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梁亡国前三年,帝位传九人,乱象横生

西晋末年,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神州大地版图破碎,晋室“衣冠南渡”之后,形成了南北分裂、长期对峙的态势。

这种对峙态势维持了二百多年。

最终,隋文帝杨坚清扫宇内,将南北归于统一,合四海重为一家。

关于隋文帝杨坚的统一大功,史册浓墨重彩地记载下了他北击突厥、南平陈国的辉煌功勋。

但是,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过程中有一个细节——收归西梁,也不应该被忽略。

毕竟,西梁虽小,它好歹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着的政权。而且,这个政权与前朝南梁渊源极深,如果不及时吞并和消化,其随时都会有起兵作乱的可能。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即使它已经被隋文帝杨坚收并,国被灭了三十多年,在隋朝末年,它还是死灰复燃,弄出了不小的动静。

那么,这个小小的西梁国,是怎么来的呢?

这得从它的前身南梁说起。

按照传统的史学观点,中国南北朝时期是从南朝宋与北魏相对峙时算起的。

南北朝对峙的前面大部分时间里,北朝一直都很稳定,一直都是北魏的天下。

南朝却经历了宋、齐、梁三朝的政权更替。

即南梁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朝代。

南梁的开国皇帝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在当政前期,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君主,他励精图治,把国力治理得蒸蒸日上。

史家公论:南梁是南朝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朝代并且远强于北朝。

实际上,与南梁对峙的北魏,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北魏从孝文帝元宏死后,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各种社会矛盾激烈,国力江河日下,后来又发生了“六镇之乱”,因此战乱不息,分裂成了东、西两魏。

如果说,梁武帝能抓住机会,向北发展,说不定,他就是那个统一南北的“千古一帝”。

但是,梁武帝老了,他当了近五十年的皇帝,已步入耄耋之年,偏偏又恋栈不退,每日沉醉于馋臣的歌功颂德之中,不思进取,自我感觉良好。

最搞笑的是,他喜谀恨谏,佞佛、假慈悲。

他在国内大力营造佛教气氛,鼓动民众信佛。

甚至搞出了四次舍身同泰寺的闹剧,劳民伤财。

梁武帝的假慈悲有多假呢?

从他对待侄子萧正德的态度可窥知一斑。

萧正德是他的六弟萧宏之子。

他在称帝之初,因为膝下无子,将萧正德过继为子。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其中道理天下人皆知。

这让萧正德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就是梁朝帝位的继承人。

但是,随着梁武帝的长子、大名鼎鼎的昭明太子萧统出生,萧正德梦碎了。

萧正德被梁武帝勒令回归本宗。

不过,梁武帝也没有亏待萧正德,封他为西丰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升任其为吴郡太守。

萧正德却愤愤不平,他内心的落差实在太大。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愤愤不平归愤愤不平,最多就发几句牢骚,然后认命。

愤愤不平的萧正德却做出了一个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他投奔了北魏!

南齐宗室萧宝夤在南齐亡后一直生活在北魏,他向北魏孝明帝元诩上奏说:“岂有伯为天子,父作扬州,弃彼密亲,远投佗国?不若杀之。”

萧宝夤的话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啊!

如果北魏孝明帝元诩听劝,马上杀了萧正德,那后来就不会有那么多事了。

但北魏孝明帝元诩一时妇人之仁,没有下手;当然,也没有礼遇萧正德。

碰壁后的萧正德,竟然又灰溜溜地溜回南梁了。

梁武帝以“菩萨渡人”的姿态,接纳了萧正德,没有数落、没有责备,只是流着泪训诫一番,就恢复他的封爵,任命他为征虏将军。

这等于是在南梁帝国中枢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乱世枭雄侯景原是尔朱荣的手下,担任过尔朱荣的先锋,参加了镇压“六镇之乱”,立过不少军功。

高欢消灭了尔朱家族后,侯景投降了高欢。因为才能出众,他遭到高欢的猜忌。

高欢所在的东魏阵营正与宇文泰所在的西魏阵营展开生死厮杀,侯景一怒之下,就想转投宇文泰。

宇文泰与高欢英雄所见略同,都认定侯景是个祸害天下的害人精、破坏之王,对他心怀戒备,不肯接纳。

这样已经和高欢、宇文泰闹掰了的侯景,只好狼狈不堪地投奔了梁武帝。

已经年老昏聩的梁武帝,缺乏高欢、宇文泰的识人眼光,以为侯景是上天恩赐给自己用以安邦定国的“武曲星”,给予侯景很高待遇,比如:河南王、大将军、持节等。

如果梁武帝真的是铁了心重用侯景,可能也没事。

问题是,他心猿意马、把持不定。

他的另一个侄子萧渊明在高欢的儿子高澄发兵攻打侯景时落入了东魏人之手,拥有“菩萨心肠”的梁武帝,为了解救侄子,竟然产生了拿侯景去换回萧渊明的想法。

梁武帝的心态被侯景侦知,侯景忍无可忍,举兵叛变。

侯景援引了那个一心要做太子而不得的萧正德为内应,举仅有的八千兵起事,突袭了建康城。

因为有萧正德的内应,侯景顺利攻破朱雀门,进围台城(宫城)。

台城尚未攻下,萧正德便急吼吼地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

形势发展到这一步,侯景的势力空前扩张,已拥有十万人之众。

南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破台城,为了遣散前来救援梁武帝的援军,他废黜了萧正德,入觐梁武帝及皇太子,矫诏让各路援军散去。

