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展:“灼手的余温”(THE GLOWING WARMTH)

继泰康空间的“泰康新生代策展人”项目之后,很多画廊和美术馆都开始关注青年策展人群体,户尔空间就是其中之一。李泊岩受邀在这里策划了他2019年的第一个展览“灼手的余温”。展览标题来自黑格尔《美学》中的一句话:“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在开幕导览时,策展人告诉我这个展览的初衷是重新定位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将批判的姿态转化为持续的余温,他关心的是当代艺术在作为紧急应对现实的工具的同时是否能够保存某种感性的、烫手的温度。参展艺术家的出生年份跨越20世纪的70、80、90年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历史对他们而言有着不同的记忆。古师承用金灿灿的金属丝线和金属标牌写下各种关于资本和拜金永不妥协的中式英文;孙存明通过细微的动作赋予倒闭纺织国企的标牌文字、折断的古典风格阳台柱廊、被狗咬过仿佛月亮的桌板一种不一样的想象;杨健把SDSS光谱望远镜光线插板填埋在北京郊区的荒野地下,等待未来的幸运者不是去仰望而是去挖掘;耶苏无休无止地为曾经的奢侈快餐、现在的垃圾食品制作彩色石膏雕塑或者封存能量的纪念碑;曾宏日复一日地描绘正在消失的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建筑那种简单、苍白、抽象、具体的表面;张佳星用捡来的建筑废料和生活垃圾重新组合成各种光怪陆离的灯箱装置。六位艺术家的十二件作品被策展人煞费苦心地摆放在户尔空间的一、二层展厅,使之呈现一种富有诗意的呼应关系。比如一层的“集体意志”和二层的“个体经验”,比如一、二层之间与太空和月亮有关的两件作品,比如在一层、二层角落如幽灵一般凝视着其他作品的灯箱装置。我们不难看出“灼手的余温”与再生空间计划之间的连续性,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在废墟,而是在白盒子。展览即将结束的三天前,李泊岩召集古师承、曾宏、张佳星、耶苏四位艺术家和高宇、李贝壳两位策展人在乍暖还寒的望京公园开了一个小会,小会的主题“春天的故事”与那首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同名,很容易再一次让人想起四十年前的那次历史转折事件与我们今天琐碎的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0J4PNLE7L98xBrDdXLaahPo0XSBuZMXZo30WVTo8d3IWMQzTQVnI2a9MTfb69K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