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色彩基础

色彩是通过我们的眼、脑和生活经验“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还会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人们对色彩的认识、运用过程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所谓理性色彩,就是借助人所独具的判断、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将从大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复杂色彩印象予以规律性的揭示,从而形成色彩的理论和法则,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实践中的可调控管理的色彩。

一、色彩的来源

1.光与色

经验证明,人类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是通过发现差异,并寻找它们彼此的内在联系来实现的。因此,人类通过最基本的视觉经验得出了一个最朴素也最重要的结论:没有光就没有色。白天人们能看到有色的物体,但在漆黑无光之处,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现在我们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产生方式不尽相同,波长也不同,把它们按波长顺序排列就构成了电磁波谱。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人的视觉只能感知电磁波中很少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为可见光。

可见光的最佳可视范围是在波长380~780nm。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看不见的,通称为不可见光。可见光谱如图1-2-1所示。

图1-2-1 可见光谱

2.光的分解

太阳光能够被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是因为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在可见光波段,红色光的波长最长,紫色光的波长最短。光线的色彩性质由光线的振幅及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振幅的大小会产生光线的明暗变化,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波长越长光的颜色越偏向红色,波长越短光的颜色就越偏向紫色。

3.光线与色彩的关系

我们经常会本能地认为,任何物体的颜色都是其本身固有的。但实际上,在没有光源的条件下,我们什么色彩都是看不到的;在某些特定光源条件下,物体的颜色还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是为什么呢?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物体的各种颜色,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其表面对光线进行有选择性的吸收、反射和透射,那些被反射、透射后的光线汇聚到我们的眼睛里,刺激视网膜,经大脑做出反应后我们便看到了色彩。所以光线的改变和物体吸收、反射或透射情况的变化必然引起色彩的变化,其变化的结果将分为以下几种颜色。

(1)光源色

光源色是由各种光源(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发出的光,因波长的长短、光的强弱、比例性质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色光。如普通灯泡光的颜色以黄色和橙色为主,呈现黄色调;普通荧光灯因所含蓝色光多而呈蓝色调。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其中所含不同波长的光的占比有差异,从而表现成各种各样的色彩。

光源色是光源照射到白色光滑不透明物体上所呈现出的颜色,检测时要求被照物体必须为纯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的。除日光的光谱是连续不间断(完整的可见光谱)的外,日常生活中的光,很难有完整的光谱色出现。

自然界的白色光(如阳光)光谱是连续的。不过,经过研究发现,只要选出三种基础色光,通过这三种基础色光就可以混合出其他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基础色光分别是红色(Red)光、绿色(Green)光、蓝色(Blue)光,人眼中的色彩受体对应的就是这三种色光。我们所看到的红花,是因绿色和蓝色的光线被物体吸收,而红色的光线被反射到人们眼睛里的结果。同样的道理,绿色和红色的光线被物体吸收时我们看到的物体为蓝色,蓝色和红色的光线被吸收时我们看到的物体为绿色。三种原色(基本色)中的任意两种原色相互重叠,就会产生间色,三种原色混合会成为白色,所以它们又被称为“加色法三原色”或“色光三原色”。

(2)固有色

人们习惯上把白色阳光下的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称为固有色。严格来说,固有色是物体因固有的属性而在常态光源下呈现出来的色彩。

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环境色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饱和度往往最高。

(3)环境色

环境色是在各类光(比如日光、月光、灯光等)的照射下,物体周围环境所呈现的颜色。

物体表现的色彩由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三者混合而成。所以在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时,光源色和环境色必须考虑。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将部分光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物体对光的反射作用在暗部表现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各处色彩的呼应和联系,能够微妙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也大大丰富了画面中的色彩,所以环境色的运用在绘画中非常重要。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的特性见表1-2-1。

表1-2-1 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换性,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因素而独立存在。