等到各路援军相继退去,侯景占领了建康全城,控制了梁朝军政大权。

当然,侯景也不是傻子,他知道梁武帝恨透了自己,于是吩咐断绝台城的供应,饿死梁武帝,立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

改年,侯景废萧纲,改立豫章王萧栋为帝。

所有人都知道,侯景这是在为自己称帝做铺垫。

果然,一个月之后,侯景命萧栋禅让,自己风风光光地登基为帝,国号为汉,改元太始。

似乎,从理论上说,南梁算是灭亡了。

但史家并不以为然。

因为,侯景能控制的不过建康一地,并未征服整个江南。

而侯景如此冒冒失失地称帝,招致了梁军和各地武装的强烈攻击。

南梁大宝二年(551年),侯景的主力在巴陵被萧绎的大将王僧辩击败,其势力迅速委顿,一蹶不振。

次年,王僧辩与萧绎的另一大将陈霸先在白茅湾会盟,誓师东下,一举攻破建康。

侯景在逃亡中被部下所杀。

这样,历时四年的“侯景之乱”之人间惨剧宣告降下帷幕,江南一片残破。

该年十一月,在王僧辩、陈霸先等人的劝进下,萧绎称帝于江陵,改元承圣,是为梁元帝。

建康是东吴、东晋、南宋、南齐、南梁的五朝故都,虽被侯景蹂躏得不成样子,但其地理优势摆在那,江陵根本不能与之相比。

只能说,萧绎在江陵称帝,地点选错了。

南梁承圣三年(554年)十月初九,西魏大举围攻江陵,情势危急。

彼时,王僧辩和陈霸先被派出分守建康、京口,王僧辩援救不及,而远在京口的陈霸先更是鞭长莫及。江陵很快陷落,梁元帝萧绎被杀,在梁元帝宫中值事的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等人,被掳至长安。

西魏人杀了梁元帝萧绎,另立梁元帝之侄、昭明太子萧统之子萧 为帝,让萧 作为自己的代理人,着手经略江南。

由于萧 这个小王国是西魏政府建立的一个傀儡集团,不同于梁元帝的南梁,所以,被史家称为“西梁”。

那么,西梁已经出现,南梁是否已经灭亡了呢?

没有。

西梁所辖地方不过方圆三百里,很小。

占据着江南要地的王僧辩与陈霸先经过反复商议,打算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到建康称帝。

由东魏蜕变而成的北齐政府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来瓜分地盘。

北齐文宣帝高洋派其弟上党王高涣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前来继梁帝位。

高洋在写给王僧辩的信里,口气很硬。

王僧辩一开始是拒绝的,但经不过北齐军一番劈头盖脸的砍伐,服软了,于该年五月迎萧渊明入建康。

萧渊明这个曾引发侯景举兵作乱的人,趾高气昂地登上了皇帝位,改元天成,立萧方智为太子。

王僧辩虽然服软,陈霸先还是不服。

该年九月,陈霸先发军突袭石头城,擒杀了王僧辩。

萧渊明吓得脸都绿了,只得乖乖退位。

九月,萧方智在陈霸先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

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掌握实权。

陈霸先经过三年多的打理,基本控制了长江下游地区,稳定了自己的地位,觉得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南梁太平二年(557年)废掉梁敬帝萧方智,自己在建康称帝,建立了陈朝。

陈霸先称帝,第一个举手反对的人是王僧辩生前的部将王琳,此人非常能打,是王僧辩的得力干将,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

他派人入北齐迎还梁元帝之孙永嘉王萧庄,在郢州拥之为帝,年号天启,设置百官,自己总管军国大事。

不得不说,王琳挺勇猛的,他先后擒捉了前来讨伐的陈将侯安都、周文育等。

在南陈天嘉元年(560年),当他与陈将侯 在芜湖交战时,由西魏蜕变成而成的北周政府发兵攻打其大本营郢州,他被搞得手忙脚乱,最终不得不与萧庄逃入了北齐。

至此,南梁正式灭亡,共历十帝,享国五十八年。

西梁集团虽然延继着萧氏的国统,但其是附属于北周的小政权,国小力弱,仰人鼻息,于隋开皇七年(587年)被杨坚废除。

西梁共传宣帝萧察、明帝萧岿、后主萧琮三世,存在了三十二年。

很多人没有想到,过了三十一年,到了隋义宁二年(618年),萧琮的侄子,同时也是梁武帝萧衍六世孙的萧铣,于岳阳称帝,国号仍为梁,年号鸣凤,设置百官,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水,拥精兵四十万,雄踞南方。

不过,萧铣这个梁国的存在时间只有三年,在唐武德四年(621年),即被初唐第一名将李靖所灭,萧梁的历史才算正式终结。 Zsbvx96zXPaybsbGhOnqAJ/G2mp1NKt3wOScEdpEik3psYUaCwi0CM/RRppC6F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