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帆:设计师已深度介入汽车全生命周期
ZHANG FAN:DESIGNERS ARE DEEPLY INVOLVED IN CAR LIFE CYCLE

张帆
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主任

张帆,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主任,作为总负责人全面管理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所有车型的设计工作。2011年,他加入广汽后出色地完成了广汽传祺GS8、GS4、GM8和广汽埃安Aion S、Aion LX、Aion V等一系列明星量产车型,以及Witstar、Enverge、ENO.146、ENPULS和MOCA等概念车作品,在国内外汽车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极大提升了中国原创汽车设计的影响力。

作为首位华人设计师,张帆于2003年至2011年为奔驰工作,主导设计的Concept A-Class概念车成为引领奔驰新一代设计语言的标杆作品。

在时代与理想交织的作用下,不想继续重复自己的张帆从德国奔驰回国加盟广汽研究院。张帆加盟广汽后先组建团队,再构建体系调整战术聚焦产品,让广汽在汽车设计方面快速具备高水平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新产品,张帆快速帮助广汽自主品牌建立起超越其他中国品牌的竞争优势。张帆认为,作为设计师,我们身处技术转型过程中,既要能够轻装前行,用积极的心态拥抱变革,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保持设计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放性和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当初是什么促使您毅然回国加入广汽?您的加盟给广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张帆: 这可以说是时代与理想交织的结果。在奔驰这样的顶级汽车企业摸爬滚打八年,我拥有了量产车作品,也有了自己的概念车作品。作为一名汽车设计师,想要达成的目标基本都实现了,加上我对汽车设计全流程也很熟悉,再待下去感觉只是重复自己,我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去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能。恰好2010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国内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对高水平汽车设计有迫切需求。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我对于中国市场、对于满足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汽车设计有更敏锐的洞察。回国,我既能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贡献,又能实现个人抱负,所以2011年我就加入了广汽研究院。

我加盟广汽后先组建团队,再构建体系调整战术聚焦产品,让广汽在汽车设计方面快速具备高水平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新产品,我快速帮助广汽自主品牌建立起超越其他中国品牌的竞争优势。尤其是GS4、GS8这样的明星产品,不仅帮助中国品牌摆脱了抄袭的固有印象,达到原创设计的新高度;还在市场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让人们对广汽自主品牌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设计》:请介绍一下设计师在广汽研究院中的自由度和话语权。

张帆: 设计师在广汽研究院甚至广汽集团都拥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话语权。这源自广汽集团严谨务实的企业发展理念。尤其是自主品牌从无到有的发展经历,让广汽愈加看重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的效应。就汽车设计而言,我的加入填补了当时国内的技术空缺,在短时间内把广汽自主品牌的产品力提升到了新高度。这让集团和研究院充分认识到设计的能量与价值,因此也给予这个专业足够的话语权和尊重,让我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当然,这也带来了更高的期待、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

设计是一个需要不断突破创新的行业,尤其是在我们的模范引领下,中国其他品牌也快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天,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的争霸时代,对广汽而言要实现“从1到10”的创新升维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设计》:时至今日,自主品牌自身的设计力量是否已明显增强?随着国产车企设计队伍国际化的加强,是不是已经无所谓“自主车型”和“合资车型”之分了?

张帆: 广汽率先在设计领域的填平补齐为品牌创造了巨大地市场价值。这也感召了其他自主品牌,纷纷在设计领域开始不遗余力地投入。短时间内,我们看到整个自主品牌设计力量的突飞猛进。这种突飞猛进主要表现在每个主机厂都建立起体系完整且庞大的设计队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整体设计水平有明显提升,不但“品质感”出众,就连“创新度”也开始独具一格。

尤其随着能源换代,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可谓独领风骚。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成功案例逐步支撑起独属于中国市场的电动车设计风格。可以说,当前自主品牌的设计能力既有国际水平也有自身特色,处于未来有无限可能的良性发展阶段。自主车型与合资车型相比,设计的创新度和品质感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不分上下。

不过,自主车型的定义和合资车型的定义,我觉得还是泾渭分明的。相比合资,自主品牌在某些方面反而更具优势。比如,自主车型的开发周期更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更快、更大胆;能够针对中国用户的痛点提出更多、更新的解决方案;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注重创新汽车与其他互联网使用场景的体验融合。而合资车型在这些领域的动作相对更慢。所以在今天,我们看待自主车型和合资车型,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谁落后谁先进的概念,而是在一个竞技场上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并驾齐驱的状态。

《设计》:国产汽车自主品牌起步晚进步快,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发展得更为成熟,在您看来,当今中国消费者的汽车审美和消费倾向有了怎样的变化和特点?

张帆: 与其说“成熟”,不如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变化特别快,可能更准确。中国消费者对车的认知经历了“三连跳”,从浅显、熟悉到提出期待。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正逐步把互联网生活中养成的使用习惯迁移到汽车上。应该说,中国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对于汽车设计来说,首先表现在对于设计美学快速变化、不断迭代的用户需求上。可能是历史、文化、消费者认知三大因素的交融,中国消费者对汽车颜值高度和新鲜度的要求可谓苛刻。这也导致在中国汽车市场要想取胜,颜值是非常重要的商品竞争力,也因此让设计领域变得非常重要。此外,现在汽车设计的竞争不只是停留在造型审美层面,实际上,设计师越来越多地介入使用体验建构、交互设计、品牌传播、服务设计等方方面面。设计师深度介入消费者和汽车购买、使用的各个触点中。这种现象反过来对于汽车设计师的能力也有了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要求。

《设计》:作为一家实体汽车生产企业,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如此具有“颠覆性”的时代变革,广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怎样的?

