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李广之能、霍去病之勇、班超之谋的长孙晟

老实说,唐太宗的岳父长孙晟的名气,远远比不上他的女儿长孙皇后,甚至比不上他的儿子长孙无忌。

长孙皇后在中华历史上享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玄武门之变前夕曾亲自勉慰诸将士,在夫君即位后,她又经常借古喻今,竭力匡正夫君为政的失误,尽力保护忠正大臣,被夫君誉为“嘉偶”“良佐”,在世时著有《女则》三十卷,逝后谥“文德皇后”,葬于唐昭陵。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策划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后来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唐太宗对长孙无忌喜爱到什么地步呢?贞观六年(633年),时为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在受召时,忘记解下佩刀,匆匆入宫。

这一情节比《水浒传》里“林冲带刀误闯白虎堂”严重上百倍。

按照大理寺少聊戴胄的意思,长孙无忌佩刀入宫,罪该和监门校尉一同处死。唐太宗既想维持法律公正,又不忍心大舅子就这样被处死,非常为难,将此案交司法机关复议再复议,最后在尚书右仆射封伦的巧妙斡旋下,总算免除了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的死罪。

再说回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他其实是一位世间罕见的名将。

宋代张预编的《十七史百将传》,以及明代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都将长孙晟列入其中。

长孙晟的曾祖父是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父亲是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

长孙晟有多牛呢?

现在我们说起汉代名将,头脑里最先会闪现飞将军李广、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定远侯班超等一系列熠熠生辉的名字。

而李、霍、班的特点,长孙晟兼而有之。

李广的特点是善射,箭术一时无双。

长孙晟的箭术也是妙绝天下,海内咸服。

北周风气尚武,贵族子弟都以骑射矜夸。

每次在贵族圈内举行骑马射箭比赛,长孙晟都独占鳌头。

长孙晟也因此在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担任了司卫上士,而在该年,他才十九岁。

西晋“八王之乱”起,中原板荡,周边的游牧民族乘势而入,局势闹得一团糟。

虽说刘裕篡晋,平灭了南燕,攻破了后秦,安定了南方;稍后拓跋焘也荡清了北方各种大大小小的势力,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周边又有新的游牧民族纷纷崛起,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有突厥、吐谷浑、党项和辽东的高丽等,在中原的北方形成了一股弧形的势力,对中原构成了巨大威胁。

当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蜕变成北齐、北周时,中原北方的东、西两大阵营彼此忙于攻杀交战,无暇对外,突厥发展迅猛,一跃而成北方第三大势力。

为此,北齐、北周都争相向突厥交好,北齐倾府藏以结其欢,北周亦每年向突厥献绢帛十万段。

突厥的可汗虽是粗人,但蓦然得此好处,乐得坐享其成,同时也隐约懂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处,得意扬扬地放话说:“但使我在南面的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北周方面不甘心做突厥可汗的“孝顺儿”,想翻身做长辈,祭出了“大杀招”——和亲。

这不,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宇文 就封赵王宇文招之女为千金公主,许配给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阿史那·摄图为妻。

不用说,用女人来讨好对方,多少有点丢脸。

为了挽回一丝丝颜面,北周朝廷认为突厥人向来崇拜和敬仰武力,而长孙晟是朝内最牛角色,于是就让他充当汝南公宇文庆的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到沙钵略可汗的牙旗之下,目的是让他适当使点颜色给突厥人瞧瞧,使之不敢对北周太过轻慢。

的确,北周朝廷此举收到了奇效。

此前,北周曾先后派数十位使者前往突厥,都遭到了沙钵略可汗的轻视和污辱,长孙晟这一趟出行,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

事情说起来有点戏剧性。

那天,沙钵略可汗接见长孙晟时,空中有两只大雕飞着争食。

长孙晟请射两雕,得到同意后,他抽箭弯弓,说时迟,那时快,一箭飞出,洞贯双雕!