1.色彩的分类

色彩分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类。

(1)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黑、白、灰系列颜色,其中深浅各异的灰色是由黑色、白色二者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当光源、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知觉中并未显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即为无彩色系。

从色彩学理论上讲,纯白是光在理想状态下被完全反射时的物体色;纯黑则是光在理想状态下被完全吸收时的物体色。物体呈现白色、黑色和灰色时对可见光谱各种波长光的反射都没有选择性,故称这些颜色为中性色。中性色只有明、暗不同的变化。在混合色料时,加入白色色料时颜色变得明亮;加入黑色色料时颜色变得灰暗;而加入灰色色料时,颜色的饱和度逐渐降低,变为浊色。

(2)有彩色系

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基本色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色,即视觉能感受到某种单色光的特征,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有彩色系颜色。也可以说,色彩中除去无彩色以外的所有颜色,无论其饱和度、明暗程度如何,都属于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形成了相互区别而又休戚相关的统一色彩整体,见表1-2-2。

表1-2-2 无彩色系与有彩色系

2.色彩的属性

在生活中,色彩无处不在,人类如果仅仅借助粗浅的记忆和直观的理解是无法正确认识和表述色彩的。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正确、系统地对色彩进行分析和掌握呢?事实上有彩色系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具备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性质,当它们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发生变化时,这种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把颜色的明度、色相、纯度这3个要素称为色彩的三属性。对于无彩色系来说,只有明度的变化而无色相和纯度的变化。

(1)明度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以光源色来说,可称之为光度;对物体色来说,可称之为亮度、深浅度等。在无彩色系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在白色和黑色之间存在一系列灰色,一般可分为九级。靠近白色的部分称为明灰色,靠近黑色的部分称为暗灰色。在有彩色系中,最明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这是因为各个色相的光振幅不同,眼睛对其的感知程度不同。任何一种有彩色混入白色,明度都会提高;混入黑色时明度则会降低;混入灰色时,依灰色的明暗程度而得出相应明度的颜色。色彩明度如图1-2-2所示。

图1-2-2 色彩明度

(2)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色彩的相貌是以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色为基本色相。基本色相的秩序以环的形式体现,称为色相环。色相环可分为6色相环、9色相环、12色相环、20色相环、24色相环等,如图1-2-3、图1-2-4所示。

图1-2-3 12色相环

图1-2-4 24色相环

(3)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也称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

凡有纯度的色彩,必有相应的色相感。

在高纯度的色相中加白色或加黑色,不仅会提高或降低色相的明度,也会降低它们的纯度。添加适当明度的灰色或其他色相,也可相应地降低色相的纯度。美国色彩学家芒塞尔的纯度色标把色相的纯度、明度分别用数字加以标定,这样能明晰地分出各色彩纯度的差别。高纯度颜色和低纯度颜色如图1-2-5、图1-2-6所示。色彩的三大属性总结见表1-2-3。

图1-2-5 高纯度颜色

图1-2-6 低纯度颜色

表1-2-3 色彩的三大属性

3.色彩体系

在现实生活的许多行业中,为了使产品的颜色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保持产品色彩的一致性,必须对色彩进行定量化表示。传统的色彩表示方法往往是感性的,最常用的就是用颜色名来描述色彩,但是这种表示方法容易在传递过程中造成色彩含义的变化,如一个名称为天蓝的颜色,不同的人会想象出不同的色彩。为了规范和科学地表述色彩,必须对色彩进行定量描述。我们将定量描述色彩的系统方法称为色彩体系。色彩体系是通过人的视觉特点,使用标定的符号系统,把色彩按照一定的体系、规律进行排列的方法。各国有着不同的色彩定量表示体系,比较著名和常用的色彩体系有芒塞尔颜色系统、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PCCS色彩体系等。

