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泛萨满化

2018年,王拓开始着手创作“东北四部曲”并先后拍出了《烟火》和《扭曲词场》。虽然前两部出现了一些神神鬼鬼类似萨满的精神活动,但是始终没有出现真正的萨满,其实都是后两部的铺垫,四部之间都有很强的关联性。王拓告诉我,在第三部中出现了一种与萨满有关的在韩国、朝鲜和中国朝鲜族聚居区流行的源于民间劳作的传统四物打击乐协奏(包括鼓、大鼓、大锣、小锣四种乐器),在第四部中出现了二人转,二人转是从跳大神里来的,跳大神又是从萨满里来的,它们有一个演进的过程,但是这些元素在片子里最后也变成了一种集体出神体验,所以想要穿越时空,其实并不需要真正的跳大神和萨满,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超越理性的“酒神时刻”的体验。王拓认为,艺术家做作品也是这样,大概的路径和方法差不多,只是对象和话题不同,研究只是一个理性的铺垫,都是为了等待一个瞬间把所有理性的铺垫全部推翻,那个瞬间特别重要,但是可遇不可求,需要走出书房、走出材料,不带任何知识准备地与人交流、与环境融合,然后突然被连接到一些点上。对他而言,这种连接是有启发性的。当然,那种通过梳理文献建立理性联系的事情可以做,也可以让人产生智力的愉悦感,但是艺术中最让人着迷的东西其实是一种非理性、非逻辑、非因果的感性联系。

2018年春节期间,王拓在思考如何入手开始创作的时候,“张扣扣事件”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他关注了很久,并因读到关于张扣扣人生经历的报道而深受震撼。他觉得,张扣扣事件映射出一种矛盾和非理性的社会现实,这个社会现实像一个沉默的庞然大物,让我们都看不清、摸不透,当张扣扣离开城市返回家乡时,拨开农民工身份的外壳之后看到的是“复仇者”身份的内核。《烟火》中以张扣扣为原型的男主人公是一条主要线索,而《扭曲词场》中的另一条主要线索则是以“五四烈士”郭钦光为原型的男主人公。王拓告诉我,《通古斯》中也有一条“五四”的线索,一位曾经参加五四运动、长春围城之际已经50多岁的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在现实中因饥饿而死,但在幻觉中选择了自缢。对王拓而言,如何从一个更大的历史(从1919年的郭钦光到2019年的张扣扣)中反思五四运动和现代性断裂是一个挺重要的问题。《扭曲词场》改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缢鬼》的故事:一个想要上吊的书生在客栈中看到一个不停地上吊的女鬼,一个人可以看到另一个“人”不停地上吊是因为二者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他们在同一个时空中做出同一个选择,历史的轮回被这个动作激发和见证;另一个是史蒂文森(Matilda Coxe Stevenson)在针对新墨西哥州祖尼人的田野调查中提及的案例,该案例在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中被引用:一个为了摆脱萨满罪名的男孩只有在编造了萨满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脱罪,害怕萨满的人才是真正相信萨满的人,因此没有萨满,萨满是人的意识形态构造出来的东西。《通古斯》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故事:两个围城士兵在逃离长春返回家乡济州岛的途中遭遇了鬼打墙,二人一路谈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故事,最终发现自己其实已是两个永远在原地打转转的亡灵。《烟火》同样引用了三个故事,一个是与张扣扣案形成对照的民国时期的施剑翘案,另外两个都是《寓林折枝》中的志怪故事。关于两则志怪故事的意图,观众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在《哭阵门》中,以张扣扣为原型的男主人公再次出现,在城里打工的一段生活告诉我们,男主人公其实有一位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性情人。二人在共处一室的时候关系似乎很远,而在分别返乡的时候则开始逐渐产生交集。男主人公杀人的一刻,情人正在直播演唱二人转,二人在另一个时空中因出神而连接,最后通过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引发了一种所谓的集体出神体验。 GHXSVq3jWpOV4lvwk7UP6zSELtHwymitzTW0rtOj8A1RCKs/C7oBkiGKwAGq1/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