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明:学生就业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三步”
ZHANG M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 EMPLOYMENT INTO"NEW THREE STEPS"

张明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首批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美国克瑞顿大学访问学者,金陵造物设计师品牌创始人。

近年来,学生就业方向呈现的变化与中国主要产业的变迁密切关联。张明谈到,从2010年起,大量的产品设计学生转向了用户研究、用户体验以及交互设计方向,这也对我们的培养目标产生了新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以前的高校、大企业的设计部门以及设计事务所为主的“老三样”,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三步”。从目前的就业来看,由于中国的设计教育经过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社会上的存量设计师有百万人之多,而企业的就业岗位有限,因此,对于校招的新进员工,企业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更要求他们具备对未来概念的规划能力和进行产品定义的能力,这些要求也反作用于高校的设计教育。

《设计》:请您介绍下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在设计实践方面的办学特色。

张明: 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类院校,办学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多年,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浓郁的艺术氛围。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提供全学位段的教学,包含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展示设计专业,立足于学校特有的学科土壤,秉持自己原创的学术脉络,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规划,结合长三角的产业优势,立足于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用户研究、消费研究和创意驱动文化,将中国传统造物理念进行现代化转译和跨文化解读,并与技术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在家具家居、消费电子、智能硬件、文化创意及交通工具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教学面貌和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在数字化时代,设计学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面临挑战,您认为需要做出哪些变革?

张明: 信息技术如今浸润和渗透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对设计人群和用户体验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应充分顺应这一时代趋势。信息化技术改变了设计师的工作模式,远程办公、云端协同等技术为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协同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新的途径。信息化时代,设计教育也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资料的获取、远程教学等诸多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设计教育也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教育体系现代化升级,调整对于学生培养的能力偏向,使科技、艺术、文化深度融合,促成新时代协同创新新局面。

《设计》:学院是否已经做出了针对性调整?

张明: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跟随信息化潮流,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已将编程和生成式计算纳入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专业的教学研讨和教学实践中。对于智能硬件的搭建和传感器在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布局和调整,作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纳入新版的教学计划中。

《设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给学生创造了哪些条件?

张明: 为了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建设,学院经过筹划与申请,于2019年获得中央财政高校专项资金支持,通过筹建柔性创新与先进制造实验室,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资源。与此同时,工业设计学院充分利用长三角的产业特点和优势,与博世西门子、海尔、三星、华为、阿里巴巴等产业界著名的头部企业开展多样化产学研合作,深度参与企业的未来趋势研究、产品定义等重要环节,在产学研的合作中,在教研与教学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设计实践?您对教师有怎样的要求?

张明: 我们学院对于教师的要求可概括为专业成就和人格魅力。专业成就包含教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科前沿动态的把握,在授课中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精神状态引领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汲取专业营养并不断进步。教师应具备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素养,在与学生一起实践的过程中言传身教,与学生共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立德树人方面,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授课之外,育人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大学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对其人生道路的引领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时光”色散时钟——学生:刘佳敏(本科);指导老师:张明

低面设计与折纸的融合实验——学生:陈婷(硕士);指导老师:张明

“山映斜阳”桌柜组合——学生:宋辞、蔡汉文(本科);指导老师:张明

“安晚”非对称组柜——学生:卢慧杰、郝盛楠(本科);指导老师:张明

《设计》:本校毕业生近年的就业呈现怎样的特点?这反映出企业最需要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或技能?

张明: 近年来,学生就业方向呈现的变化与中国主要产业的变迁密切关联。2002年开始的移动终端就业潮到2010年左右终结。2010年左右,iPhone4引领的智能手机潮流的全面爆发,塑造了中国通信产业的集约化特征,淘汰了许多山寨机厂。从2010年起,大量的产品设计学生转向了用户研究、用户体验以及交互设计方向,这也对我们的培养目标产生了新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以前的高校、大企业的设计部门以及设计事务所为主的“老三样”,转变为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三步”。毕业10年左右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历程,大企业的高度集中与微型创新企业的崛起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另外,近年来的学生有缓就业、不就业的趋势,这与社会的转变和学生家庭的代际关系、就业难度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密切相关,相关产业的退化和萎缩也导致了近年来转行的学生有增多的趋势,但核心的企业和相关的高校对学生就业的能力期待在持续增高。从目前的就业来看,由于中国的设计教育经过了近20年的高速发展,社会上的存量设计师有百万人之多,而企业的就业岗位有限,因此,对于校招的新进员工,企业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更要求他们具备对未来概念的规划能力和进行产品定义的能力,这些要求也反作用于高校的设计教育。

《设计》:疫情改变了世界,高校亦身在其中,具体感受到了怎样的挑战?有效的应对措施采取了哪些?

张明: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疫情迫使教学模式从线下转为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广大师生也从最初对远程教学的不适应转为探索师生隔屏共创的新路径。然而,对于创意型设计教育,线下的面对面交流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疫情虽然把课堂搬到了远程屏幕上,但也让全社会认识到了实体学校存在的必要性,大量学龄青年滞留家中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随着疫情的暴发逐步显现出来。因此,高校作为年轻人学习以及为未来做准备的场所是必不可少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全院32名专业教师、10名行政人员以及596名本科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于2020年1月28日起开展并完成各项本科教学工作92项,于3月2日正式启动2020届本科毕业生在线教学工作,于3月16日全面实施本科在线教学工作。教学平台方面,我院教师根据所在专业特色及课程需求,主要借助于钉钉、ZOOM、腾讯会议、微信、QQ、中国慕课大学MOOC(爱课程)、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及工具进行线上授课。在线授课方式可谓形式多样,主要以直播为主、录播为辅,同时采用线上讨论、线下小组作业,以及使用校内外优质网络资源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积极备课,从一开始面对信息技术的忙乱到后来的从容,凝心聚力调整好状态,迎接在线教学挑战。本科生在线学习参与率为100%,由于部分学生身体原因,出勤率每周情况不一,出勤率最低为99.7%,大多教学周出勤率保持在100%。同时,我院师生共创作了124件主题性作品,两次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

《设计》:请您分享一个目前关注的行业热门话题或正在从事的项目。

张明: 我们正与国内知名的通信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对下一代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定义进行研究。在此期间,对未来消费者的审美偏好、生活形态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进行描述,同时也对下一代通信技术与用户体验的关联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最后的结果呈现将对未来3~5年移动终端的新概念、新形式、新体验给出答案。

“拂翼”风扇——学生:金祥等(本科);指导老师:张明

工业设计学院设计教师王可和刘彦实验作品《触形sonar vision》和《游感feeling the flow》亮相2019台北数位艺术节 aFSoSjdnyqMkieAVWIZ6dwdv5AT0i9jCKDkPdxkDw659bBRVkSDatdy7dbeBta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