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兴起之时,鞭挞天下,所向无敌。
而在入据中原之前,蒙古高层曾有把中原改为牧场之议。
此议若成,对中原广大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灭顶之灾。
但是,因一个人的建议,此议终究落空。
这个人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辽国帝胄、金国官宦、蒙古重臣,名叫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九世祖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七世祖为辽世宗耶律阮之弟娄国。
娄国在辽世宗之世担任南京(今北京)留守、政事令的官职。
此后耶律家族在南京绵延不绝,至耶律楚材祖父耶律德元之世,辽为金所灭。
耶律德元对气节之类的东西并不看重,转仕金朝,按例将姓氏改为移剌。
移剌德元从族弟聿鲁处收养了一子,是为移剌履。
移剌履共有三子,长子辨才、次子善才、三子楚才。
楚才出生之时,移剌履已经六十岁,老来得子,乐坏了,笑嘻嘻地说:“此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后来,又取《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将楚才改为“楚材”,字晋卿。
这里补一句,移剌履曾为尚书右丞,官至宰执。作为金国大臣,他却断言三子移剌楚材“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言,如果被金国当政者闻知,当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样的语录,很可能是史家杜撰,以显移剌履有先见之明而已,不可轻信。
移剌楚材成年后,先是担任省掾(尚书省令史),后出任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同知。
公元1213年,蒙古大军攻陷开州,移剌楚材失官,逃回中都(今北京)。
哪料,中都发生政变,金帝完颜允济被杀,宣宗完颜 即位。次年,宣宗下诏南迁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并在中都设燕京行尚书省,以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完颜承晖为行省右丞相兼都元帅,移剌楚材被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但是蒙古帝国正值兴起,天下莫能撄其锋。
不久,蒙古军包围中都,太子完颜守忠南逃,行省右丞相兼都元帅自杀,中都陷落。
移剌楚材再次失官,遁入空门,法号湛然居士从源。
成吉思汗是个爱才之人,听说了湛然居士从源的大名,派人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移剌楚材侃侃而谈,一再强烈表达出自己“致主泽民”的愿望,遂被成吉思汗收为辅臣。
移剌楚材因此恢复旧姓“耶律”,是为耶律楚材。
公元1219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
西征归来,成吉思汗向耶律楚材询问伐金之计。
要知道,金国是灭辽的凶手,蒙古伐金很是得契丹人的拥护和支持。当时,如移剌涅儿、石抹也先等人,无不把成吉思汗起兵伐金看作为辽国复仇的大好时机,纷纷与蒙古人合作。
成吉思汗满以为,自己把灭金的想法告知耶律楚材,一定会得到耶律楚材百分之百的赞成。
哪料,耶律楚材淡淡地说:“臣祖父三代都已经归顺金朝,为金朝的臣子,哪能复怀二心,雠恨君父?”
成吉思汗也真是的,他也不想想,耶律楚材一家自其祖父耶律德元之世始,三世在金国为官,久享荣华富贵,只有眼前恩、再无往日怨,哪里还会痛感于辽为金所灭的往昔?
而因为成吉思汗最不能容忍的是部下背叛自己,听了耶律楚材的话,敬重有加。
格鲁塞《草原帝国》一书中称:“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他以‘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被成吉思汗称为“吾图撒合里”,即长髯人之意。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继承汗位的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称合罕皇帝(元太宗)。
耶律楚材更得窝阔台的喜爱,逐步走上了政治仕途的巅峰。
耶律楚材反对把中原改为牧场,免除中原广大人民灭顶之灾的事件便发生在这一时期。
《元史·耶律楚材传》详细记载了此事。
元太祖成吉思汗之世,因为频频西征,无暇经理中原,手下官吏无不聚财敛物自私,个个家财堆积如山,而官府却没有积蓄。
到了元太宗窝阔台朝,近臣别迭和一帮官员建议说:“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耶律楚材大惊,劝阻说:“陛下将来就要南伐金国了,军需必须有所准备、有所储存,可以制定中原地税、商税,再谋取盐、酒、铁冶、山泽中的利润,每年就可以坐收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怎么说‘汉人无补于国’呢?”
窝阔台闻言心动,说:“卿试为朕行之。”
耶律楚材于是仿照金朝旧制,于公元1230年设立十路征收课税所,任命一些儒士建立了税收征收机构。
公元1231年秋,窝阔台驾临云中,看见十路征收上来的金帛陈于庭院中,不由得抚须长笑,拍着耶律楚材的肩膀说:“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
耶律楚材一脸谦逊地说:“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
窝阔台嘉其谦,赐之酒。即日设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事无巨细,都先交给他处理。
耶律楚材志得意满,自称“中书相公”。
他曾挥毫作诗,诗中称:“定远奇功正今日,车书混一华夷通。”
他还在写给高丽使臣的诗中留下“壮年吟啸巢由月,晚节吹嘘尧舜风”这样的句子,真是顾盼自雄,一派建功济世、舍我其谁的气概。
的确,耶律楚材在元太宗窝阔台朝所施行的一系列举措,都成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