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1

本书是森文博士论文的著作版,也是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博士论文出书也是国际学术惯例,作为导师写序既是一种荣幸又是一次重新梳理论文研究的机会。

本书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文化生态。生态学是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有自己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以及“合法”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通常认为是比较“科学”的学科。文化研究引入生态学方法,探讨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与状态,尤其是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为完善设计系统提供方法论基础,具有合理性、跨领域探索性和科学综合性。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生态学更加关注的是地域性文化特征和文化模式的来源与形成,或者说是文化秩序的构成机制。“文化生态观”是一个更宏大的概念,也是本书基于文化生态学提出的研究观点和研究立场,是文化生态学在思想领域的发生和扩大。当然,文化生态观必定要源于文化生态研究,其演化发展的研究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个关键词是设计。本书的设计理论研究是基于地域(云南)文化研究与设计创新实践活动的。云南拥有26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为研究提供了可信的第一手案例材料。设计系统的构建,自然就涉及文化产业、文化创新、价值取向、设计教育、设计模式和设计产业等本土设计系统的“现实问题”。这种面向现实发展问题的设计研究范式也是近年来设计研究的新领域。一方面,相对集中的地域性有利于获取具有地域特征或地域模式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示范性”。

设计是一种人类行为和价值生产之间的架构与重构过程。生产价值是设计活动的根本。我在2019首届中国设计研究论坛上,提到了设计架构研究的“价值无涉”原则下“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的问题。文化创新是一个设计语境中的概念,其内涵尚不清楚。如果说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成熟和优化的状态,那么文化创新的价值是否就是达成文化的生态平衡?文化生态学研究一种文化适应环境的“动力”过程,环境在变,文化也在变,这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适应”的动态平衡过程。其核心问题是这种适应是否会引起文化内部的演化和变迁,究竟是内部变迁还是表象?创新是否是这种变迁的自然或合理的解释?另一个更加要紧的问题是“文化自觉”,这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人类学研修班上提出的。费老认为,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和现代对立了起来。文化不仅仅是“除旧立新”,而且是“推陈出新”或“温故知新”。面对国内非物质文化、文创产品、社会创新、文化创意活动的潮流,确实还有许多亟待研究和反思的问题。本书也触及了这两个问题的讨论。

写本序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不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生态环境都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愈发感到多学科、跨学科的科学研究对于人和环境的复杂关系有多么重要。因此,社科类研究都应包含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希望读者可以从森文博士的研究看到其团队努力,看到学科的发展。本书适合每个关注文化生态和设计发展的人阅读。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赵江洪 uhs4sVcg8K92UauMXbuz4SHk+iu0aeOLxCbNGOoUug+Jfx8wHGQ2XNW+Z0B6l2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