突厥人惊为天神。

沙钵略可汗喜形于色,隆重地引长孙晟为贵宾,并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和亲使团回国之日,沙钵略可汗依依不舍,盛情挽留长孙晟。

长孙晟生性豪爽,豁达大度,四海为家,痛快地答应了下来。

从此,长孙晟成了沙钵略可汗身边形影不离的哥们,日日伴随着沙钵略可汗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游猎。

但长孙晟心怀故土,而且,和他交友甚得的铁哥们杨坚担任了北周丞相,执掌了大权,正需要他。

这样,长孙晟在突厥停留了一年多之后,坚请回国了。

但在这一年多时间里,长孙晟遍交突厥高层,而且与深为沙钵略可汗所忌恨的亲弟弟突利可汗暗中结成了“生死之交”。

最重要的是,长孙晟在突厥跟随沙钵略可汗游猎之时,将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等要情悉记于心,对突厥之事了如指掌。

长孙晟归国后,将自己所了解到的突厥要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杨坚,明确指出:突厥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矛盾丛生,并不可惧。

杨坚闻之大喜,大笑道:“吾不复惧突厥矣!”

不久,杨坚篡周建隋,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

既然不再惧怕突厥,隋文帝就一改以前北周对突厥卑躬屈膝的政策,废除了每年向突厥进贡的做法,下诏书说:“从前周、齐抗衡,中原分裂,突厥坐收渔翁之利,操控着局势。北周和北齐相互猜忌,都怕突厥偏向对方,所以搜刮百姓而去喂养豺狼。突厥因此更加贪婪。本朝应进攻突厥,树立威严。”

隋文帝在说这些的时候,并未闲着,他一面下诏修筑长城,加强防御工事,一面调兵遣将,以防突厥的入侵。

沙钵略可汗怒不可遏,与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攻陷了临榆关,并与各部落相约,准备大举南侵隋朝。

隋文帝急召长孙晟问计。

长孙晟侃侃而谈,他说:“如今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都号可汗,分居四面,他们虽然外示和好,其实内怀猜忌,极容易离间。只要我们采取战国时范雎给秦王提供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计谋,他们的矛盾就会激化,他们一内斗,我们就好办了。”

隋文帝依计而行,派出了两个使团:一个使团去找沙钵略可汗的叔叔达头可汗,特赐狼头纛,假装对他很钦敬,对他很礼貌,认可他的权力,要与他联盟;另一个使团由长孙晟亲自率领,去找他的“生死之交”——沙钵略可汗的弟弟突利可汗,跟他联络感情。

这么一来,沙钵略可汗所谓“集结各部”侵隋的行动,只集结到阿波可汗一部而已。

于是,接下来,长孙晟全力收买阿波可汗,他动用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阿波可汗,让阿波可汗派使者跟自己到长安朝见隋文帝。

沙钵略可汗是个粗线条的人物,一听阿波可汗派遣使臣去了长安,就趁阿波可汗不备,率军袭击了阿波可汗的营地,收编了阿波可汗的部众,杀死了阿波可汗的母亲。

这么一来,阿波可汗和沙钵略可汗反目成仇,势不两立。

在长孙晟的撺掇下,达头可汗和突利可汗迅速加入战团。

从此,突厥内部互相攻伐,烽烟不息,永无宁日,最终分裂成了沙钵略可汗的东部集团和阿波可汗的西部集团两大势力,再也无力南侵大隋。

当然,这还不是最吊诡的。最吊诡的是,无论是沙钵略可汗的东部集团还是阿波可汗的西部集团,都买长孙晟的账,对长孙晟毕恭毕敬,敬若神明。

沙钵略可汗以一敌三,屡战屡败,几有灭顶之灾,派人来向长孙晟求计。

长孙晟为了达到“以夷制夷”的战略目的,也不愿他就此灭亡,而让阿波可汗一枝独大,积极建议他向隋请和称藩,以获得隋朝的支持。

隋文帝在长孙晟的授意下,表现得非常“宽宏大度”,既往不咎,原谅了沙钵略可汗以前的不礼貌行为,同意了他的请求。

之前长孙晟不是和宇文庆护送北周赵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给沙钵略可汗为妻吗?隋文帝做了个顺水人情,赐千金公主姓杨,认作自己的干女儿,改封为大义公主,以示自己与沙钵略可汗结成了翁婿之好。

