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傅炯:中国消费从品质时代进入品味时代,企业如何更新设计方法?
FU JIONG:CHINESE CONSUMPTION HAS ENTERED THE AGE OF TASTE FROM THE AGE OF QUALITY,HOW CAN COMPANIES UPDATE THEIR DESIGN METHODS?

傅炯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傅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色彩与流行趋势专家,199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至今。2001年—2003年,他为飞利浦设计开发了24款产品。2008年,他和法国的流行趋势研究机构Style-Vision联合创办了Insight Shanghai上海国际设计趋势高峰论坛,迄今每年举办一次。2010年,他在英国邓迪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16年,他创办了CMF Shanghai上海国际汽车CMF设计高峰论坛。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我国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审美特征、色彩与流行趋势、品牌与产品定位。他以多年的研究经验成为业内重要的学者和演讲者。

傅炯认为,将前沿的技术转化为打动消费者的产品,需要企业掌握消费者细分的方法论。因为消费者是平行的、细分的,哪怕在同样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下,也会有差异化的审美特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趋势研究所针对消费者的研究是全方位、立体化的,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解构和分析,形成了清晰的消费者研究战略。如果从审美的视角对消费者进行深入细分,我国的科技企业能生产更多让消费者激动的产品,同时也能释放潜在的消费力,产生更大的销售额。

《设计》:您在流行趋势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发布精准的流行趋势需掌握哪些要素?您所引领的设计趋势研究有何独到之处?

傅炯: 流行趋势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某些视觉主题和视觉元素普遍受人们喜爱,这种现象叫作流行趋势。

首先,研究者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既要有观察力,还要有解释力。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是机缘巧合形成的,我是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但是我从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对社会学感兴趣。研究生一年级我入选学校的辩论队,学校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社会学科的集训。研究生毕业以后,我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又去上海社科院跟卢汉龙老师学社会学,还发表了两篇相关论文。所以,我的社会学功底帮我形成了比较好的流行趋势分析能力。

其次,研究者及其团队需要充分的国际化,始终站在全球流行趋势的前端。西欧作为流行趋势的前沿阵地,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为中心,慢慢向东方传递。因此,团队只有具备国际视野,才能掌握当下全球流行趋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趋势研究所具有人才结构优势,团队成员都是工业设计背景,核心成员均来自国内外重点高校,具备独到且专业的国际视野。同时,我们团队多年来一直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会接收到更多前沿的流行趋势信息。

再次,需要大量的调研,因为不是所有的全球流行趋势都能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需求,在国内流行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对国内环境和消费者心理及审美喜好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把握全球性和地域性的关系。对此,我们团队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的消费者研究,长期跟踪我国消费者审美偏好的演变。

最后是经验,研究人员需要对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并且对社会现象具备敏锐观察力,观察到细微变化可能带来的涟漪效应。知道什么是将要发生的,什么是正在发生的,什么是将要结束的。唯有如此,才能精准把握流行趋势的变化,始终站在流行趋势的前沿。

《设计》:大数据时代,消费趋势变化有怎样的特征?大数据是否可以直接给出消费趋势?

傅炯: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消费趋势和大数据的关系。

在刚需消费层面上,大数据的确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大家监测消费趋势的变化,越是物质的、刚性的消费需求,越容易被大数据监测到。由于这些刚需消费所涉及的领域太多,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数据的准确性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物联网、网购、线上或电子支付等新的消费方式进入大众的生活。这给利用大数据监测人们的消费数据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通过整合分析一段时间内不同领域的刚需消费数据,加以合理预测,可以快捷且相对准确地总结出未来一段时间民众的消费趋势。

但是涉及精神和审美的消费,大数据就无法准确地预测其流行趋势,因为这种类型的消费具有被引领的特点。比如明星和时尚流行现象对消费者就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消费者的喜好会随着猛烈的流行信息输入而改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我国女性对绿色衣服喜好的研究。2012年在上海的女性穿绿色衣服的概率是1/12;而在2013年年底,这个概率翻了一倍,达到了1/6。原因是2013年全球流行趋势的年度色是祖母绿,这个颜色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包括我国市场。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到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消费者的审美偏好是会被引领改变的。此外,消费者期待新鲜感和惊喜感,流行趋势可以在创新和美学上引领时代的潮流。比如篮球鞋,明星联名款居然能占据大部分市场。

