李成梁再次发兵进剿。
大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阿台的老巢古勒寨。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原本是跟着王杲一块闹腾的,看见王杲玩不转了,就立马投到李成梁军中效力,这会儿正充当前军向导,即平日人们常说的“带路党”。
按照常理,战斗到这儿,端掉阿台的老巢古勒寨已经是分分钟的事儿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突然心有所动,跑去跟李成梁说,用不着再打了,由他们父子俩进入劝阿台缴械投降,一定成功。
李成梁有好生之德,一念之间,同意了他们的申请。
这样,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一溜烟跑入古勒寨去了,且一去不复返。
你想想,李成梁带了数万大军,却围着一个唾手可得的原始小寨不打,这事儿就够滑稽了。
最主要的是,这数万大军又不是来旅游度假的,以一人一天消耗一斤米算,多停留一天,就要多消耗好几万斤米,这还不算马匹的草料供应呢。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入古勒寨,犹如泥牛沉海,杳无音信。一天、两天、三天……谁还受得了?
李成梁甚至有理由怀疑他们父子俩入寨后劝降不成,早被凶残成性的阿台杀死了。
所以,就没有必要再等下去了。
李成梁发起了总攻的命令。
果然,这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原始小寨,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但刀枪无眼,战斗中还是死了很多人,有叛乱分子,也有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已经死了。原本,他们对李成梁说是去劝降阿台,这是不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已不得而知,但依据他们一向自私自利的表现来看,应该别有内情,但这内情已经随着他们升天而升天了。
努尔哈赤后来跟明朝作对时,时时把“七大恨”挂在嘴上,口口声声说要为祖父、父亲报仇。但他的祖父、父亲刚死那会儿,李成梁赐给了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另外还有一份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委任状作为赔偿。得到这些东西时,努尔哈赤真没表现出多大的悲伤,史书上倒是记载有他多次带着这些敕书风光无限、屁颠儿屁颠儿地到北京捞金揽银的记录。
再顺便补充一下,努尔哈赤的母亲是王杲的长女喜塔喇氏,这个喜塔喇氏命不好,死得早,生下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哥俩就死了。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原本是跟着王杲干的,看到王杲要走下坡路,就改投了与明朝关系最好的哈达部头领王台,并在儿媳妇喜塔喇氏死的当口,向王台求婚——为自己的儿子塔克世求婚,请求王台嫁一个女儿给塔克世。
王台的女儿嫁过来后,成了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的继母。
继母虐儿,是一个千古话题。
王台和王杲又是生死对头,则王台的女儿能对王杲女儿生下的儿子好得了吗?
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努尔哈赤哥俩受尽了继母的折磨,小小年纪,上山打猎,下河捉鳖,担柴挑水,爬崖挖参,什么活儿都得做,一天到晚累得半死,还缺衣少食,时不时被罚去蹲马棚……一句话,生不如死。
根据努尔哈赤悲惨的童年来看,他对祖父、父亲应该没有多少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