(1)芒塞尔颜色系统

芒塞尔颜色系统是由美国教育家、色彩学家、美术家芒塞尔创立的色彩表示法。他的表示法是以色彩的三要素——色相Hue(简写为H)、明度Value(简写为V)和纯度Chroma(简写为C)为基础。色相环是以红(R)、黄(Y)、绿(G)、蓝(B)、紫(P)心理五原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的中间色相橙(YR)、黄绿(YG)、蓝绿(BG)、蓝紫(BP)、红紫(RP),形成10色相,按顺时针排列;再把每一个色相详细分为10等份,以各色相中央第5号为其代表,色彩总数为100种,如5R为红(见图1-2-7)、5YR为橙、5Y为黄等;每种摹本色取2.5、5、7.5、10等4个色相,共计40个色相。芒塞尔颜色立体示意图如图1-2-8所示。

图1-2-7 单色相10等分示意图

图1-2-8 芒塞尔颜色立体示意图

(2)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是由德国物理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威廉·奥斯特瓦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一切色彩都可以由纯色(F)、白色(W)、黑色(B)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并创制了“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立体”结构。它是由24面“等色相三角形”环绕一周构成的。等色相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每边分为8等份,共28个菱形(中心无彩轴除外),即28个不同明度、纯度但色相相同的色标。等色相三角形的上角为白色,下角为黑色,外角为纯色,如图1-2-9所示。

(3)PCCS色彩体系

PCCS(Practical Color Coordinate System)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64年发布的颜色体系,其主要着眼点在于“用”——怎么用,颜色才和谐、好看、有商业价值。它是吸取了芒塞尔颜色系统和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优点,加以调整而成的。该体系将色彩分成了24个色相、17个明度色阶和9个纯度等级,然后再使整个色彩群的外观色表现出12个基本色调倾向。PCCS除了将颜色表现为具有“色相”“亮度”和“饱和度”3个属性的方法外,还具有“色调”的概念,该概念将“亮度”和“饱和度”结合,用“色相”和“色调”这两个属性来表示色彩的“性格”。由“色相”和“色调”组成的色彩系统是PCCS的主要功能,该系统也称为“色调系统”,人们可利用该系统针对不同主题的设计进行快速搭配。PCCS色彩体系示意图如图1-2-10所示。

图1-2-9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立体示意图

图1-2-10 PCCS色彩体系示意图

4.色彩的混合

所谓色彩的混合,指的是在某一种色彩中混入另一种色彩,造成色彩三属性改变,构成与原色不同的新色。我们按照色彩混合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大类:色光混合、颜料混合、中性混合,见表1-2-4。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色彩三原色。三原色中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产生,而其他颜色均可由这三种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

表1-2-4 色彩混合的相关因素

5.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

研究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象,探索、研究、理解并合理运用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能帮助设计师认识色彩的性质、视觉规律以及对受众心理所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影响,进一步从美学角度实现色彩设计的多种表现形式。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包括色彩均衡、色彩比例、色彩韵律、色彩关联、色彩焦点等,见表1-2-5。

(1)色彩均衡

色彩均衡是指在色彩的构成中,视觉上感觉到的一种力的平衡状态,或叫视觉上的平衡安定感,是色彩分割布局上的合理性和匀称性。

(2)色彩比例

色彩比例是指在配色过程中,色彩具有统一性倾向的表现,主要表现在“整齐划一”和“高度概括”。常用的色彩比例包括黄金分割、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3)色彩韵律

韵律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创作时,可赋予作品形式和形象元素以情感和生命的节律,使作品中的节奏成为有情感的韵律。色彩韵律又分为重复韵律、渐变韵律、多元韵律。

(4)色彩关联

在设计中任何色彩都不应孤立地出现,它需要同种或同类色块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与之呼应。常用的呼应方式包含分散关联和系列关联。

(5)色彩焦点

配色时要提前明确色彩焦点,色彩中哪种为主色,哪种为衬托色,这是构成色彩基本层次的前提。

表1-2-5 色彩构成一般规律的相关要素

6.色彩对比构成规律

色彩对比构成规律主要是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对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并置、对照而呈现的效果。在搭配的色彩差异较大时,就表现为对比,能使受众产生紧张、轻松、温馨、冰冷等不同感受。色彩对比构成规律主要包括色相对比规律、明度对比规律、纯度对比规律、冷暖对比规律、面积对比规律、位置对比规律等。