总的来说,大数据只能帮我们提供数据的采集、聚类和浅层的概率分析,还不具备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内精神和审美层面的洞察能力以及人文思考能力,仅仅依靠大数据来挖掘和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发挥设计和流行文化在消费市场中的引领作用。在这一方面,我国企业目前还很薄弱。

《设计》:中国人的“审美”和“审丑”能力,每次提出都能引发无数吐槽,您认为应如何改善国人的审美能力?近几年国人的审美呈现怎样的特点?

傅炯: 文化分为上层文化和民俗文化,比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呈现的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层次。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俗文化有很大的体量,而且我国的民俗文化灿烂多元,深受老百姓喜爱。民俗文化相对于上层文化而言,没有那么高雅,所以它自然会有“俗”的一面。

我国整体的美学教育还是相对落后的,所以政府提出了将美育作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因为对于未来一个高水平的消费市场,如果民众的美学修养欠缺,这部分消费力就不能释放出来。除了普通民众之外,政府官员、社会上层的美学修养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过去百年的历史看,整体而言,我国没有经历过全方位的现代抽象艺术的洗礼,整个民族基本上处于比较传统的具象审美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过苗头,比如鲁迅先生早年的平面设计作品,北大的校徽就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我们能从中看到现代的、抽象的审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平面艺术受到苏联结构主义的影响非常大。改革开放之后,现代抽象的审美才比较完整地从西方进入我国。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社会上层精英和绝大部分民众没有经历过比较系统的现代审美的熏陶和训练,无法欣赏抽象的造型和色彩所带来的艺术美感,相对而言,他们还是比较喜欢具象的形象,这导致我们没有形成比较优质的现代设计消费市场。这就是“审丑”的社会原因。

《设计》:请您阐释一下“高视觉品质的可持续性设计”这一趋势的具体呈现。

傅炯: 所谓“高视觉品质的可持续性设计”,其实是指可持续设计或者环保设计的升级。可持续设计起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兴起了绿色设计的风潮,那个时候的环保设计可以理解为把废旧材料打碎,再回收利用。从CMF的角度看,当时这种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其视觉品质本身就不是很好了。但当时的环保人士和比较先进的消费者能够容忍这种视觉缺陷,而且对使用环保材料感到非常自豪。

但是到了今天,消费者对环保材料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既环保又美观的新需求。同时,材料供应商对环保材料的处理水平越来越高,使环保材料也能形成越来越好的视觉品质。比如,SABIC有一种回收材料PCR(Post Consumer Recycled,回收再生料),它与原生材料的视觉品质差异已经非常小了,肉眼很难看出区别。这些新技术推动了“高视觉品质的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

《设计》:您曾提出“中国消费将马上进入品味时代”,“品味时代”的标志性特征是什么?拼多多高歌猛进,“消费降级”与“品味时代”是否矛盾?

傅炯: 品味时代,是在品质之上,消费者提出了更多的感官要求和文化要求的新的消费时代。比如,品质时代,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最便宜的商品,他们要求更好的商品;品味时代,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好的品质,他们还要求更好的设计、更好的体验。品味时代是消费者和品牌共同进步的时代。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如果企业没能跟上,会被市场残酷抛弃。

拼多多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底层民众的消费升级。通过拼多多的买家秀,我们可以观察到,拼多多的用户哪怕买的是一个假的品牌电视机,但是在他们简陋的客厅里也是一个体面的物件,是一个能让他感到骄傲的产品。纵使它是假货,可能还会有很多品质上的问题,但是对于购买者来说,仍然是消费升级。我国市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低端产品的品质以及设计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底层消费者的审美和消费力的巨大提升潜力,将会继续强有力地推动未来的“消费升级”市场的发展。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需要做出哪些相应的变革?

