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壁画系

麻剑锋最早没有想过将来要做艺术家。高考的时候,他参加了浙江的美术联考,也考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几个设计专业,但是状态都不好,觉得都没戏。后来老师说南京有考场,可以去试试,他就和另外几个想去试试的同学坐大巴连夜赶到南京,结果考得不错。那年中国美术学院开始扩招,建成了象山校区,设立了公共艺术学院,有壁画和城市雕塑两个专业。他觉得反正壁画也是画,可以继续画画,还有一点点神秘色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麻剑锋告诉我,那个年代自己整个脑子其实都是晕的,第一次听说中国美术学院居然以为在北京,后来听说在杭州还挺意外,总之完全没有“艺术家”的概念,不像北京的很多艺术家,从小就有将来要做艺术家的打算和准备。大二分专业的时候,城市雕塑是热门,同一寝室的六个人里只有麻剑锋一人选了壁画系。壁画专业其实没有一个落脚点,画画“画不过”油画系的,做设计、做动画又做不过设计学院和动画学院的,到了四年级就会面临毕业就是失业的尴尬境遇。在公司画过商品画、应聘过动画公司,经历了一段迷迷糊糊的毕业焦虑之后,麻剑锋在做毕业创作期间认识了包括贺勋在内的几个高一届开咖啡馆的朋友,大家经常在咖啡馆讨论诗歌,后来也在象山周围租工作室,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挺有意思,重要的是这种“瞎混”让他有了一点点进入社会的状态。当时大家都觉得北京是个很商业的地方,很多艺术家整天想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艺术“不纯粹”,所以偶尔有城市雕塑和壁画专业的学长去北京、去黑桥,大家都觉得挺奇怪的。

2007年年末,麻剑锋跟一个学弟一起创办了一个空间,取名“一十三所”,开始策划群展。第一个群展开幕挺热闹,老师给他们写了前言,同学给他们送了花篮,大家一起铺了红地毯。通过策划群展,麻剑锋接触了杭州的艺术生态,认识了很多年轻艺术家,也决定把画画放一放。但是一个群展做下来,开幕挺热闹,之后都很冷清,偶尔有村里人抱着孩子过来溜达一下、看一眼,而且展览期间为了生存,合伙学弟接了一笔单子,俩人特意把空间暂时关了,因为不想让人看到他们在里面干活儿。麻剑锋觉得有些尴尬,虽然自己读的是美术学院,但是面对画廊系统自己就是个迷迷糊糊的门外汉。现在想想,那么大一个美术学院,大家毕业无非就是留校、办考前班、回老家进学校几条路,最后选择做艺术家的其实特别少。空间做了半年,麻剑锋同合伙人去安徽接了一次活儿之后,就一直在想,靠卖作品和策展根本养活不了画画和空间这些事,但是如果不停地接活儿就会陷入另一种局面里,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他与合伙学弟决定关闭空间。 8BGs49kWsMOiImXi192HC6SP00/rErXiR7F13GpWpDnzIVyJ/6j23FuxvJPmjr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