(1)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形成对比的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角度差。色相对比一般可以分为4种程度的对比: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如图1-2-11所示。色相对比的效果可见于各种艺术种类中。它在现代装饰图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给我们带来鲜明的色彩感觉。

1)同类色相对比。同类色相对比是同一色相里的不同明度与纯度色彩的对比。这样的色相对比效果显得单纯、柔和、协调,且无论其所属色相倾向是否鲜明,调子都很容易统一、调和。初学者更容易掌握这种方法。色彩的调子对比稍强时,会给人高雅、文静的感觉,反之则给人单调、平淡而无力的感觉。

2)邻近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同类色相对比的明显、丰富、活泼,可稍稍弥补同类色相对比的不足,还能保持统一、协调、单纯、雅致、柔和、耐看等优点。当各种类型的色相在一起对比时,同类色相及邻近色相均能保持其明确的色相倾向与统一的色相特征。

3)对比色相对比。对比色相的色相感要比邻近色相对比的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容易使人兴奋、激动和造成视觉及精神的疲劳。这类色相对比比较复杂,不容易产生统一感。虽然这种色相对比不容易单调,但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造成倾向性不强、缺乏鲜明个性的结果。

4)互补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的色相感比对比色相对比的更完整、更丰富、更强烈、更富有刺激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安定、不协调、过分刺激,有一种幼稚的、原始的和粗俗的感觉。

图1-2-11 色相对比示意图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凭借色彩明暗程度的差别呈现出对比效果,也称黑白度对比。明度对比,有利于我们对空间、虚实、层次、体感进行塑造。在色彩对比中,明度对比对色彩轮廓的塑造是最为有效的,其程度远远超过单纯的色相对比或纯度对比。

将主色调根据色彩明度色标划分,可分为低明度(0~3度)色彩(低调色)、中明度(4~6度)色彩(中调色)、高明度(7~10度)色彩(高调色),如图1-2-12所示。

色彩之间的明度差值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如图1-2-13所示。相差3度以内时为弱对比,又称短调对比;相差3~5度的对比为中对比,又称中调对比;相差5~9度的对比为强对比,又称长调对比。

图1-2-12 明度低、中、高示意图

图1-2-13 低调对比、中调对比、高调对比示意图

将相同的色彩分别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时,会发现放在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而言,明度差异很大时,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把明度的三种对比和基调综合起来,得出明度的九调对比,能综合分析对象色彩的明度对比情况,如图1-2-14所示。

1)高长调:以9∶8∶1为例,其中8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9为浅配合色、1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给人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的感觉。