粗线条的沙钵略可汗接到隋文帝的诏书,觉得自己赚了,乐呵呵地跪拜诏书,笑着对左右官员说:“须拜妇公,须拜妇公。”

隋开皇七年(587年)四月,沙钵略可汗卒,长孙晟持节立其弟处罗侯为莫何可汗。

莫何可汗在长孙晟的指使下,最终生擒了阿波可汗。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一月,莫何可汗死,其子雍闾都兰可汗(即叶护可汗)继位,受大义公主唆使,准备反隋。

统治突厥北方的突利可汗为争取隋朝的支持,与隋文帝达成协议,设计都兰可汗诛杀了大义公主。

为了牵制都兰可汗,长孙晟让隋文帝将宗女安义公主许配给突利可汗,扶一个,打一个。

突利可汗在隋朝的扶助下,大败都兰可汗。

都兰可汗只得与达头可汗结盟与突利可汗相抗。

但是没有用。

隋文帝授长孙晟左勋卫骠骑将军,协助突利可汗与之相攻杀。

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四月,隋上柱国赵仲卿率兵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着重伤逃跑,其众死伤不可胜数。

而突利可汗本人被长孙晟劫持到长安,拜见了隋文帝。

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从此,启民可汗彻底成了隋朝的附庸。

安义公主不幸病故,隋文帝又派长孙晟持节送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都兰可汗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可汗,于隋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率兵进犯隋边。

长孙晟时为秦川行军总管,率突厥归附各部为前锋,跟随晋王杨广出征。

长孙晟熟悉突厥民俗风情,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药。

突厥人、畜被毒死不计其数,步迦可汗惊疑不定,哀伤无限地说:“天雨恶水,其亡我乎?”连夜拔营遁逃。

长孙晟率部追击,斩杀突厥千余人,俘百余口,获六畜数千头。

杨广设宴与长孙晟庆功。

酒至半酣,有突厥达官来降,坦诚相告,说:“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杨广对长孙晟膜拜不已,将之与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相比,称赞说:“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南宋人叶适却认为,长孙晟之高明,远胜于卫青、霍去病。他在《习学记言》一书中写:“长孙晟终隋世,能以计縻突厥,开阖盛衰,无不如志,卒弱其势,以成北方之功,过于卫霍用百万师矣。”

清末史学家蔡东藩则在《南北史演义》中将长孙晟与东汉牛人班超相提并论,说:“以夷攻夷,为中国制夷之上策,汉班超之所以制匈奴者在此,隋长孙晟之所以制突厥者亦在此。”

隋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崩,杨广登位,任命长孙晟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即日拜左领军将军。

隋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

长孙晟先行一步到启民可汗部喻旨。

启民可汗听说长孙晟来,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出迎。

长孙晟指点他说:“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启民可汗听罢,不敢怠慢,拔下佩刀,亲自除草。

其余各部族长诚惶诚恐,争相仿效。

为示忠心,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宽百步。

杨广倍感有面子,大赞长孙晟有办法,任其为右骁卫将军。

两年之后,即隋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诚心归顺隋朝的启民可汗也在这一年去世。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杨广再次出塞北巡,在雁门被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围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仰天哀号说:“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明末大儒黄道周在《广名将传》作有长诗专赞长孙晟,诗云:

长孙工射,一箭双雕。

处罗有识,密与之交。

山川形势,银耳昭昭。

隋有天下,摄图牢骚。

南侵合众,势盛难消。

隋主大惧,筑城阻挠。

晟因书启,胡众最豪。

兵力难制,离间易挑。

上悦其计,赐矗以骄。

再引使上,疑贰以牢。

铁勒反告,能不惊逃。

染干婚后,警辄奏朝。

赐射鸢落,获赍独饶。

毒留破敌,声比雷高。

受降再出,早死于劳。

若使长在,许谁咆哮。 bPF0kVDM9P5jgK5tCRtrFiys58i9iH/7lSaxR4Dthjfj0n7O0DjluYFWhJ0Rvw8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