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郭英为功臣中武力最高者,曾箭射陈友谅

朱元璋麾下战功最高的人当数徐达、常遇春。

这两人都是帅才,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乃至冲锋陷阵,都是世间一流。

但单以个人武力论,可能都比不上郭英。

明施显卿的《古典旧文·奇闻类记》中有一条关于郭英的记载:“武定侯郭公兴,临淮人,沉毅多智,身长七尺,膂力过人。国初从征,渡江取金陵,以谨重见信任。常从征伪汉陈友谅,其将有陈同佥者,骁捷善槊,驰入中军帐下。上递呼曰:‘郭四为我杀贼。’公持枪跃马奋臂一呼,贼应手陨坠。上解所御赤战袍衣之曰:‘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

郭英排行第四,军中咸以“郭四”呼之。

汉军陈同佥单槊踹营,直闯朱元璋的中军帐。

危难之际,朱元璋的第一反应就是急呼“郭四”之名索救,情形仿如唐太宗李世民攻洛阳遇上了单槊踹营的单雄信。

郭英持枪跃马,应声而至,一枪将陈同佥刺落马下,威风凛凛,即如当年救主的尉迟敬德。

朱元璋脱险后,惊魂未定,解下自己的战袍相赐,口中连说:“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

郭英跃马挺枪刺陈同佥之事,也被录入了《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书。

郭英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与兄长郭兴于至正十三年(1353)从朱元璋起兵。因武艺高强,朱元璋将其选为宿卫亲将,不离左右。

也正是如此,每当朱元璋遭遇险情,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郭英。

郭英跟随朱元璋攻滁州、和州、采石、太平等地,只充当一个保镖的角色,并没有太多表现机会。真正扬名军中、大放异彩,是从大战鄱阳湖开始。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事业的最大转折点。

朱元璋争霸天下中所遇到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陈友谅。

当时,他的兵力远小于陈友谅。

为了打赢这一仗,他动用了所有可以动用的力量,包括他自己,也亲临一线参与指挥作战。

在这种背景下,郭英投入了对敌的搏杀中。

《三世家典》载:“上亲征伪汉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相持连昼夜。英时疮未瘳,力疾乘海船鏖战,败贼于泾江口。”即郭英身负重伤,但并不退却,支撑着,乘海船鏖战,终于在泾江口与诸将一起大败陈友谅。

郭英是怎么大败陈友谅的呢?

《明史·陈友谅传》载:“久之乏食,突围出湖口。诸将自上流邀击之,大战泾江口。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 ,骤中流矢,贯睛及颅死。”

《明史》为清朝人编著,只说陈友谅在泾江口中流矢而死,鄱阳湖大战由此降下帷幕。

但明朝人郎瑛在其《七修类稿》中写得非常具体:“元末僭窃虽多,独陈友谅兵力强大,与我师鄱阳湖之战,相持昼夜,势不两存矣。时,郭英、子兴兄弟侍上侧,进火攻之策。友谅势迫,启窗视师。英望见异常,开弓射之,箭贯其睛及颅而死。至今人知友谅死于流矢,不知郭所发也。”即所谓“流矢”,其实是郭英发矢中的而为。

郭英箭射陈友谅事,《功臣录》也有记载,但只是含糊其词地说是“有言英之箭者”。而《传信录》却误记为郭英之兄郭兴所射,说当时朱元璋大赞:“郭二兄弟一箭,胜十万师,功何可当是矣!”

鄱阳湖大战之后,朱元璋不再留郭英在身边,而让他与徐达、常遇春等人一起征战四方。

《明史·郭英传》载,郭英此后单独带兵攻岳州、庐州、襄阳、淮安、濠州、安丰。从徐达定中原;又从常遇春攻太原,下兴州、大同。于沙净州渡河,取西安、凤翔、巩昌、庆阳,进克定西。洪武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攻克曲靖、陆凉、越州、关索岭、椅子寨,降大理、金齿、广南,平诸山寨。洪武十六年平蒙化、邓川,济金沙,取北胜、丽江。洪武十八年,镇守辽东。

《三世家典》载,自初起兵至是,(郭英)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大小五百战,身被七十余伤。

郭英功高,洪武三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时,被封为武定侯。

郭英福厚,有子十二人:郭镇、郭铭、郭镛、郭鉴、郭钥、郭铨、郭 、郭钰、郭钫、郭镔、郭钢、郭钥。

长子郭镇与永嘉公主成婚,次子郭铭为辽府典宝,三子郭镛是中军右都督,四子郭鉴是中都副留守,五子郭钥是散骑舍人,六子郭钰赠尚宝司丞,七子郭钫是旗守卫指挥使,其他诸子均有官职。

另外,曾孙郭登是英宗朝名将,土木堡之变后,成功镇守大同,为明王朝稳住了战局。其所训练出来的宣大精骑是明王朝三百年里公认的虎狼之师。

郭英是明朝开国功臣中罕有的得善终者,其病殁于永乐元年(1403),年六十七岁,获赠营国公,谥威襄,葬于巨野城北郭家茔地。

《三世家典》赞:“郭英开国重臣,其功业之隆、子孙之盛、富贵寿考、始终令节世为罕俪,人以比之郭汾阳云。”

《明史》则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 nHQFkuPHiey14pUJr8uJO+mgg/WIeW6lbrHF8kqI9rPEJCysjB8kDgxUY6kxZ+I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