2)高中调:如8∶7∶4,该调明暗反差适中,给人明亮、愉快、清新、鲜明、安定的感觉。

3)高短调:如9∶8∶7,该调明暗反差微弱,形象易分辨,给人优雅、浅淡、柔和、高贵、软弱、朦胧、女性化的感觉。

图1-2-14 明度九调对比示意图

4)中长调:如6∶5∶1,该调以中明度色作为基调、配合色,用浅色或深色进行对比,给人强硬、稳重中显生动、男性化的感觉。

5)中中调:如6∶5∶2,该调为中对比,给人较丰富的感觉。

6)中短调:如6∶5∶4,该调为中明度弱对比,给人含蓄、平和、模糊的感觉。

7)低长调:如9∶2∶1,该调深暗而对比强烈,给人雄伟、深沉、警惕、有爆发力的感觉。

8)低中调:如5∶2∶1,该调深暗而对比适中,给人保守、厚重、朴实、男性化的感觉。

9)低短调:如4∶2∶1,该调深暗而对比微弱,给人沉闷、忧郁、神秘、孤寂、恐怖的感觉。

另外,还有一种对比最强的最长调(1∶9),给人强烈、单纯、生硬、锐利、炫目的感觉。

(3)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较时,会让人感觉不太鲜艳,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艳,这种色彩的对比形式即纯度对比。高纯度色彩(8~10度)占画面面积70%左右时,构成高纯度基调,即高调;中纯度色彩(4~7度)占画面面积70%左右时,构成中纯度基调,即中调;低纯度色彩(0~3度)占画面面积70%左右时,构成低纯度基调,即灰调。纯度对比越强,颜色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度。纯度对比不足时,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含混不清。单纯的纯度对比很少出现,多以包括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在内的以纯度为主的对比形式出现。纯度对比示意图如图1-2-15所示。

图1-2-15 纯度对比示意图

把纯度的三种对比和基调综合起来,得出纯度的九调对比,能综合分析对象色彩的纯度对比和基调情况。

1)鲜强调:如10∶8∶1,给人鲜艳、生动、活泼、华丽、强烈的感觉。

2)鲜中调:如10∶8∶5,给人较刺激、较生动的感觉。

3)鲜弱调:如10∶8∶7,由于各色彩纯度都高,组合后互相起着抵制、碰撞的作用,故给人刺目、俗气、幼稚、原始、火爆的感觉。

4)中强调:如10∶6∶4或7∶5∶1,给人适当、正常、大众化的感觉。

5)中中调:如8∶6∶4或7∶6∶3,给人温和、静态、舒适的感觉。

6)中弱调:如6∶5∶4,给人平和、含混、单调的感觉。

7)灰强调:如10∶3∶1,给人大方、高雅而又活泼的感觉。

8)灰中调:如6∶3∶1,给人沉静、较大方的感觉。

9)灰弱调:如4∶3∶1,给人雅致、细腻、耐看、含蓄、朦胧、较弱的感觉。

(4)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是由于色彩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于其间,被称为中性色。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色的光反射率高而让人感觉冷,黑色的光吸收率高而让人感觉暖。将对比的冷暖色并列,冷暖的感觉会更加鲜明,冷的更冷,暖的更暖。冷暖色的划分如图1-2-16所示。

图1-2-16 冷暖色的划分

(5)面积对比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设计作品,是由各种颜色按照不同的面积比例、位置关系构建而成的。可以说,颜色的面积及位置是色彩构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有了完美的配色方案,却因对色彩面积比例和位置关系把握不当而导致用色失败。

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如下:

1)只有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比较出色彩的实际差别、互相之间的抗衡、对比效果及强度差异。

2)在对比双方的色彩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其中一方面积增大,占据控制优势,另一方面积缩小,色彩的对比效果将会被减弱。

3)在色彩属性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着对比色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冲击力也增强,反之则减弱。这也是大面积色彩间的对比可以造成炫目效果的主要原因。

4)色彩的面积越大,稳定性就越强,受到与其他颜色对比产生的影响就越小。面积越小,越容易造成视觉辨别的异常。

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呈聚合状态分布时,受其他颜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呈分散状态分布时,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比如在户外广告和巨幅的宣传画中,一般色彩都比较集中,以便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6)位置对比

在一幅画中,颜色的位置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如下:

1)对比双方位置越近,对比效果越强,反之则越弱。

2)对比双方边缘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的效果较不接触、不切入状态时的更强烈。

3)当一种颜色被另一种颜色包围时,对比效果最为强烈。

4)在视觉中心的色彩往往最吸引眼球,如井字形的4个交叉点。

7.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进退和胀缩

两种以上的同形、同面积的色彩在相同的背景衬托下,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在白背景衬托下的红色与蓝色,红色会让人感觉比蓝色更近,而且比蓝色大。当高纯度的红色与低纯度的红色在白背景中时,高纯度的红色会让人感觉比低纯度的红色更近,而且更显大。在色彩的比较中让人感觉比实际距离近的色彩叫前进色,让人感觉比实际距离远的色彩叫后退色,让人感觉比实际大的色彩叫膨胀色,让人感觉比实际小的色彩叫收缩色。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

