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战争一直是人类政治外交最后的手段,而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建设更是这个国家的重中之重。自从1921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著作《制空权》问世后,世界各国军事家都将空军的建设和使用理念摆在优先考虑位置。从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航空母舰对抗到西线盟军对柏林的战略轰炸,盟军对于空中力量的使用驾轻就熟,二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国始终把空军放在首要位置。苏联空军也在战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优秀的飞行员、设计师和完善的设计、生产单位的能力愈加成熟。

1965年,“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武装干涉越南,越南人民军空军以相对劣势的装备直接对抗美国海空军并取得不俗战绩。当时的越南人民军空军装备多数都是第一代老式喷气式战斗机,导弹数量少,防空体系不健全,飞机数量和飞行员素质更是无法和强大的美国海空军同日而语。尽管如此,在十几年的战争中,越南人民军越打越勇,对战争的理解与学习更加深刻,击落击伤大量美国海空军飞机。美国装备着大批先进战机,然而并没有取得预想的那种压倒性的优势,却被越南人民军不时“反咬一口”,这令自大的美国武装力量颜面扫地。美国航空科技人员也认真总结战争中的教训,在F-4、F-8、F-105等先进战机一次次被击落的时候也在反思:为什么结果是这样?

美国航空理论和实践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水平,各种航空器试验次数和水平都比其他国家高很多,实战能力也更强,但没有在武器装备落后的越南讨到太多便宜。美国航空科技人员认识到这不是装备水平问题,而是对于战争的理解问题。当时,导弹的出现方兴未艾,但远没有达到21世纪的智能化和科技水平,又笨拙又不方便,机动性差,精确度不高,导致美国海空军飞行员在远距离发射导弹没有命中目标后被迫与越南人民军空军陷入近距空中格斗的局面,越南人民军装备的米格-15、米格-17等老式战机充分发挥机动性好、航炮威力大的特点,积极进行空中游击战,让骄傲的美国飞行员屡屡吃亏。

美国航空科技人员认真反思失败的经验教训,迅速做出调整,相继推出了F-X(F-15)和XFX-1(F-14)计划以取代F-4等战机。新型战机在强调大航程、火力猛的同时,也把空中格斗当成重要的指导方向,更是配合先进机载设备和导弹,意图先敌发现并先敌开火,击落敌机。

这时的苏联空军大量装备着米格-21、米格-25、苏-15等飞机,多数还是强调高空高速的空战思维。唯一勉强可以称为前线歼击机的米格-23性能也是差强人意。苏联人在努力观察局势的同时,更关注老对手美国的行动,发生在越南战场一幕幕真实情况也难逃苏联人的法眼。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F-14、F-15、F-16等更新一代战机相继面世,这时苏联的压力陡然而增。现役装备无法与美国最新战机抗衡,苏联军事工业委员会做出研制新型远景歼击机(PAK FA)的决议,并要求航空工业部所属设计局拿出方案,展开竞争。

美国空军首先提出战斗机轻重搭配概念,并开始研制F-16战斗机。20世纪70年代初期,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雅克设计局的雅克-47、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三种飞机参与竞争,因雅克-47的性能与现实要求差距太大而退出最后的竞争。恰好米格-29属轻型歼击机(战斗机),苏-27为重型歼击机,轻重搭配的局面已经形成,苏联军方和工业部门也是考虑到两大设计局之间微妙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最终决定米格-29与苏-27一起研制,并进入部队服役。

随着1975年苏霍伊设计局创始人帕维尔·奥西波维奇·苏霍伊离世,苏霍伊设计局出现了权力真空,继任者伊万诺夫与局内其他领导关系微妙,苏-27型号总设计师人事任命始终处于徘徊阶段,飞机研制项目也受到一定影响。最终,航空工业部任命米哈伊尔·彼得洛维奇·西蒙诺夫为苏-27型号总设计师。

西蒙诺夫上任伊始,就对苏-27原型试验机T-10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后认为原型试验机有若干项重大先天缺陷,若不进行彻底修改就不适合进入部队服役,也无法对抗美国F-15战斗机。他的想法遭到了苏霍伊设计局领导层的阻碍,但他们迫于现实与军方压力,T-10飞机最终经西蒙诺夫之手改造完成,这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传奇战斗机苏-27。这段历史如今再次回忆依然回味无穷,这不单单是西蒙诺夫个人的坚韧、敏锐、勇敢和对技术的执着,更体现了苏联科技工作者对于高性能战机的孜孜追求。

与其说苏-27是为对抗F-15而研制,不如说这是苏联紧跟美国步伐以期在今后的对抗中不落下风的渴望。这不仅仅是一个飞机型号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和真实写照。

对于一型战机的研制、试验、装备并没有太多可说的,但苏-27战斗机绝对与众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战机型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造,苏-27战斗机已经成家族化、系列化,早已经成为苏联(俄罗斯)航空工业水平的符号。不仅苏联海空军大量装备,甚至畅销世界各地,改装型号更是浩如烟海、五花八门。要说清苏-27家族绝非易事,需要大量翔实可靠的信息和资料,更需要总师们的回忆录、当事人口述、飞机进口国家涂装样式等海量信息。

还有一个小细节需要说明,多年前我国称呼战斗机为歼击机,称呼攻击机为强击机,文中会有混用的情况,请读者知悉。

苏-27飞机各种改进型号浩如烟海,基本型、双座教练型、苏-30系列、苏-33海军舰载机系列、苏-34战斗轰炸机系列等等,每个系列又有若干改型,每个服役型号又有工厂代号。哪些型号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又经过多久才装备部队?这之间有什么趣闻轶事?当时的苏联各设计局之间是怎样工作的?飞机的知识有哪些?本书讲述的事情多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到苏联解体前,所以文中直接使用苏联这个称呼。

本书努力为读者呈现观点不偏颇、不倾向、中立客观的事实,最重要的是完整呈现了苏-27家族全系列、全型号。编写中有许多专业词汇名称,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努力剔除拗口词句,使阅读相对轻松,老少皆宜。

本书将用翔实的文字和原创电脑CG绘画这种创新的方式揭示苏-27各时期、各型号、各国家的外形、涂装、编号等信息。全系列、全型号和整个苏-27飞机家族历史以电脑CG绘画的形式完整呈现,属国内首次,立意新颖,创作手法独特,希望读者喜欢。

苏-27飞机系列家族资料繁杂,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装备多,感谢各位领导、长辈、专家、老师、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

我们不做“流水账”,有关飞机的各项参数有很多途径和资料已经做了大量详细的阐述,我们需要从很多其他角度来理解飞机,走近试飞工作,了解设计师,在回顾苏-27发展的同时,也希望给读者朋友带来有益的启发。

创作过程异常艰难,不但要保证资料叙述准确,还要体现CG插图的美观,这就是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山峦中勇攀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因苏-27飞机还在许多国家现役部队服役,很多资料和信息没有解密,本书中的一些信息难免会有缺失和不足,还请读者见谅。 abpbV8noxCKVazGnQGI6RuXaTSY4qj2fopvPIZPfIyF97+UwIHXsabCwQscUWB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