张帆: 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动化、智能化这些关键词,不仅是广汽更是整个汽车行业现在面临的技术挑战。一方面,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甚至摒弃过去百年汽车行业一些在技术体系和开发模式上的思维定式,去拥抱现代技术带来的新需求、新期待;另一方面,这些新的技术确实创造了新机遇,让设计师有更多手段去创造新的产品形态、新的用户体验,为产品赋予前所未有的使用价值。

所以,作为设计师,我们身处技术转型过程中,既要能够轻装前行,用积极的心态拥抱变革,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同时还需要保持设计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放性和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消费需求快速变革的当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们的引领优势。目前,广汽在新能源智能驾驶系统领域,大数据的应用都有比较深入的布局。例如,广汽新能源发布了旗下Aion S、Aion LX、Aion V三款产品。这三款产品一经推出就迅速在中国新能源产品市场上占据了引领位置。该系列产品搭载了广汽独立开发的“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能通过不断的系统迭代增强产品的智能性,给驾驶带来更多便捷体验。

广汽正在积极布局面向未来的智能座舱,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先知共生”的设计理念,要求汽车不仅智能还能懂得消费者的需求,做到真正的贴心便捷。大数据、数字化则被广泛应用于用户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体系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借此缩短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帮助更快速、更精准地应对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用车需求。

《设计》:您在汽车设计一线奋战多年,设计和管理都有所涉及,可否对高校的汽车设计教育提出一些贴合一线需要的意见和建议?

张帆: 我觉得高校汽车设计教育可能需要加强针对性。我们对于优秀设计师的期待,实际上来自“技”和“道”两个层面。“技”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技艺、技法、技能,比如手绘能力、油泥模型制作能力、三维数据模型制作能力、审美创新能力。面对行业颠覆性发展,设计师还需要在设计趋势、技术趋势、社会趋势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些“道”的层面保持一个开放和饥渴的学习心态,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我希望在高校具体课程设置中,一方面加强汽车设计基本技能的培育;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打开视野,逐步构建自己对于趋势的洞察,理解驾驭世界的复杂性,而不是做一个单纯画图的工具。

《设计》:校企合作搞竞赛或工作坊是时下流行的合作方式,因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创意。广汽与高校有哪些合作模式?从高校学子身上得到过哪些有益的启发?

张帆: 一个充满活力的汽车设计团队,需要持续不断的新鲜想法。除了汽车设计大赛,我们还通过开放更多的实习通道,与院校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帮助团队开拓思想。2018年起,广汽设计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和创意设计学院(College for Creative Studies)、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以色列Shenkar工程与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展开了校企合作课程。通过与高校的紧密配合,我们收获了很多新鲜点子。这些点子虽说很难直接被转化成量产作品,但从中可以发现当代年轻人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这有助于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掌握好创新的侧重点。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校企连接,我们能够发现一些人才。现在,不管是设计大赛还是校企合作,都是我们最有效的人才挖掘方式。

《设计》:请您以一位资深工业设计师的身份给青年设计师及设计专业的学子一些建议。

张帆: 我认为首先要对设计行业有热情,热情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因为设计是一个创造性非常强的行业。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设计师是天底下仅次于上帝的职业,因为我们都是在创作。”很多解决问题的日常用品或交通工具,都源自设计师巧妙的思考与创新,所以这是一份很有成就感的职业。除了成就感,这也是一份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无论激烈的竞争压力还是持续创新的诉求,对设计师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汽车行业能够站得住、沉得下,实际上是个人能力的证明和体现。所以胜任这份工作,执着、专注、热情非常重要!

油泥师工作图

其次,一定要练好基本功。设计不只是一个学科,更是一个“由技入道”的过程。其中,“匠人”的成分不可或缺,手头功夫需要长时间对于技法技能的积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是“手、心、脑三位一体”的融通状态。这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铺垫,一步步成长。

再次,年轻人在强调自我个性、自我创造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团队合作。汽车工业的庞大体量就注定了不可能单打独斗,而需要协同创新。所以,设计师既需要凸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也需要在一个大的平台环境中去推进自己的想法,和团队一起共创实施。因此,设计师要具备共同协作的能力。

最后,希望年轻人在立足当下的同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所思考。既做匠人又做思想家,既是设计师又是战略家。设计是一种商业手段,为商业目的服务。设计不是艺术,一切创新都必须满足商业目的。设计师不能只图自己的爽快,而是需要通过造型、体验、服务创新交融,最终给用户带来价值感和获得感。所以,年轻人要学会在体系中工作并具有长远的思考,要“以终为始”着眼于设计在用户端最终落地的样子来推进创新。

《设计》:请和我们分享一个您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开展的项目。

张帆: 我认为是“体验定义汽车”。其实,行业更多谈的是“软件定义汽车”,不过在我看来,软件只是手段,它的底层逻辑是今天的消费者对用车体验有了新要求,所以“体验定义汽车”可能更准确。为用户创造好的体验是一场造车观念的变革,将会对汽车设计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当下汽车魅力可能主要源自汽车的外造型,丰富的曲面变化、繁多的设计主题、多样化的形态语言,几乎奠定了汽车设计的根本。但未来汽车的外观可能变得更加简洁标准化,甚至蜕变为一个可移动的盒子。而和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内饰设计,可能会变得更加丰富和个性。广汽过往很多概念车都展现了我们对“体验定义汽车”的设计思考。已经结束的2020年广州国际车展,我们的概念车MOCA,用模块化、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重新定义汽车。MOCA是承载我们对未来思考的下一代智能移动终端,我们用科技和设计让用户抢先一步体验未来。 fPbRGDxyAp8DtqUjBrLBkwsOHM9c60i1AdVP+wuF84qw+QrahxvAmoIzLXyVIj5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