1)明度高与纯度高的色彩的色刺激强,对视网膜的刺激作用大并会波及边缘区域的视觉神经细胞,使大脑产生夸大的判断。

2)与背景的衬托关系也能产生色彩的进退和胀缩之感。如在白背景上的灰色与黑色,由于黑色与白背景对比强烈,所以有前进感;而灰色与白背景对比弱,有后退感。

总的来说,在色相方面,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的感觉;蓝、蓝绿、蓝紫有后退、收缩的感觉。在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彩让人有前进或膨胀的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有后退、收缩的感觉,但这些感觉也会由于背景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在纯度方面,高纯度的鲜艳色彩让人有前进、膨胀的感觉,低纯度的灰浊色彩有后退、收缩的感觉。

(2)色彩的轻重和软硬

决定色彩轻重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明度,即明度高的色彩让人感觉轻,明度低的色彩让人感觉重。其次是纯度,在同明度、同色相条件下,纯度高的色彩让人感觉轻,纯度低的色彩让人感觉重。在色相方面,暖色黄、橙、红让人感觉轻,冷色蓝、蓝绿、蓝紫让人感觉重。色彩的软硬感觉为,凡感觉轻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为软而膨胀,凡是感觉重的色彩给人的感觉均为硬而收缩。

(3)华丽的色彩和朴素的色彩

从色相方面看,暖色让人感觉华丽,而冷色让人感觉朴素。从明度来看,明度高的色彩让人感觉华丽,而明度低的色彩让人感觉朴素。从纯度来看,纯度高的色彩让人感觉华丽,而纯度低的色彩让人感觉朴素。从质感上看,质地细密而有光泽的色彩给人以华丽的感觉,而质地酥松、无光泽的色彩给人以朴素的感觉。

(4)积极的色彩和消极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产生不同的情绪,能使人感觉受到鼓舞的色彩为令人兴奋的积极色彩,使人消沉或感伤的称为令人沉静的消极色彩。最影响感情的色彩因素是色相,其次是纯度,最后是明度。在色相方面,红、橙、黄等暖色是最令人兴奋的积极色彩,而蓝、蓝紫、蓝绿给人的感觉是沉静而消极。在纯度方面,不论暖色或冷色,高纯度的色彩比低纯度的色彩刺激性更强,让人感觉更积极。暖色会随着纯度的降低而逐渐令人感觉消沉,当接近或变为无彩色时会为明度条件所左右。在明度方面,纯度相同时,一般明度高的色彩比明度低的色彩刺激性大。低纯度、低明度的色彩属于沉静的消极色彩,而无彩色中的低明度色彩最为消极。

三、色彩训练

1.色彩对比训练

练习要求:

参考图1-2-17、图1-2-18、图1-2-19,在30cm×30cm的画面内,完成单独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此、冷暖对比作品各一张。要求使用水粉颜料,对比明显。

图1-2-17 明度对比

图1-2-18 纯度对比

图1-2-19 冷暖对比

2.色彩情感训练

练习要求:

1)参考图1-2-20,在4开的画面内,用颜色表现“春、夏、秋、冬”。构图形式自定,图案内容自定,“春、夏、秋、冬”4个图案可相同,也可不同。注意:颜色要准确,能够表现出四季的季节特点。

图1-2-20 四季图

2)参考图1-2-21,在25cm×25cm的画面内,用颜色表现“酸、甜、苦、辣、咸、涩”6种口感,要求通过纯度与明度的对比,突出画面效果。

图1-2-21 酸、甜、苦、辣、咸、涩 YX7yqn8kwvOVX/UqH5UYgGnrzrhdY3nA+cSddy/SQvBZFRJJScPeeJSc3EPw+o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