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个关于“应付”的展览

展览“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一,没有展览多可惜!”(DECEMBER 31ST IS A MONDAY. WHAT A SHAME THERE IS NO EXHIBITION!)于2018年的最后一天在风水宝地空间开幕,共展出十天。风水宝地空间是李泊岩和付帅在宝坻区京津新城辛庄子村做的一个小空间,这个空间有三个院子、七间屋子,有白盒子式的空间,也有非白盒子式的空间。李泊岩和付帅做这个空间的初衷就是做着玩儿。俩人春天做了第一个展览,之后付帅忙画画、李泊岩忙策展,各忙各的,年底的时候发现这个空间其实有点儿名存实亡的意思,于是决定再做一个展览。李泊岩和付帅商量不如做一个关于“应付”的展览。怎么“应付”呢?就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一起“应付”出来一个展览。策展人请每位(组)参展艺术家用最“应付”的方式提交一个方案或者一件作品。这是一个出发点,做的时候就发现有的人会真的很应付,有的人会消遣这个“应付”或者会以“应付”为主题创作一件作品,有的人会不是很应付或者应付不起来,有的人会拿策展人开玩笑,把皮球踢回去,给策展人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些回馈是策展人特别感兴趣的,为了增加这种回馈的体量,三位策展人一共找了五十八位(组)艺术家参加这个展览。高宇、付帅、李泊岩认为他们用“应付”的方式策划并展出的其实不是“应付”出来的作品,而是关于“应付”的回馈。这个展览试图提醒我们,很多时候艺术和活着对我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应付”呢?三位策展人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对一年以来的创作进行一个总结,无论是以批评家、艺术家身份创作的高宇、付帅,还是以策展人身份创作的李泊岩,大家都在反思自己是否在以“应付”的态度为人处事。

对李泊岩而言,尽管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习艺术的初衷是热爱并因此看了很多励志的书,比如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但是当一个人真正开始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艺术可能没有那么神圣,艺术可能只是自己每天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甚至只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具,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应付。顺着“应付”的话题,李泊岩告诉我,他从大学学国画到现在做策展的原因,是感觉自己似乎“应付”策展比“应付”创作的水平更高、能力更强。2013年之前,李泊岩喜欢把展览当作品来做,比如他建了一个微信群,邀请群里的艺术家们每天发一个黑色小视频,小视频是艺术家们的作品,而群则是他的作品。反过来说,如果他是艺术家,那么群里的艺术家就是他的工具。李泊岩认为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他开始主动关注策展的历史和理论,从2013年、2014年的每年一个展览到2015年、2016年的每年两个展览,再到2017年的五个展览和2018年的八个展览,他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从艺术家到策展人的身份转换。

迄今为止,除“十二月三十一日星期一,没有展览多可惜!”之外,李泊岩有四个展览是通过联合策展的方式完成的,关于这种联合策展的方式,他的经验是两三个策展人应该在吃饭聊天中提出一个可以产生共鸣的话题,而不是一个展览中包括两三个自说自话的单元。李泊岩常常会问,联合策展人为什么会在一起工作?一个展览为什么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产生?一个展览产生的道理是什么? HFiht7EoDESkJxRy7SDYUlh87BFs5c8uWw1qtu73v/7hRL5CGACcxMakHTCBw7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