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小书店及其他

谢六逸

近年以来,上海的书店逐渐增多,卖旧书的也有几家,我以为是一种好现象!但也适用“姑且说”三个字,一国——不,这个范围太大,应该说一地方——的文、野的区分,当作文化传播事业之一的书肆经营,也常视为重要的标准 (自然是指有意义的书店而言) 。依我的偏见,如果每条街上都有一二家有意义的书店和一所邮政分局,这便是国家富强的预兆了。

视为文化事业之一的书店经营,并不是“托拉斯式”“百货店式”的一家大书店可以包办得了的。不幸十余年来,国内大资本的书店只有一家,于是从幼稚园的生徒以至未戴“角帽”以前的少年青年的精神的粮食,一齐都被他们把持着;所有著作翻译的人都不得不仰他们的鼻息。主持“编辑生杀权”的人物,正如日本镰仓长谷的大佛一样,巍巍然端坐着,一般“善男信女”都顶礼膜拜于下,这个比喻并不算过分。

现在的情况又有不同,就是小资本的书店的增加。别的书籍我不知道,单就文艺方面的来说,大书店的销售往往不如小书店。每逢一书出世,大书店登广告是肯登的,但是他们绝不肯在装帧、纸质、印刷上面讲求,因为对于所谓“血本”有关。反之,小书店常以刊行文艺书籍为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自己也许就是执笔著作的人,因此对于装帧等等都肯研究改善,他们的牟利心,有的较大书店好些。此外则大书店的发行所墨守成法 (二十年来寄送各种杂志,都是紧紧地裹成圆筒状,举此一事,可慨其余) ,把一切书籍高高地搁在架上,架前立着“店员”,在店员之前又深沟高垒似的造了黑漆漆的高柜台;不用说买书的人不能够纵览书的内容,连小学生去买书也像进了裁判所一样。有一次我见一个小学生去买书,手里拿着纸条,站在柜台前面叫了几声,没有人理睬,这时我的拳头真有点发痒了。对于这些地方,欧洲中古武士的气质,也不能说是不适用。

我的话有点“出轨”了,再说回来。小书店的书可以任人取阅,买者有充分端详的机会,买一本书不大会上当。因此学生们都喜欢亲近小资本的书店,过了学生时代的人也同然。

若就著作者的便利说,以书稿托付大书店,对于版税的着落,似乎可以放心。每年到了约定了的时期,即把销售的部数与版税通知作者,也没有隐瞒版税或以多报少的弊病,也许可以说这就是从他们的“金钱主义”的信义心而来的结果,但根本上还是区区小数,“何足挂齿”,教科书的利息已经饱满得可以了。因此之故,对于书稿的出版就非常之慢。杂志的难产已经可笑了,而书稿印刷之姗姗,更加“发松”。第一年交稿,第二年发排,第三年初校,第四年二校……第六年末校。经之营之,七年成之,于是定价四五角的书才放到发行所的高架上去。

小资本的书店似乎没有这个毛病,但是品类不齐,有的是“公子哥儿”在那里“玩票客串”,有的是“贵人智士”在那里“干着玩玩”,有的是“时代先驱”在那里“标榜主义”,为经营书店而经营的实在很少。因此著作人的血汗的版税就有点危险了。

小书店之中,也并非全是不以信义为重的,他们有时难免以多报少,排三版说只有两版,不按期算版税;实在有时现金周转不过来,所以不得不如此。如其著作者是当代的大家,当然又在例外,不特不必去催索版税,小老板们自然会送上门来的。若自问并非“闻人”的作者,则大小书店对于他们,都互有利弊。

小书店的前途如何,实在难说。总之,有信义有旨趣的老板终是有望的。在如像我这种不会著作的人看来,一切小书店都是好的,我每逢走过小书店的门外,我总觉得愉快,虽然没有钱去买。

(选自《谢六逸文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五年版) a31WuAG6PGj7WArJy8r+XkXL2Fg74z7rlEwgIPsQcc7HcOnTAYYgInyu2dxQJ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