傅炯: 在数字化时代,即目前所处的硅基时代以及未来的碳基时代,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原本个人和社会之间存在比较实体的链接,在未来,数字化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大,人、社会、信息三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将进一步增强。所以,设计与数字化、智能化的结合是不可避免的。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对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动,就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增加了《数据科学基础》《创意编程》《数学分析》《产品信息架构》《新媒体设计-交互绘本创作》等课程。

《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实践?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学生创造了哪些条件?

傅炯: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根据时代的变化及师资结构的变化来管理教学和科研,以科研为核心的态势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在2009年就把工业设计专业分为4个研究所,在2020年开设了IIDE(国际工业设计工程硕士课程),把全系分成5个方向:智能化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设计策略与管理、用户体验设计、设计文化与地域振兴。老师形成合作的团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专业兴趣进入不同的团队,打破了一位研究生只有一位导师的模式,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方向的项目和跨领域的知识。IIDE项目也非常注重国际化和产业化,课程主要以英文授课,并且会从产业界大量引进企业导师来授课。

SABIC PCR材料

《设计》:疫情改变了世界,我国设计将如何变化?

傅炯: 疫情对我国社会的推动作用非常大,我们发现,当一家人长时间共处在一个空间时,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一家人不能在同一屋檐下待很久,很多人在里面待久了会崩溃呢?

所以,疫情过后家居行业和心理辅导行业就崛起了。这两个行业针对后疫情时代的家居生活展开了很多探讨。那么,家居设计的总趋势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把家装修得很好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人们开始从舒适性的角度考虑整个空间的设计,考虑一家人在里面的生活场景。下一个阶段就是遵循内心的感受,考虑不同的家庭成员在家里的各个空间是否感到内心的安宁、祥和和快乐。也就是说,基于个人内心感受的设计将成为趋势。

所以,好的空间设计不仅仅是美观的、流行的,还应该是温暖的、治愈的。我们需要创造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居住空间。

《设计》:请您分享一些您主持或参与的设计实践的成功案例。

傅炯: 2018年,我们为苏泊尔锅具开发了产品色彩系统。我们首先对全球设计趋势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它们的产品特征。它们的产品有炒锅、珐琅锅、水杯、厨房小工具等十余个门类,每个门类的产品都有不同的产品技术特征和设计特征。我们首先把它们产品色彩中不好看的、陈旧的大量删除,然后根据不同门类产品的特征对应寻找合适的流行主题,提取色彩。这时提取的颜色有一两百个,需要整理、收拢、系统化,把新的色彩系统中比较有特征的颜色强化。我们团队有一位资深的法国色彩专家。我们与她合作的方式是,先由我国员工整理一遍,她调整一遍,我们再调整一遍。外国人的蓝绿眼珠看到的颜色与中国人的黑眼珠看到的颜色存在差异,色彩审美也不一样。所以,对西方专家也不能完全依赖。应用这套色彩系统的全系产品在2019年9月发布,获得了很不错的市场反响,在设计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电子温度计——日本设计师 柴田文江(2015)

富士山啤酒杯——日本设计师 铃木启太(2008)

《设计》:请您分享一个目前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从事的项目。

傅炯: 我们团队目前重点关注高科技领域。我国的高科技行业往往更专注于技术,“直男”思维比较严重,忽视了对消费者审美的研究,这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另外,大部分企业缺少针对消费者细分的方法论,产品的价格完全取决于技术的难易程度。

将前沿的技术转化为打动消费者的产品,需要企业掌握消费者细分的方法论。因为消费者是平行的、细分的,哪怕在同样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下,也会有差异化的审美特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趋势研究所针对消费者的研究是全方位、立体化的,通过对消费者进行解构和分析,形成了清晰的消费者研究战略。

如果从审美的视角对消费者进行深入细分,我国的科技企业能生产更多让消费者激动的产品,同时也能释放潜在的消费力,产生更大的销售额。我们正在努力进入高科技企业,推广消费者审美研究和流行趋势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论。 spfd+Z/6EYQKYaCahWFbHkuaOw+n80K+fSPHUDdzzBi3G/KkIXQzAx99o70xE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