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建筑美学、御宅文化、故事改写

在“东北四部曲”和伤痕与记忆的线索之外,王拓的创作还有一条线索是关于建筑美学与御宅文化的,比如2019年的单频影像作品《痴迷录》(Obsessions)和2018年的三频影像作品《漩涡》(Spiral)。2019年,王拓把在福绥境大楼拍摄的影像作品《痴迷录》带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作为“新现场”表演讲座系列的第一期推出。在现场,王拓与声音艺术家、实验音乐人冯昊在影像前对话,一个是主人公的声音,另一个则是主人公潜意识里的声音(两个声音被合成一个声音剪辑到最终完成的影像中)。王拓为主人公设置的谈话对象是一位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催眠引导下,主人公把自己想象成一栋建筑,开始讲述对建筑的认识,其中夹杂着关于一起失踪案件若隐若现的描述。心理医生试图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找到建筑和潜意识中的那个“密室”。王拓告诉我,这件作品和前一件作品《漩涡》背后的创作起点都是北大女孩章莹颖在美国失踪的案件。他在关注案件的过程中好奇犯罪嫌疑人怎么能够在跨次元的欲望之间进行转换。据说犯罪嫌疑人是个宅男,痴迷二次元日本漫画中亚裔女孩的形象,然后把自己对二次元世界的想象在三次元世界中实现出来。在王拓看来,建筑师的工作恰恰就是一种跨次元欲望的转换和实现,比如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缺陷需要弥补,就会在平面中进行设计,然后实现出来。

2017年,王拓回国之后的《语法灵猿》(Monkey Grammarians)和影像作品《审问》(The Interrogation)延续了回国之前一系列作品中故事改写的线索。在《语法灵猿》中,诗人王炜与王拓通过事先录好的声音在现场进行一对一的对谈,对谈内容连接起余华小说《现实一种》以及该隐与亚伯故事中的手足相残。与此同时,二人在现场通过两台电脑进行面对面的对谈,对谈内容被投影在两面墙上,仿佛兄弟二人的灵魂。《审问》同样由王炜主演,是一部由胶片摄影、图像拼贴和画外音组成的动态影像作品,由两条线索编织而成:一条线索是艺术家对一位地方纪检官员的采访记录,纪检官员讲述自己面试时使用的心理技巧,之后这种心理技巧又成为自己审问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另一条线索是艺术家以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66年的电影《假面》(Persona)为灵感写作的短篇故事,一位拒绝说话的演员和一位试图使其开口的护士在长期相处中互换了身份。王拓故事改写的线索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项目“虚空画——人类戏剧研究”(Vanitas—A Study for Human Opera)。其中的一件影像作品《现实与自然》(Real and Natural)将冯塔纳(Theodor Fontane)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艾菲·布里斯特》(Effi Briest)和左拉(Émile Zola)的自然主义小说《泰蕾兹·拉甘》(Thérèse Raquin)置于当代的社会语境中,通过采访、真人秀和荒诞戏剧的综合,创建了一个剧情迷宫。另一件影像作品《美国疑问》(Questions for America)则将《现实与自然》创作过程中的采访问题作为歌词,由音乐家谱曲并吟唱出来。这条故事改写的线索一直延续到讨论泛萨满化与现代性断裂的“东北四部曲”,尤其是《通古斯》中。 e+3WcfL/ljF8s1zJ1dfZeTT5gXlImvUR/mrlE+8FNWbuhd1+grJaZw/KwQ16DFq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