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引蛇出洞

为了尽快查到“上吊师”的信息,哥哥开始用爱子的账号讲述妹妹失踪的经过。最后,他几乎绝望地写道:“如果我妹妹已经死了,那之前跟她约好的一起做她想吃的炸虾、下个月一起去居酒屋喝酒,还有圣诞节约好一起奢侈地吃大餐的愿望……就都不能实现了……”

这天下午,爱子在推特上的一名女性朋友通过私信与哥哥取得联系:“你说的这个‘上吊师’我见过,我可以帮你找妹妹。”

哥哥当即和警方取得联系。警方指示这名女孩,用“想要自杀”的方式引蛇出洞。当晚,她便在推特上发送“好痛苦,想赶快自杀”之类的内容。果不其然,第二天凌晨,“上吊师”发来了信息。

在之后的五天,女孩在警方指导下,逐渐打破了白石隆浩的心理戒备。二十九日深夜,白石终于同意与她见面,地点选在与相武台前站只有两站之隔的相模大野站,时间是十月三十日十三点。女孩如约来到相模大野站前,一身黑衣的白石已经在这里等候。警方派出的两名便衣警员也已经在角落里埋伏好,并通过监听器监听二人的交谈。

“今天就拜托你了。”女孩说道。

“那咱们就出发吧。”白石笑着点了点头。

白石带着女孩在相武台前站下车,向公寓走去。即便爱子哥哥已在推特上发送了大量寻人启事,他仍然没有丝毫警备。白石带着女孩走上楼梯,打开房门,让女孩先进屋子,随手将门关上。两名警员迅速赶上,敲响了房门。通过监听器,警员听到白石对女孩说:“不知道是什么人,如果问起你的话,什么也别说。”之后,他才迟迟来到门前,打开房门。

“我们是高尾警署的,想询问一些事。”

白石毫不慌张,点了点头。

“田村爱子,这个人你认识吗?”警察拿出爱子的照片。

“不认识。”

“她在二十三日失踪了,我们从她的推特账户推测,这很可能与你有关,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不认识,没什么好说的。”

“她跟你是什么关系?”另外一名警官将门推开一些,指着屋中的女孩问道。

“朋友,来我家玩的。”

越过白石的肩头,警官又看到屋里的地板上有一个白色女性手提包,正是爱子失踪时所拿的那一个,于是问屋里的女孩:“地板上的包是你的吗?”

女孩连忙摇头。

警察再次问白石:“那个包是谁的?”

白石没有说话。

“我再问你一次,你知道田村爱子的下落吗?”

“就在那个箱子里。”白石侧过身体,指了指女孩所坐的位置。

一名警察立即将他反身按在墙上,另一人将屋里的女孩护送到屋外,再将那个隔热箱的盖子打开,一阵腐臭气立刻弥漫开来。警察戴上手套,将手伸进隔热箱满满的猫砂里。很快,他摸到了两个圆滚滚像西瓜一样的东西,刨开上面的猫砂,竟然是两颗人头。一颗已经腐烂变黑,另一颗还勉强看得出样子,从发型看,两人都是女性。

当日十五点,警方以遗弃尸体罪逮捕白石隆浩。

随后赶来的警员们彻底搜查这间公寓,从其他六个收纳箱中又发现了七颗人头,有几颗已腐烂到露出白骨。在洗手间,还有几处尚未清除干净的血痕。在地板上,警员找到了田村爱子的指甲和头发。从地板上的痕迹判断,爱子遇害时有过激烈挣扎。除前面提到的白色手提包,公寓内没有其他受害女性的个人物品。阁楼扶手上,有许多绳索摩擦的痕迹。阁楼上有几个旅行袋,里面放置着大量空气清新剂、绳索、捆扎带,以及两把菜刀、一把剪骨钳、一把手锯,上面都附有干涸的血迹。

从白石隆浩的手机中,警方找到了多名与他有密切联系的女性,再通过对照各地失踪报案时间和失踪人员特征,很快确认了九个死者的身份。

白石隆浩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逐步交代了遇难者与他的联络方式以及作案细节。

勒住她们的脖子,看到她们垂死挣扎,我产生了强烈的快感。

对要死的人来说,钱财已经没有意义。我让她们带现金过来,为的是杀死她们后,还能赚一笔钱当作生活费。

既然都是想死的人,让我玩一玩她们的身体,不算什么吧?

他说,九名受害者在被绳索勒住脖子后,几乎都有明显的抵抗和求生意识,很明显这些“自杀者”都没有准备好接受死亡。尽管在网上表现得十分“善解人意”,倡导“尊重想要自杀的想法”“自杀是每个人的权利”,可实际上,白石却从未将这些被害者当作人来看待。

二〇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上午十点,警视厅高尾警署搜查本部宣布,与白石隆浩有关的九起强奸、杀人、分尸、抛尸案立案完毕,交由东京地方检察厅。

二〇一八年八月三十一日零点,东京地方检察厅公布了白石隆浩的精神鉴定结果。通过为期五个月的观察,检察厅确认白石隆浩在作案时具备明确的行为判断能力,对实施致人死亡的行为有着充分认识,因此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

二〇一八年九月十日十二点,东京地方检察厅宣布正式提起公诉。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五日,东京地方法院判处白石隆浩死刑。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受害者是否真想自杀”这个问题。

从受害者最终表现出的挣扎和抵抗来看,大多数有过自杀念头的人,在死亡真正到来时都是拒绝的。除了所谓的“神经反射”,其实很多声称要自杀的人并未真正理解过什么是死亡。

在极端情绪或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症、躁狂症、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影响下,人确实可能产生自杀冲动。这一方面表现了尝试自杀者对生活的不满和自身的痛苦,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对自己的绝望和放弃。如果他们在发作期被他人阻止,往往会说“我为什么连选择死亡的权利都没有”“能不能让我去死”之类的激烈言辞。然而,当他们的情绪平复下来,能够用较为正常的心态去审视生活时,一些充满乐趣、温情的生活细节又能让他们暂时忘记自杀的念头。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个体。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交圈,有着那么多与自己相关联的人。当思考“是否要自杀”时,如果你选择了一群同样对生活充满悲观情绪,甚至刚好也处于情绪崩溃期的人来交流,得到的反馈很可能是赞成,甚至有人会站出来说“陪你一起死”。

但这是正确的吗?

我们不应替任何人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当朋友万分痛苦,想一死了之时,我们可以选择帮助他平复情绪,建议他做一些心理治疗,也可以默不作声,给他一些空间。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该诱导、唆使甚至帮助他走向死亡。

因为死亡一旦发生,便是不可挽回的。

说出“想要自杀”并不难,但你也要知道,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还藏着形形色色像白石隆浩一样,想要从你的自杀中获得难以名状的恐怖乐趣的人。

好好活着,不要自杀。 L3U6wBIM2Ct5AQng3f2kaArjUOX35ubvxIEuJX/Wnp0xFyXda8BFOjR5Unc8rd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