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按上瓦岗先后顺序把在正史中有名字记载的人员简单捋一捋。
翟让、翟弘、翟摩侯、邴元真、贾雄、单雄信、徐懋功、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齐国远、李如珪、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魏征、柴孝和、郑 、裴仁基、裴行俨、房彦藻、杨德方、郑德韬、郝孝德、刘黑闼、房献伯、王君廊、张亮、李士才、魏六儿、李德谦、张迁、周比洮、李文相等等。
这些人上瓦岗经历大致如下:
翟让为东郡韦城县法司,犯事后越狱逃出,和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带上自己的下属县吏邴元真、贾雄,再纠合上好友单雄信、徐懋功扯起大旗上瓦岗做起了响马。
因为声势搞得很大,很快吸引了济阳大盗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李公逸、齐国远、李如珪等人前来加盟。
山寨的声势虽然大,但还停留在响马的角色上。
李密上山后,对山寨进行了改组,并制订了战略目标,瓦岗军才渐渐有了打天下的气象。
瓦岗军初期最惊艳的军事行动是攻占荥阳。
此战,唬得隋炀帝打出了自己手里的王牌——名将张须陀前往救场。
哪料,李密巧妙设伏,不但全歼张须陀军,还斩了张须陀本人。
张须陀死后,其麾下大将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魏征等人也上了瓦岗。
此外,其他如柴孝和、郑 、裴仁基、裴行俨、房彦藻、杨德方、郑德韬等隋朝官员因混不下去了,纷纷归附山寨。
各地义军也络绎不绝前来投奔,有山东郝孝德、刘黑闼,河北房献伯、王君廊、李士才,淮阳魏六儿、张亮、李德谦,谯郡张迁,上洛周比洮,魏郡李文相,等等。
山寨如此兴旺,李密内心不可避免地发生膨胀,其先是设坛建立政权,自称“魏公”,改元“永平”,后来又挑起内讧,杀死了翟让,清除了翟氏集团。
集团内部发生了火拼,人心就散了。
不久,李密与王世充争锋,大败。
吃了败仗的李密和王伯当一起投唐,却又不甘于寄人篱下,意欲发起叛乱,结果两人双双被斩。
李密败亡后,许多瓦岗人投降了王世充,比如单雄信、郑 、裴仁基、裴行俨、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等。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陆陆续续投入了李唐阵营,如徐懋功、张亮、王君廊、魏征等。
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几个在王世充手下混了一段时间,觉得王世充不具备人主之相,转而改投了李唐。
李唐与王世充相争,则原来同在瓦岗吃饭喝酒的人各为其主,大打出手。
这也是民间流传“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俗语的来由。
不过,史书明确记载,刘关张三人曾“入则同卧,出则同坐”,的确情同兄弟,而瓦岗众人间是否有深厚感情,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这几个,原先都是张须陀的手下,一起上瓦岗,一起投唐,感情应该不错。
单雄信、徐懋功上瓦岗前,已经是很要好的朋友,李密与翟让火拼时,徐懋功差点被杀,是单雄信向李密苦苦哀求,才得以保全其性命。
而王世充集团崩盘,单雄信被擒,徐懋功也曾向李世民苦苦哀求,希望能保全单雄信性命。遭到李世民拒绝后,他在法场上送别单雄信,史书特地记了一个细节:徐懋功从自己的大腿割了一块肉交给单雄信咀嚼,并承诺养育单雄信的遗孤,很让人感动。
在正史记载中,瓦岗成员间的另一次厮杀,是刘黑闼在河北的作乱。
刘黑闼围城捉到罗士信后,并未手下留情,立刻将之斩杀。
而刘黑闼后来被李世民俘获,也未有任何瓦岗旧交为之求情。
可见,真实的历史比演义小说更残酷,所谓“瓦岗兄弟”,只是小说家的臆想,实际上,很多曾经同在瓦岗生活过的人应该并没什么交情,甚至没有什么交集。
最后补充一下,秦叔宝、程咬金、魏征、徐懋功、张亮等人后来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中的徐懋功名为世勣,字为懋功,投唐后,多有战功,得李渊赐姓李,后李世民即位,为避讳,改称李勣。
李勣与李靖并称初唐两大名将。
还有,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和郑 等人投王世充后,遭受猜疑,被王世充杀害。而裴仁基有一遗腹子,叫裴行俭,后来也成为一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